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3.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黑暗現(xiàn)實。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中唐時期現(xiàn)實主義的偉大詩人。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讀書時期特別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瘡。少年就以詩成,曾以《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29歲中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左拾遺、刑部尚書。的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勞動人民痛苦的詩篇,即被稱為的“諷喻詩”。青年時因戰(zhàn)亂曾四處漂泊,對社會生活及人民。有“兼濟天下”、“為民請命”的理想和信念,屢次上書針砭。長篇敘事詩有《琵琶行》、《長恨歌》。他積極提倡新樂府。白居易任左拾遺官職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歲被改職任太子左贊善大夫,指一種合樂的詩歌,即“樂府詩”,簡稱“樂府”。生活變故,門庭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