【正文】
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一些信仰上的偏差所造成的不良影響,這些都是值得我們關注和進一步研究的。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對別人“愛人如己”,同時積極服務于社會、造福人群。但這并不妨礙他們對學習、生活和工作的態(tài)度?!边@暴露出基督徒大學生在傳福音上的一些問題。更有一些信徒在傳福音工作過于熱心,這會導致一些人的誤解。三、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基督教大學生總體上講,在學校社會發(fā)揮著積極作用。同時,他們還積極參與青年會的一些志愿工作。例如:在街道小區(qū)當義務教師,在福利院做義工,為學校的居民區(qū)打掃衛(wèi)生,在孤兒院陪小孩子等。因為《圣經》教導要“做光做鹽”。對于社會,基督徒大學生發(fā)揮了更重要的作用。他們的愛和社會上的愛心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說要做到“榮神益人”。因為作為信徒來講,所有的行為都歸結為一個“愛”字,“愛完全了律法”。”基督徒大學生不但有自已獨特的行為準則和生活方式,在對待其他人方面更是以“愛人如己”來作為自己的準則。由此可見,這些基督徒大學生不僅有自己的信仰法則,同時有比普通學生更高的道德標準,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標。甚至改變了對死亡的恐懼態(tài)度(因為他們堅信死后可以上天堂)?!薄靶睦锍3錆M喜樂,對學習和生活有信心,充滿了恩典?;酵酱髮W生的獨特之處在于,他們的標準尺度不是由社會規(guī)范或法規(guī)來衡量,而是上帝的誡命、神說的話。道德標準的尺度在每一個大學生心中都是不一樣的。對社會的貢獻程度要超過沒有宗教信仰的大學生。而通過我們的調查,發(fā)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正在改變。傳統(tǒng)的觀點認為,有宗教信仰的大學生是因為“受挫折,不得志”才信教。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基督徒大學生的信仰動機并不是傳統(tǒng)意識形態(tài)所說的消極處世,相反是積極主動地處世。這類信徒是我們最為關注的,因為傳統(tǒng)觀點認為,大學生是因為受到挫折(如學習成績下降、失戀、找不到工作等)才尋找宗教的慰藉。另一些信徒不參加聚會,只是心里承認有上帝,而并沒有任何團契生活,亦即所謂的文化基督徒。有一些是本來沒有信仰的,但通過耳濡目染,或者通過某種經歷而相信基督。有些學生是出于對基督教的好奇心。這一類信徒的比例比較大。當基督教福音降臨到他們時,或者當他們在諸多宗教中“發(fā)現(xiàn)”基督教才是他們真正所追求的真理時,他們就全然的歸在上帝的面前。他們在內心中有一種追求,需要上帝,而且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有神的存在。3.內心的需要,心靈的追求。但他們確實都承認自己有罪,并愿意接受基督做自己的主。這種改變是巨大的,他們參與團契生活和傳福音工作的熱情并不比第一種基督徒大學生低。無條件的愛人如己,教導我們認罪悔改。一位學化學的女生這樣描述到:“朋友介紹我,然后去參加聚會,參加多了,就讀了一些圣經方面的書籍,然后觀念改變,開始接受主”。這類信徒所占比例比較大,約占一半以上?!边@類信徒在基督徒大學生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但是卻是學校團契的主要服侍者。他是道路、真理、生命,基督信仰才是人生意義的歸宿。他們的信仰一般是最堅定的,而且對傳福音的工作也相當努力。我們又專門對這幾所大學的基督教團契中的若干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從中分析其信仰的原因,可概括為:1.家庭原因。據我們在天津四所高校散發(fā)的約400多份調查問卷顯示,其中有12人稱自己有基督教信仰。一、大學生信仰基督教的原因近年來,中國的各種宗教都以不同形式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其中基督教(新教)的信仰人數發(fā)展最快。本文通過對北京、天津的基督徒大學生信仰的實際調查,通過對宗教局、神學院、青年會以及各個教堂的相關人員進行采訪,并進行了數據統(tǒng)計,力圖把握當代基督徒大學生的世界觀、宗教觀和價值觀的現(xiàn)狀及其演變,了解他們的信仰原因及其對社會的積極影響,進而呼吁社會各階層正視并尊重基督徒大學生的信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與西方國家的文化交流日趨密切,并尊重憲法賦予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權利,基督教在中國呈現(xiàn)迅速發(fā)展的趨勢,尤其在當代青年中傳播甚廣。這是個不小的比例,這至少反映出在大學生中,有很多學生開始尋求或者接受基督教信仰。其中,大學生所占的比例呈不斷上升的趨勢。(1)引導大學生認識宗教本質,樹立科學觀念(2)開設宗教相關課程,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宗教觀(3)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滿足大學生的精神需要。通過上述對調查結果的分析發(fā)現(xiàn):大學生只是接觸宗教的初級階段,很多人是到了大學后才有了宗教信仰,他們信仰宗教時間不長,信仰的態(tài)度也不堅定,但對宗教能夠有較好的認識,接觸宗教的途徑多樣,對宗教有較強的好奇心。以前羅馬教堂關于地心說,日心說等等已經證明教義不會完全是真理了。凡事無絕對,這句話對于圓滑的中國人早已理解的不知道有多透徹了。但宗教絕不只是一種生活習慣而已,這說明很多大學生還認識不夠。也有很多人認為是一種生活習慣。這說明廣大學生都認為宗教是神圣的,已經能夠作為信仰了。(3)大學生大部分人覺得宗教是一種信仰。基督教的原罪論以及佛教的因果報應,都是作用于人的心理,從而促使人行善舉。一千個觀眾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同一事物的認知各不相同。(2)大學生中大部分宗教信仰者認為通過信仰宗教能帶來精神依靠。大學生對宗教的認知(1)有宗教信仰的大學生大部分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有宗教信仰。人是應該為了信仰不惜代價的,即使去死。比如現(xiàn)在老人摔倒不去扶的主流價值觀就錯了。如果你信仰很堅定,便會相信教義完全是對的,就不存在與社會主流價值沖突了。(4)大學生宗教信仰不堅定在被問及教義與社會主流價值相沖突是否堅持時,31個信教者只有兩個選擇了完全堅持。偶然經翻開一本圣經,金剛經,他便會陷入遐想,信仰之路也可能由此打開。大學生中信仰佛教的人很多是受了其母親的影響,因為其母親每逢過年過節(jié)就會帶她去燒香拜佛。31個信教者12個通過書籍報紙信教,6個通過網絡電視廣播,13個是受了父母朋友的影響。對于中國學生,要說初高中就對宗教信仰的,我絕對不信,因為那時根本連些教義都理解不了,最多也就是對宗教的認同與好奇而已。一個人若能有自己的思想,價值觀,必然是在見識豐富的情況下。在有信仰的31份問卷中,一年不到的7份,二到三年的21份,四年以上的3份。自然的,基督教在大學生中也更易受信仰。其宣傳的對個人權利的絕對尊重,更讓從小就身受父母,老師侵犯個人隱私的大學生所追求?;浇套鳛槲鞣降闹鹘?,它的傳入大部分是伴隨著好萊塢大片,例如7宗罪、達芬奇密碼等等。佛教一直是我國的主教,廟堂隨處可見,不過現(xiàn)在主要信徒都是些大媽級,所以在大學生的調查中并未有統(tǒng)治級的變現(xiàn)。大學生宗教信仰的特點(1)信奉佛教,基督教的人數比較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文化修養(yǎng)決定人的行為舉止。(5)大學生信仰存在年級的差別。只有先去做,才會一切皆有可能。法學院,新聞學院的學生由于經常與文字打交道,專業(yè)也要求他們必須對宗教有一些了解,自然知道接觸的多了就容易產生信仰。學經濟的,明顯喜歡與數字打交道,對于文字,文化,精神要求肯定比文科生低。調查數據顯示:經濟學院,管理學院等偏于理科的學院信教比例低于法學院,新聞學院等文科學院。比如說你爸媽是基督教徒,從小帶你做禮拜,你不想信基督教都難了。所以,從小生活在濃郁宗教氛圍的小數民族大學生,自然比漢族學生更信教了。小數民族大學生信教比例明顯高于漢族。由于主體關注點的不同,宗教信仰比例也就是順其自然的事了。男兒志在四方,自然的,男生更關注時事,比女生更喜歡專研文化,軍事,科技等等。(2)大學生宗教信仰存在性別差異男生68份中有宗教信仰的19份,%女生79份中有12 份存在宗教信仰的,%。從小到大,爸媽什么時候都不會忘的一句話就是:記得好好學習。社會風氣:現(xiàn)在追求科學真理,而宗教在中國給貼上了迷信的標簽,尤其是有些道士裝神弄鬼,騙人錢財更惹的人討厭。在有效收回的調查問卷147份中,其中有宗教信仰的人只有31人,比例為21%。學院:管理學院 性別:男 名族:漢 年級:大一 1,你有宗教信仰嗎A有 B沒有(跳至第8題)C不確定(跳至第八題)2,你信仰什么教A佛教 B基督教 C 伊斯蘭教 D其他 3,你是通過什么途徑信教的A 書籍報紙 B 網絡電視廣播 C 家人朋友影響 D其他 4,你信教多久了A一年不到 B兩三年 C 四年以上 5,每個人都應該有宗教信仰,你覺得對嗎A完全贊同 B 部分同意 C 不同意 6,你覺得通過信教給你帶來的好處A 精神依靠B關注公益更樂于助人 C 身體健康D其他 7,當你所信仰的宗教教義與社會主流價值沖突時,你會A 完全堅持 B 看情況 C 放棄 8,你對宗教的認識,宗教是A 一種迷信 B 一種生活習慣 C 一種信仰 D 其他 9,你對宗教教義與科學真理二者的看法A大部分相同 B 小部分相同C 宗教教義完全違背科學 10,具體說說你對宗教的理解謝謝參與。男生68份,女生79份,男女比例 :1性別比例基本平衡。共發(fā)放150份,有效收回147份。我希望通過本次大學生宗教信仰的調查研究,側面反映國人的宗教信仰整體水平,再者希望能夠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正確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全面認識宗教和正確對待宗教提供客觀依據。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很多人在滿足物質需要后開始對精神有所追求,再者,外來文化也不斷沖擊著人們,好萊塢大片包含的宗教元素深深的刺激著國人,這就使宗教信仰人數在這些年得到激增。有所畏,便能讓自己時刻保持清醒,不會得意忘形,無法無天。我們需要在做事情的時侯有所依,有所畏。中國大部分人從小就忙著學習奮斗,沒有能及時的受到宗教氛圍熏陶,當他長大后社會觀已經形成,再讓他信仰某個宗教,更是困難了,于是許許多多的國人不知信仰為何物。第四篇:對當代大學生的宗教信仰情況的調查報告對當代大學生宗教信仰情況的調查報告在與外國人的交往中常有人問起中國人的宗教信仰,當他們得知大部分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時,都會覺得不可思議。高等學校要發(fā)揮教學、科研和為社會服務方面的功能,完成培養(yǎng)人才的根本任務,就不能忽視大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加強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在青年大學生中培養(yǎng)一批青年馬克思主義者。高等學校應大力倡導科學精神,無論是在自然科學還是在社會科學的課程中,都應當貫穿科學的精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