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能夠解決的還是我不能改變的?!痹谏穆贸讨?,有時候我們難免會陷入“枯井”里,各式各樣的“泥沙”會傾倒在我們身上,而想要從這些“枯井”脫困的秘訣就是:將“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學會交往 你也是個“萬人迷”。“朋友多了路好走”,這需要我們彼此真心的付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良好的個性品質是我們交到朋友和擁有良好人際關系的關鍵。在看到別人問題的同時首先應該反省自己,通過反省,才能獲得人生的大智慧。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一些彼此無法釋懷的堅持而造成永遠的傷害。如果我們都能從自己做起,開始寬容的看代他人,幫別人開啟一扇窗,也就是讓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學會學習勿以分數(shù)論英雄。不畏挫折 陽光總在風雨后。挫折是人生的一種歷練,人生重要的不是你所站的位置,而是你所朝的方向。正確的方向能造就成功的人生,而錯誤的方向就只能演變?yōu)槭〉娜松斀?jīng)受挫折的時候,不妨冷靜的思考失敗的原因以及解決方法,而不是沉溺在沮喪中一蹶不振。正如生命中的許多傷痛一樣,其實并不如自己想象得那么嚴重。如果不把它當回事,它是不會很痛的。你覺得痛,那是因為你自以為傷口在痛,害怕傷口的痛。珍視愛情 Is it love or something else?戀愛是另一所大學,在這所大學里,我們要學會愛,學會探究異性的秘密,并開始考慮自己一生該如何度過。人生是不可逆的,誠愿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無悔的青春與愛情?!洞┰浇鹕珪r光》讓生活充滿陽光,讓隱形的翅膀飛得更高!第五篇:馬哲人文社科類讀后感讀《你的第一本哲學書》后感若是半年以前,我對哲學沒有丁點興趣,甚至還會認為哲學只是一群無聊的人想出的無聊的想法罷了。但當踏入大學之后,這一切發(fā)生了變化?!赌愕牡谝槐菊軐W書》,正如其名,是我接觸到的第一本哲學書,由托馬斯內(nèi)格爾著寫。下面就其中幾個令我印象深刻的主題談一談感想:(一)外部世界是否存在初次看到這個命題時,我不禁笑了。外部世界不就在那里么!你腳踩的是什么?你坐著的是什么?你望向太陽時為什么會覺得刺眼?不就是簡單的因為外部世界是存在的。然而哲學家們并不會因為這些小小的懷疑就否定了自己的觀點。他們堅定地認為外界的存在僅是一個人心靈的產(chǎn)物,即心靈是唯一存在的東西。按照他們的思維,我所提出的懷疑是建立在我的感官證據(jù)之上的。我之所以能夠用這些感官證據(jù)來說明視覺經(jīng)驗是如何產(chǎn)生的,只是因為我已經(jīng)在心靈之內(nèi)預設了外部世界的存在。但這一預設正是我已經(jīng)有所懷疑的東西。而此時,我用自己的感覺印象去證明感覺印象的可靠性,則是陷入了循環(huán)論證,根本無法得出任何東西。可能有人會說,現(xiàn)今科學技術如此發(fā)達,足以向我們解釋外部世界的存在,當然我一開始也是堅信這一點。但在了解了些許哲學觀念后又發(fā)現(xiàn),即使科學觀念從理論上很好地解釋了我們的觀察,可是我們又怎么知道在我們意識之外的世界對應于這些觀念?如果建立不了感覺經(jīng)驗和外部世界之間的可靠聯(lián)系,我們也就沒有理由去信賴建立在這種聯(lián)系上的科學理論。對此,我想我對外部世界的存在性有了全新的認識,也許心靈未必不是唯一的存在的東西,盡管實際上我并不能認真地讓自己相信周圍的東西可能并不真實存在。我想,這便是一種信仰吧。(二)對與錯談及對與錯,不禁使我想起前段時間一部電視劇《花千骨》中白子畫常說的一句話:“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不管什么理由?!笔堑?,對錯之分在常人眼里界限分明,不需作過多解釋。一件事的對與錯,多半在于其所造成的影響。例如書中圖書管理員是否應該對朋友帶走書置若罔聞,一方面影響了其他讀書者,另一方面對不起老板所給的薪水。然而,當管理員要論證這是錯誤的時候,朋友根本不在乎對他人造成的影響,他又有什么理由控制自己不去干那些被認為是錯誤的事?同時,當我們在評判一件事的對與錯時,不同社會和時代有著不同的結果。例如奴隸制,農(nóng)奴制等被認為是錯誤的事情,在以前卻被認為是天經(jīng)地義的??梢?,一件事在很多方面是對的,又在很多方面是錯的著,依賴于具體情況以及社會被接受的標準。(三)死亡談及死亡,我會感到恐懼、悲傷。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為隨著我們的終結,生命中的一切好事也將終結。一個沒有了我的世界將繼續(xù)存在,而我已經(jīng)化為烏有,這很難接受。有人曾說,人死后靈魂還會繼續(xù)存在著,它只是離開了身體,不再會有和身體間的聯(lián)系。然而,眾所周知的是,在人死去之前,有意識的生命完全依賴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運行,因而似乎沒有理由相信死亡生活的存在。死亡,有時是一種解脫,有時又是一種遺憾。解脫是因為終于能夠擺脫在世時的無聊與痛苦,遺憾是因為未能體驗在世時的有趣而又令人愉悅的事。由此看來,死亡有著一定的價值。但是,死亡似乎又不可能存在價值,因為無論積極還是消極,一個不復存在的人既不能受益又不能受損。人終有一死,既然如此,還是坦然地接受吧,過好有限生命里的每一天?!赌愕牡谝槐菊軐W書》讓我對哲學有了初步地了解,它或多或少地刷新了我的人生觀世界觀,無論接受與否,我想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定會發(fā)現(xiàn)它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