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覺性顯著提高。三是經過幾次升級和改造,期貨市場的交易和信息系統(tǒng)更加成熟,其容量、速度、安全等主要指標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四是投資者操作R趨理性。經過十年磨練,投資者對期貨市場的功能特征、運行規(guī)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操作手段日趨成熟和理性,法制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明顯增強。總之,經過幾年實踐,期貨市場己建成一套嚴密的交易、結算與風險控制制度,特別是經過一系列風險事件的洗禮,期貨市場風險監(jiān)控技術與能力得到大幅提高,目前己能有效遏制期貨市場較大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現有的市場基礎和條件,非常有利于推出期貨投資基金。②實踐造就了一批專業(yè)的期貨管理與投資者隊伍。目前,我國專業(yè)期貨經紀公司有170余家,期貨經紀公司的最低注冊資金由原來的一千萬元提高到三千萬元,大大增強了經濟實力,一些大型期貨經紀公司脫穎而出。另一方面,期貨經紀公司不得從事自營業(yè)務的規(guī)定,使經紀公司的風險大大降低,自有資金顯得比較充足,這就為發(fā)起成立期貨投資基金創(chuàng)造了條件。同時,期貨經紀公司不從事自營業(yè)務,也可以避免關聯交易的發(fā)生,打消投資者的顧慮,這從制度上保障了期貨投資基金的公正性。此外,通過培訓和長期實踐,期貨市場從業(yè)人員的素質得到提高,造就了一支既懂期貨理論又有實踐經驗的期貨管理人員、經紀人與投資者隊伍,為期貨投資基金的試點成功奠定了人才基礎。③期貨市場達到一定的規(guī)模。在經過長期的低迷之后,目前我國期貨市場恢復性增長勢頭良好。2003年中國期貨市場在國內外大環(huán)境趨好的背景下,大連、上海和鄭州國內三大期貨市場全面活躍,交易規(guī)模已創(chuàng)歷史最好水平。據統(tǒng)計,2003年,全年交易額累計達10.84萬億元,一舉刷新了1995年創(chuàng)下的10.12萬億元的歷史新紀錄。這說明,我國期貨市場經過幾年規(guī)范整頓,正逐漸迎來新一輪發(fā)展空間,已經進入規(guī)范發(fā)展新階段。權威部門預測,我國期貨市場未來發(fā)展的環(huán)境繼續(xù)看好,理由如下:第一,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帶來了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進而引起包括生產資料、農產品等一系列商品價格的劇烈波動,增加了生產、經營者利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回避價格風險的需求;第二,中國經濟增長的增量,成為國際市場供求變化的主要變數,在銅、鋁、大豆等主要期貨品種上,中國期貨價格對國際期貨市場價格的影響不斷增大,中國期貨市場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第三,黨的十六大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決定》中明確指出“穩(wěn)步發(fā)展期貨市場”,確定了期貨市場的重要地位,為期貨市場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因此,有理由相信,我國期貨市場容量將繼續(xù)擴大,交易規(guī)模將更加擴大。2000年底,期貨業(yè)協會成立,我國期貨市場三級監(jiān)管體系初步形成。我國農產品期貨的幾個品種中,大豆、小麥與國際市場聯系緊密,大豆、小麥期貨為引導農業(yè)生產結構調整,服務糧改,銜接糧食生產、主銷區(qū)的購銷關系,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而且大豆、小麥期貨在價格預期指導和為糧食生產、經營、加工企業(yè)提供轉移風險的手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顯現出了期貨市場的經濟功能。第五篇:共產黨宣言發(fā)展歷程恩格斯 Friedrich Engels 1820—1895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之一。馬克思的親密戰(zhàn)友。生于普魯士萊茵省。先后就讀于巴門理科中學和愛北斐特理科中學。1837年9月輟學習商。次年到不來梅,同“青年德意志”組織發(fā)生聯系。1839年在該組織的機關刊物《德意志電訊》上發(fā)表《烏培河谷的來信》一文,對君主政體、工廠主的殘酷剝削、宗教虔誠主義進行揭露。1841年去柏林服兵役,其間常到柏林大學聽課,并參加青年黑格爾派小組。在費爾巴哈《基督教的本質》等著作的影響下,開始從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轉向唯物主義,撰寫了《謝林論黑格爾》、《謝林與啟示》、《謝林——基督哲學家》等著作。1842年11月底,恩格斯到英國的曼徹斯特,在“歐門—恩格斯”紡織廠當職員。他深入考察英國社會各階級情況,鉆研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著作,積極參加工人的集會和活動。1844年3月,在《德法年鑒》上發(fā)表《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和《英國狀況:評托馬斯卡萊爾的〈過去和現在〉》等文,批判資本主義制度下各種不道德現象,得出消滅私有制的結論,并把工人階級看成是唯一有前途的階級。表明恩格斯已經實現從唯心主義到唯物主義,從革命民主主義到共產主義的轉變。1844年8月,恩格斯同馬克思在巴黎會面。隨后合著了《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批判青年黑格爾派的唯心主義歷史觀,闡述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形成。1845年恩格斯出版《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指出無產階級不僅是一個受苦階級,而且是能夠爭取自身最終解放的階級,提出了社會主義和工人運動相結合的思想。1846年初,同馬克思一起創(chuàng)立布魯塞爾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1847年兩人又一起參加了正義者同盟改組為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工作。恩格斯為同盟起草了《共產主義信條》和《共產主義原理》兩個綱領草案。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受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的委托,同馬克思合寫了《共產黨宣言》,以綱領的形式宣告了無產階級新世界觀的公開問世。1848年歐洲革命時,恩格斯直接投身于德國革命運動,協助馬克思創(chuàng)辦《新萊茵報》。革命失敗后,撰寫了《德國農民戰(zhàn)爭》、《德國的革命與反革命》等著作,總結革命的經驗和教訓,論述了工農聯盟的必要性。從1850年開始,在長達20多年的時間里,寫了大量的軍事評論和軍事論文,科學地揭示了戰(zhàn)爭的本質、戰(zhàn)爭同經濟和政治的關系,為馬克思主義軍事科學奠定了基礎。1864年第一國際成立后,恩格斯同馬克思一起積極參加國際的領導工作,同蒲魯東派、巴枯寧派、拉薩爾派的機會主義進行原則的斗爭,寫成《論住宅問題》、《論權威》等重要著作。1875年同馬克思一起,嚴肅批判了《哥達綱領》中的錯誤觀點。1877—1878年,為了反擊杜林的挑戰(zhàn),在馬克思的支持下寫出了《反杜林論》,系統(tǒng)闡述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這三個馬克思主義組成部分的“內在聯系”和基本原理。為了確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恩格斯長期重視自然辯證法的研究,著就《自然辯證法》一書。1883年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肩負領導國際工人運動重任的同時,致力于整頓馬克思的遺稿,使得《資本論》第3卷相繼問世。1884年恩格斯寫了《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指明了國家隨著階級的徹底消滅而消亡的歷史必然性。后又著《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論證了哲學的基本問題,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1889年參加第二國際的建立,同各種機會主義進行堅決斗爭。晚年的書信中,對歷史唯物主義的貢獻尤為突出,論述了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特別闡述了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和上層建筑的能動作用。強調唯物史觀是進行研究工作的指南,而不是構造“體系”的方法,更不是教條。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在倫敦病逝。恩格斯和馬克思卓有成效地分工和合作,使得不研讀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就不可能理解馬克思主義,也不能完整地闡述馬克思主義。著作收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