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③用兩支試管中分別取 1mL未知溶液,然后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出現(xiàn)糊狀聚沉的是淀 粉溶液,余者為氯化鈉溶液。 1 ( 1) ① ⑥ ( 2) ② ( 3) ⑤⑧ ( 4) ③ ④ ⑦ 1 16.⑴血液可以認為是膠體, FeCl3溶液 能夠加快血液的凝固 ⑵①在水平方向上用激光筆照射兩個試劑瓶,若能夠發(fā)生丁達爾現(xiàn)象的是淀粉,余者為 氯化鈉溶液。取一半透膜袋,裝入含有碘化鉀的淀粉膠體,然后將其浸入流動的蒸餾水中,持續(xù)一定時間后,便可除去混有的碘化鉀。 ⑶長時間的加熱能夠?qū)е職溲趸F膠體聚沉。 參考答案 : A D C C D C A B D CD 11.⑴自來水中含電解質(zhì)、雜質(zhì)較多,易使制備的膠體馬上發(fā)生凝聚,導(dǎo)致實驗失敗。 ② 。 ⑵今有兩瓶標簽?zāi):磺?,只知道分別盛有淀粉溶液和氯化鈉溶液,試用多種 方法對其 鑒別。五種物質(zhì)分別為 CaClCa(NO3) KNO K2SO4和 KCl。 14.下列物質(zhì) ① 黃泥漿水 ② 敵敵畏分散在水中 ③ 氯水 ④ 通入過量 CO2 的石灰水 ⑤ 飽和 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 ⑥ 鹽酸滴加到 Na2S2O3溶液中 ⑦ 油脂溶于苯中 ⑧ 淀粉溶液(用序號填寫下列空格): (1)屬于懸濁液的是 ;( 2)屬于乳濁液的是 ;( 3)屬于膠 體溶液的是 ;( 4)屬于溶液的是 。 。由此推測出溫度的改變方式是(填升溫或降溫) ,同時觀察到燒杯底部晶體 (填增多或減少)。這樣操作的原因是 。原因是 。 原 因是 。 由此可以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蛋白質(zhì)、血細胞不溶于水,毒性物質(zhì)可溶于水 B.蛋白質(zhì)以分子形式存在,毒性物質(zhì)以離子形式存在 C.蛋白質(zhì)、血細胞的微粒直徑大于毒性物質(zhì)的微粒直徑 D.蛋白質(zhì)、血細胞不能透過濾紙,毒性物質(zhì)能透過濾紙 7.下列幾種分散質(zhì),其中分散在水中能形成膠體的是 ① 淀粉 ② 蔗糖 ③ Fe2(SO4)3 ④ 大小為 10nm的某種分子構(gòu)成的易溶物 A. ① ④ B. ② ③ C. ① ② ④ D.全部 8. 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如果 NaCl分散在汽油中,形成的分散系是 A.溶液 B.懸濁液 C.乳濁液 D.膠體 9.用飽和的氯化鐵溶液制取氫氧化鐵膠體,正確的操作是 A.將溶液滴入蒸餾水中即可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