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新課標的必修教材《中外歷史綱要》知識體系第十單元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第29課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內容提要】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來,中國進入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偉大的時代,往往離不來偉大思想的指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開創(chuàng)并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這一理論體系的指導下,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國
2025-06-27 03:38
【摘要】第29課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課程標準】課程標準:認識鄧小平理論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指導意義;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fā)展的強大理論武器;認識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fā)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意義,認清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
2025-05-04 03:31
【摘要】基于新課標的必修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知識體系第四單元《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zhàn)》第15課明清經濟與文化【內容提要】明清時期已經處于傳統社會的末世,中國社會實現了第三次大轉型,思想文化與社會文化異彩紛呈。自明朝中葉起,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各經濟領域均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因素。農業(yè)商品化程度的提升加劇了農民與市場的必然聯系,私營手工業(yè)后來者居上,
【摘要】第25課?人民解放戰(zhàn)爭【學習目標】了解全面內戰(zhàn)的爆發(fā)及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進程分析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滅亡的原因探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和意義【內容提要】抗戰(zhàn)勝利后,國民黨為堅持獨裁統治,發(fā)動全面內戰(zhàn)。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解放戰(zhàn)爭,在解放區(qū)進行土地改革,在國統區(qū)形成第二條戰(zhàn)線。人民解放軍實施戰(zhàn)略反攻,贏得戰(zhàn)略決戰(zhàn)的勝利,加速了國民黨統治的崩潰。
2025-06-25 03:22
【摘要】基于新課標的必修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知識體系第四單元《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zhàn)》第14課清朝的鼎盛與危機【內容提要】中國古代最后一個君主專制王朝清朝(1616-1911),是繼元朝之后又一個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大一統帝國,雖然它統一中國的過程造成了短期的戰(zhàn)亂破壞,其統治也帶有一定的民族壓迫色彩,但它在中華文明史的貢獻還是巨大的。在清朝統治下,出現了文
2025-06-25 03:20
【摘要】基于新課標的必修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知識體系第三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統一》第9課兩宋的政治和軍事【內容提要】宋朝(960年-1279年):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18帝,享國319年,是古代文明的成型時期。政治上:結束了五代十國以來分裂割據的局面,并通過分權與收權來加強專制集權;科舉制的完善與文官體制的發(fā)展
2025-06-25 07:16
【摘要】第五單元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第18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內容提要】甲午戰(zhàn)敗,日本從《馬關條約》中獲取了大量利權,刺激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中國社會內部展開了不同的方式來挽救民族危亡。一種是以精英集團內部的激進派為代表,展開了一場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運動——戊戌變法,但最終被當權的守舊勢力鎮(zhèn)壓;一種是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義和團運動,
【摘要】基于新課標的必修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知識體系第二單元《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大一統的發(fā)展》第7課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歷史園地資料編寫團隊李錦芳【內容提要】三國兩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的制度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南北朝時期在察舉制基礎上創(chuàng)建了九品中正制,為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奠定了基礎;中樞政務機構在三公九卿的框架內逐漸形成了三省制的雛形,為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制
【摘要】基于新課標的必修教材《中外歷史綱要》知識體系第三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第12課遼宋夏金元的文化【內容提要】遼宋夏金元的文化,承隋唐之后,繼續(xù)有所發(fā)展。宋元是封建文化高度繁榮的階段,在科學技術方面有突出發(fā)展,對世界文明的進步起了重要作用。理學的產生、宋詞和元曲的繁榮、世俗文學的出現,是這一時期文學發(fā)展的特點。隨著契丹、黨項、女真、蒙古等族同漢族文化的
2025-06-18 22:02
【摘要】基于新課標的必修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知識體系第八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和人民解放戰(zhàn)爭》第23課《從局部抗戰(zhàn)到全面抗戰(zhàn)》【課標解讀】一、初中歷史課標(2011年版)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七七事變,以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為基礎的中華民族全面抗戰(zhàn)從此開始
【摘要】基于新課標的必修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知識體系第四單元《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zhàn)》第13課從明朝建立到清朝入關【內容提要】明朝時期,專制集權趨于強化,統一多民族國家趨于穩(wěn)固。政治上,廢宰相,設內閣,權分六部,宦官專權;海疆治理上,鄭和下西洋,從海禁到重新開放海外貿易,西歐殖民擴張,沿海地區(qū)受到嚴重侵擾;內陸邊疆治理上,明朝和蒙古關系的演變,明朝對西藏的
【摘要】基于新課標的必修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知識體系第一單元《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大一統國家的建立與鞏固》第2課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內容提要】春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罕有的變局。軍事方面列強爭霸,合縱連橫;政治方面封建體制逐漸瓦解,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郡縣官僚制國家逐步在各國建立;經濟方面農業(yè)手工業(yè)均有極大的進步,商業(yè)也呈現前所未有的繁榮;文化方面產生了輝煌燦爛的文
2025-06-25 03:23
【摘要】基于新課標的必修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知識體系第五單元《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第16課鴉片戰(zhàn)爭的沖擊與因應【內容提要】當歐洲進入資本主義發(fā)展時代,清政府作為中國的統治者對世界形勢的變化渾然不覺。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清政府被迫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面對民族危機,林則徐、魏源和徐繼畬等近代中國最早睜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
【摘要】基于新課標的必修教材《中外歷史綱要》知識體系第三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第11課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內容提要】伴隨宋代農業(yè)領域的作物熟制的變化,糧食產量的增加,直接導致了宋代人口過億和經濟作物種植的推廣。作物熟制的變化主要發(fā)生在南方地區(qū),加速了南北經濟的差距和經濟重心的南移,為加強南北經濟聯系,元代重新整修大運河,開拓海運。農業(yè)效益增加也為城市人
2025-06-25 02:20
【摘要】基于新課標的必修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知識體系第一單元《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大一統國家的建立與鞏固》第1課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國家【內容提要】文明的起源實質上就是國家的起源。工具的使用是人區(qū)別于動物的標志,原始農業(yè)的出現奠定了文明的基礎。隨著剩余財富的出現,社會分工(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發(fā)展、階層分化(尤其是貧富分化)加劇,文明走向產生。傳說中的五帝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