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內(nèi)容欣賞《打棗》教學目標1.感受樂曲歡快、風趣的情緒,并能聯(lián)想爺爺和小孫女打棗的情景、特別是樂曲結(jié)尾處模仿的“笑聲”。2.能分辨主題出現(xiàn)的次數(shù)。3.認識嗩吶,能初步分辨嗩吶的音色。教學過程1.談話導人(1)老師提問:同學們都知道,音樂除了聲樂演唱形式外還有器樂的演奏形式,器樂演奏形式就是指用各種樂器獨奏、重奏、齊奏
2024-11-22 19:51
【摘要】教學內(nèi)容欣賞《森林水車》教學目標1.能感受并說出樂曲歡快的情緒。2.能哼唱A主題和C主題,體驗人們愉快勞動的心情,并聯(lián)想水車車輪滾動的形象。3.能分辨樂曲“引子ABACA尾聲”的結(jié)構(gòu)。教學過程[來源:學科網(wǎng)ZXXK]1.視頻導入(1)播放水車的視頻,簡單介紹水車的形狀與用途。(
【摘要】2森林水車導入同學們見過水車嗎?誰能簡單地說說水車的形狀和功能呢?初聽全曲請同學們聽一聽:這首樂曲是怎樣描繪水車車輪轉(zhuǎn)動的?分段欣賞——引子請同學們聽一聽:這段音樂描繪了什么畫面?它的力度、速度有什么特點?音樂中出現(xiàn)了大自然中的哪兩種聲音?
2024-12-16 16:57
【摘要】打棗2打棗《野蜂飛舞》導入同學們知道器樂演奏形式包括哪些呢?回憶一下,你們聽過哪些器樂曲。獨奏重奏合奏齊奏《引子與獅王進行曲》《跳圓舞曲的小貓》《小星星變奏曲》嗩吶的音色是怎樣的?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音樂如何表現(xiàn)“打棗”的情景?
2024-11-21 02:08
【摘要】《種玉米》教案教學內(nèi)容:歌曲《種玉米》教學目標:通過學唱歌曲《種玉米》,認識了解勞動的重要意義,培養(yǎng)有幫助他人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美好品質(zhì)。教學要求:要求用自己不同的表達方式來創(chuàng)造、表現(xiàn)音樂內(nèi)容,享受勞動帶來的快樂和美好,培養(yǎng)和激發(fā)愛勞動的美好品質(zhì)。教學難點:說出學唱之后的感受,體驗勞動的快樂。教學重點:
【摘要】《老爺爺趕鵝》教案教學目標1.學唱歌曲,以親切自然的歌聲敘述活潑風趣的故事。2.初步具備用二部輪唱的形式進行歌曲演唱的能力。教學重、難點[1.學唱歌曲,快節(jié)奏地唱詞做到準確、清晰。2.二部輪唱和諧一致。教學過程(一份供任課教師參考的完整教案)一、導入新課師:今天我們來學唱一首羅馬尼亞歌曲《老爺爺趕鵝》。
2024-11-23 01:44
【摘要】聆聽云南民歌《猜調(diào)》人音版小學音樂第二單元第一課XXXX|X.XX||XXX|XXXX||延長號:延長號的形狀是在一個半圓形的中間加上一個圓點,在單聲部音樂中,它寫在音符或休止符的上面,表示按作品的風格、演奏者的意圖可以自由的增長音符或休止符的時值。在多聲部音
2024-12-15 04:49
【摘要】初聽歌曲請同學們聽老師范唱,并思考:這首歌曲講了一個什么故事?音樂情緒是怎樣的?初唱歌曲請同學們觀察歌譜,這首歌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①②③④學唱第一部分請同學們試著唱一唱第一部分的歌譜,說一說一共有幾個樂句,樂句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2024-12-17 10:07
【摘要】《哪吒再生》教案教學內(nèi)容欣賞樂曲《哪吒再生》。教學目標通過通話故事對學生進行分辨真善美與假惡丑的教育,并從中發(fā)展學生對音樂的聽覺想象力,提高他們對音樂的理解能力。教學過程1、復習歌曲《動畫城》。2、圖片導入師:歡迎大家進入動畫城節(jié)目。你們看,誰來了(教師出示圖片)?提問:圖片上畫的是什么?講述
2024-11-23 16:04
【摘要】教學內(nèi)容:1、欣賞《天堂》2、了解蒙古族長調(diào)及短調(diào)的特點3、復習《小黃鸝鳥》并學習它的第二聲部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天堂》學生能夠初步了解蒙古族長調(diào)的特點。2、學生能夠用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小黃鸝鳥》的第一聲部,在學會第二聲部后能用和諧、統(tǒng)一的聲音完整演唱這首歌曲。3、通過欣賞與演唱蒙古歌曲,讓學生了解蒙古民歌中長調(diào)與短調(diào)的特點,同時能夠
2024-11-22 19:50
【摘要】請您欣賞曲名所屬地區(qū)新疆蒙古《掀起你的蓋頭來》《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民歌民歌是廣大人民群眾在社會生活實踐中,經(jīng)過長期而廣泛的口頭傳唱所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集體創(chuàng)作,它是各族人民音樂智慧的結(jié)晶。民歌按體裁來分可以分為山歌、小調(diào)和勞動號子。山歌“山歌”是指人們在山野勞動生活中所演唱的
2024-11-22 02:52
【摘要】《牧歌》教學設(shè)計年級:小學六年級課時:一課時課型:以欣賞為主的綜合課教材分析:無伴奏合唱《牧歌》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構(gòu)成的長調(diào)民歌,其曲調(diào)悠長,連綿起伏,節(jié)奏舒展,氣勢寬廣。作者瞿希賢根據(jù)海默的詞,把這首民歌改編成無伴奏合唱曲,使優(yōu)美的民歌形象更加豐滿,色彩更為豐富。不同音色的聲部交替出現(xiàn),互相呼應(yīng),加上濃郁和諧的和聲效果,使音樂
【摘要】池塘的水滿了,雨也停了。池糖邊的稀泥里到處是泥鰍。咪咪天天等著哥哥來,跟他一塊去捉泥鰍。她盼啊,盼啊……明明哥哥終于來啦!他們的談話被大樹后面的堂堂聽到了。我?guī)銈円粔K去捉泥鰍吧,我知道哪的泥鰍最多!堂堂哥哥,你這身衣服真好看!于是,堂堂哥哥和明明哥哥帶著咪咪高高興興地
【摘要】聽一聽玩一玩學一學?小號號手長號鼓手聽音樂模仿鼓手與號手的動作這首音樂用什么樂器來表現(xiàn)洋娃娃
2024-12-15 04:50
【摘要】歌曲捉泥鰍教學目標1、學唱歌曲《捉泥鰍》,能用輕快而有彈性的聲音,富有表情的演唱這首歌,體會兒童在大自然中嬉戲的愉快情緒。2、欣賞《猜調(diào)》,體會云南民歌的特點。3、熱愛各個民族的音樂,培養(yǎng)音樂興趣。教學重點難點演唱歌曲時聲音富有彈性和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