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對于正處于反通脹階段的國家,偏離目標更加常見。另外,通貨膨脹下降到10%以內(nèi),對公眾來說很容易理解反通脹的進程,并能夠樹立通貨膨脹目標制的公信力。哥倫比亞、捷克、匈牙利、以色列和波蘭在起始階段時,通貨膨脹水平在20%左右,但是處于下降通道內(nèi);只有一個國家,即哥倫比亞的通貨膨脹目標區(qū)間大概在10%左右。而且,新興 市場國家實施標準型通貨膨脹目標制的成功經(jīng)驗,反映出在環(huán)境與政策適宜的情況下,釘住通貨膨脹目標是匯率錨以外的另一種切實可行的選擇。 3.新興市場國家是通貨膨脹目標制的成功實踐者 盡管比工業(yè)化國家經(jīng)歷了更大的動蕩,但是新興市場國家依然成功地實施了通貨膨脹目標制。Scott Roger and Mark Stone(2005)對各國進行的個案研究發(fā)現(xiàn),除了兩個時段之外。尚無放棄通貨膨脹目標制的良好記錄,與傳統(tǒng)的固定匯率釘住制度和貨幣量目標制形成了顯明的對比(Bubula and OtkerRobe,2002;Stone and Bhundia,2004)。 2.通貨膨脹目標制具有很強的適應(yīng)力 迄今為止,沒有一個國家放棄過通貨膨脹目標制。通貨膨脹目標制框架所具有的高度透明度和責任性賦予其在更大范圍或更大彈性上經(jīng)常偏離預(yù)定目標,并且偏差加大或持續(xù)期較長,但不會嚴重削弱制度框架的公信力。在實施通貨膨脹目標制的早期,因為中央銀行將通貨膨脹保持在目標區(qū)間內(nèi)是以犧牲其它目標為代價的,所以對這一制度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