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學生動手操作和實踐探究的能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如何得到,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在這節(jié)課里教師能把握這個契機,讓學生進行獨立探究,鼓勵學生動手量一量每條邊的長,再動筆算一算,求出卡片的周長這樣的活動,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過程中,學生利用對周長概念的理解,充分發(fā)揮自主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而不是包辦代替,恰到好處的進行引導。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也存在許多不足,值得自己進行深刻的反思:首先,師生互動不夠。雖然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有相互交流的過程,但是在學生匯報時使交流討論更充分,更深入。再次,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到位。在教學過程中,恰當?shù)脑u價會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并且有重要的導向作用。而在學習活動中的評價、對學習結果的評價、課堂總結時總的評價都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提起注意?!堕L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15[案例]同學們,你們喜歡打籃球嗎?一定熟悉籃球場吧。出示籃球場的掛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生:(回答從略)師:你能提出數(shù)學問題嗎?生1:沿著籃球場的邊線走一圈,走了多少米?生2:籃球場的周長是多少米?自己動手算一算。在小組里說一說自己的算法,并說明這樣算的理由。全班進行交流。生1:28+15+28+15,我是一條一條加起來的。生2:28+28+15+15,我是二條長加上二條寬的。生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我二條長是用乘法算的。生4:28+15=43(米) 432=86(米),我上臺來說明,指著圖說出來。師:你喜歡哪種算法?說說你的想法。師:你認為求長方形的周長需要知道什么條件?怎樣計算呢?試一試:一條正方形的手帕的邊長是25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1)學生試做。(2)。[反思]教師應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在研究長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過程中,教師給學生營造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圍,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是學生在觀察、思考、計算、討論等活動中自主探索并掌握的。讓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自己來選一選,來感悟體驗哪一種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好,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習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實現(xiàn)算法的優(yōu)化,有利于對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掌握。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在學生初步理解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后,將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直接放給學生試做,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發(fā)現(xiàn)、探索、研究的機會,體現(xiàn)了數(shù)學學習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第三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教學反思T H hu bei的博客幸福,不在于急切地期待擁有,而在于從容地不懼失去!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并不是孤立的計算,它包括對形體的認識;空間觀念的形成;對概念的理解和學生運算能力的體現(xiàn),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教學反思。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這節(jié)課,看似學習周長的計算,實質對周長概念的學習、理解更為重要,同時我認為在這部分知識的學習中也不應強調公式。我是這樣做的:首先,和學生一起學習周長的概念,使學生明確所謂的周長就是圍成這個圖形的所有線段的總長。其次,讓學生動手操作,如:指出某個長方形的周長;量出你的數(shù)學書的周長等,在操作中加深對概念的認識理解。最后,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當學生明確了周長的概念后,很自然就能計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了。學生的算法可能有很多種,如:一個長方形,長7厘米,寬5厘米。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學生的算法有如下幾種:7+5+7+5=24(厘米)72+55=24(厘米)(7+5)2=24(厘米)……學生通過自己的研究得出長方形周長的三種方法:(1)長+寬+長+寬(2)長2+寬2(3)(長+寬)2這時再引導學生分析,哪種方法更簡便一些,這里并沒有強調必須用哪種方法,教學反思《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力求通過開放的問題設計,讓問題情境生活化,解題策略靈活化,問題答案多樣化,促進學生的思維和數(shù)學素養(yǎng)在開放的練習中得以發(fā)展。鼓勵學生積極地動眼、動腦、動口,不斷地觀察、思索、比較,學生大膽發(fā)言,自覺投入學習與探究之中,充分享受著學習的歡樂,同時減少了死記硬背的煩惱。本節(jié)課學生學得較認真,基本能正確運用所學知識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但還有一些同學在算只有文字沒圖形的題目時,其實也是求周長,但由于沒圖形,部分學生會出現(xiàn)只將長和寬加起來就當了周長,在教學中要是強調讓學生先畫出圖形再求周長的話就不會出這樣的錯了,下次課要強調一下這個問題。第四篇:《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教學反思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五冊《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教學反思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認識周長的基礎上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我通過認真鉆研教材,把本科時的主要教學目標定為:能運用周長的知識,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目標看似簡單,想要完全達到要求卻并非易事,在上完該課后,我深刻地體會到:課堂目標一定要定得切實而具體,而且要預想到學生完成學習目標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如果不深入研究教材,理解教材編寫意圖,往往會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教材中本課時的例題是通過要求學生求兩個圖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開始,讓學生自己選擇方法計算。對于這點,我理解得不夠透徹。我原想,先通過學生自己交流探究計算方法,然后總結出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公式作為最優(yōu)方法讓學生記憶。然而在練習時,我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我以為學生會很快利用公式計算出圖形的周長,但即使是最簡單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學生也有各種各樣的方法,我認為的直接把數(shù)字代進公式里既簡單又輕松而且還省時的方法幾乎沒有學生用。他們大多舍易取繁,有的學生們把四條線段加起來求周長,有的學生把(長+寬)2背得滾瓜爛熟,在計算過程中不是忘了小括號就是忘了乘2,更離譜的是有的學生竟然就用長+寬。痛定思痛,我認真反思了自己所定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練習當中出現(xiàn)的問題,慢慢有所悟。對于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材沒有分別概括出相應的計算公式(長+寬)2和邊長4。目的就是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計算的方法有一個獨立思考、不斷感悟和比較的過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現(xiàn)象。本課的教學目標應該是: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體驗同一問題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教學課程標準的情感態(tài)度目標中指出:“要讓學生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痹谘芯块L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時,由于學生生活經(jīng)驗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應該讓學生尋求各種解決問題的策略,而并不必強求一致,同時應注意引導學生:策略一定要合理而科學。教師應該大膽放手,把學習主動權交還學生,在談感受中優(yōu)化算法。學生練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對求長方形計算方法不理解,沒有經(jīng)歷探究過程。針對學生的問題,我利用練習題,重新制定了教學目標,鼓勵他們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計算,然后引導他們找出最佳的方法。在后來計算籬笆墻共有多長這類題目時,有些學生已能靈活運用自己的方法計算,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出現(xiàn)了套公式的情況。教學的重難點沒有得到完美突破。由于對教材鉆研不透導致了對教學目標理解有偏差,這一教訓不可謂不深刻,以后應謹慎再謹慎。第五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教學反思抓住學生的興趣教學,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課堂上,教師將制作的兩張卡片出示給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下來,提出問題:為了使卡片變得更漂亮,把卡片四周鑲上彩帶,猜一猜哪張卡片需要的彩帶更長一些?這時,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為了證實自己的見解是對的,學生都能主動的去探索,去學習,去解決問題,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而且,整節(jié)課始終圍繞著這兩張卡片展開教學,學生以這條主線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生動手操作和實踐探究的能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如何得到,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在這節(jié)課里教師能把握這個契機,讓學生進行獨立探究,鼓勵學生動手量一量每條邊的長,再動筆算一算,求出卡片的周長這樣的活動,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過程中,學生利用對周長概念的理解,充分發(fā)揮自主性,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出它們的周長。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而不是包辦代替,恰到好處的進行引導。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也存在許多不足,值得自己進行深刻的反思:首先,師生互動不夠。雖然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有相互交流的過程,但是在學生匯報時使交流討論更充分,更深入。再次,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到位。在教學過程中,恰當?shù)脑u價會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并且有重要的導向作用。而在學習活動中的評價、對學習結果的評價、課堂總結時總的評價都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提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