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AD= 5. 答案: 5 17 . 在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 x O y 中 , 對于任意三點 A , B , C 的 “ 矩面積 ” , 給出如下定義. “ 水平底 ” a :任意兩點橫坐標(biāo)差的最大值 , “ 鉛垂高 ” h :任意兩點縱坐標(biāo)差的最大值 , 則 “ 矩面積 ” S= ah .例如:三點坐標(biāo)分別為 A (1 , 2 ) , B ( - 3 , 1 ) , C (2 , - 2) , 則“ 水平底 ” a = 5 , “ 鉛垂高 ” h = 4 , “ 矩面積 ” S = ah = 2 0. 根據(jù)所給定義解決下列問題: ( 1) 若已知點 D (1 , 2 ) , E ( - 2 , 1 ) , F (0 , 6 ) , 則這三點的 “ 矩面積 ” = 15 ; 解: ∵ 點 D (1 , 2 ) , E ( - 2 , 1 ) , F (0 , 6 ) , ∴ a = 1 - ( - 2) = 3 ,h = 6 - 1 = 5 , ∴ S = ah = 3 5 = 15. ( 2) 若 D (1 , 2 ) , E ( - 2 , 1 ) , F (0 , t ) 三點的 “ 矩面積 ” 為 18 ,求點 F 的坐標(biāo). 解: 由題意 , 可得 “ 水平底 ” a = 1 - ( - 2) = 3. 當(dāng) t> 2 時 , h = t- 1 , 則 3( t- 1) = 18 , 解得 t= 7 , 故點 F 的坐標(biāo)為 (0 , 7 ) ;當(dāng)1 ≤ t≤ 2 時 , h = 2 - 1 = 1 ≠ 6 , 故此種情況不符合題意;當(dāng) t< 1 時 ,h = 2 - t, 則 3( 2 - t ) = 18 , 解得 t=- 4 , 故點 F 的坐標(biāo)為 (0 , - 4) . ∴ 點 F 的坐標(biāo)為 (0 , 7 ) 或 (0 , - 4) . 18 . 圖 ① 中的摩天輪可以抽象成一個圓 , 圓上一點離地面的高度 y ( m ) 與 旋轉(zhuǎn)時間 x ( m in ) 之間的關(guān)系如圖 ② 所示. ( 1) 根據(jù)圖 ② 填表. x ( m in ) 0 3 6 8 12 ? y ( m ) 5 70 5 54 5 ( 2) 變量 y 是 x 的函數(shù)嗎?為什么? 解: 變量 y 是 x 的函數(shù) . 理由如下: ∵ 在這個變化過程中 , 對于 x 的每一個確定的值 , y 都有唯一確定的值與其對應(yīng) , ∴ 變量 y 是 x 的函數(shù) . ( 3) 根據(jù)圖中的信息 , 請寫出摩天輪的直徑. 解: 摩天輪的直徑是 70 - 5 = 65( m ) . 。AD = 2, ∴ AB= 1 , ∴ 當(dāng)點 P 運動到 BC 中點時 , △ P A D 的面積=12DC = 8, ∴ AD = 4. 又 ∵ S△ ABD=12 P 從點 A 出發(fā) , 以每秒 1 個單位的速度 ,按 A → B → C → D 的順序在邊上勻速運動 , 設(shè)點 P 的運動時間為 t s ,△ P A D 的面積為 S , S 關(guān)于 t 的函數(shù)圖象如圖 ② 所示 , 當(dāng)點 P 運動到 BC 的中點時 , △ P A D 的面積為 . 【解析】 由圖象可知 , AB + BC = 6 , AB + BC + CD = 10 , ∴ CD= 4. 根據(jù)題意可知 , 當(dāng)點 P 運動到點 C 時 , △ P A D 的面積最大 , S△ P A D=12 10 = 201 ?? 9 , 且 AB + BC+ CD = 7 , ∴ 細(xì)線另一端所在位置的點在 D 處上面 2 個單位的位置 , 坐標(biāo)為 (1 , 0 ) . 故答案為 (1 , 0 ) . 答案: (1 , 0 ) 16 . ( 2 0 1 8 y2= x2 4 = 125 ( s ) , ∴ c = 125 - 2 = 12 3 ,③ 正確 . 故選 A . 答案: A 13 . ( 2 018金華五中模擬 ) 如圖 , △ A O B 為等腰三角形 , 頂點A 的坐標(biāo)為 (2 , 5 ) , 底邊 OB 在 x 軸上.將 △ A O B 繞點 B 按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一定角度后得到 △ A ′ O ′ B , 點 A 的對應(yīng)點 A ′在 x 軸上 ,則點 O ′的坐標(biāo)為 ( ) A .????203,103 B .??????163,4 53 C .??????203,4 53 D .????163, 4 3 【解析】 ∵△ A O B 為等腰三角形 , 頂點 A 的坐標(biāo)為 (2 , 5 ) ,∴ OA = AB = 22+ ( )52= 3 , OB = 4. 設(shè)點 O 到直線 AB 的距離為 h , 則 S△ OA B=12 4 5 =12 3 h , 解得 h =4 53, ∴ 點 O ′的縱坐標(biāo)為4 53. 如圖 , 作 O ′ C ⊥ A ′ B , 在 Rt △ O ′ BC 中 ,BC = 42-??????4 532=83, ∴ OC =83+ 4 =203, ∴ 點 O ′的橫坐標(biāo)為203, ∴ 點 O ′的坐標(biāo)為??????203,4 53.故選 C . 答案: C 12 . 甲、乙兩人在直線跑道上同起點、同終點、同方向勻速跑步 500 m , 先到終點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發(fā) 2 s , 在跑步過程中 , 甲、乙兩人之間的距離 y ( m ) 與乙出發(fā)的時間 t ( s ) 之間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 , 給出以下結(jié)論: ① a = 8 ; ② b = 92 ; ③ c = 123. 其中正確的 是 ( ) A . 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