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考出學生的水平。因此,我們應改革考試制度,不能將期末閉卷考試作為評定學生學習成績的主要依據(jù),應把平時作業(yè)作為考察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了解學生學習能力的主要方式,加大平時作業(yè)成績在期末總評中的比重,促使學生認真對待課后作業(yè),以保證課后作業(yè)在培養(yǎng)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zhì)中所起到的應有的作用。教師課外作業(yè)的設計是否科學,直接影響到學生課后訓練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應避免隨意性,在課外作業(yè)的設計上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系統(tǒng)性,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幫助學生打好論文寫作的基礎。作業(yè)形式可以多樣化,無需千篇一律皆寫小論文。例如,為了讓學生學會查找本學科的專業(yè)資料,教師可以先就某一專題讓學生搜集資料,學生不必寫論文,只要交一定數(shù)量的資料索引即可完成作業(yè)。然后,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重點,選擇評論文章較多的問題,設計一些撰寫評論綜述之類的作業(yè),使學生學會分析、整理、綜合材料。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開始練習寫小論文。對學生完成的論文,教師應認真批改、評點,以便及時糾正學生在論文寫作中出現(xiàn)的錯誤。經(jīng)過平時這樣一系列嚴格有序的課后訓練,學生練就了寫作論文的基本功底,撰寫畢業(yè)論文時自然會駕輕就熟,畢業(yè)論文的質(zhì)量也會因此有所提高第四篇: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一、語法錯誤多。1.運用漢語思維思考。許多學生在寫英語短文的時候,習慣用漢語思維思考,寫出來的句子句意生硬,令人費解,比如:My aunt very likes aunt likes pears very I go to the park with my : I with my parents go to the ,主要是學生不明白英漢兩種語言表達上的差異。2.be動詞和人稱搭配不當。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學生常出現(xiàn)be動詞和人稱搭配不當現(xiàn)象,如 “You is a good girl.” “I are Chinese.”等屢見不鮮。3.代詞混淆不清。英語學習中,代詞是較難掌握的內(nèi)容之一,學生應試時在單選、填空等題型中正確率比較高,但到了自己寫句子的時候,錯誤就暴露出來了,他們在寫作中出現(xiàn)了這樣的句子:“Her is my mother.”“He pen is very beautiful.”等。4.動詞沒有隨第三人稱單數(shù)而改變。和以上錯誤一樣,在讓他們自己選擇時,學生大都知道用第三人稱單數(shù)形式,但在英語寫作中,卻常常不注意。于是經(jīng)常會看到:Ben like have a short 。5.四種時態(tài)用法模糊不清以及各種時態(tài)的標志性單詞相互混淆。短文中常見的病句有I am watching TV just Wang goes to Beijing 。二、文章不切題意。從五年級開始,課程安排每學完一個模塊都有一個相對應的主題讓學生練習寫作。如人物、季節(jié)、食物,旅游、購物等。圍繞主題進行寫作,能減少寫作難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但仍有部分學生審題不夠細心,出現(xiàn)偏題現(xiàn)象。如在寫My favourite season 時,有些學生把一年四季的特點都寫得很具體,但沒有寫到哪個季節(jié)是自己最喜愛的,而有些學生寫出了自己最喜歡的季節(jié),但沒有說明喜歡的原因,也屬于不切題現(xiàn)象。三、遺漏要點。在學習完植樹一課時,我要求學生根據(jù)提示寫短文不少于40個詞,其中我給出了天氣、時間、地點,人物以及所乘坐交通工具,學生只需把提示內(nèi)容串聯(lián)即可,但學生經(jīng)常遺漏內(nèi)容。如Last Sunday, we went to Baiyun Hill to plant trees, Xiaoling dug a hole, Yongxian wateted the trees, we hope the trees will grow 、交通工具以及字數(shù)不夠等毛病。四、詞匯量不足。很多學生學習英語時覺得英語寫作無從下筆,原因是沒有足夠的機會和環(huán)境使用語言,一旦使用英語,就顯得力不從心,加上詞匯量貧乏、詞組陌生、句子不熟練,寫作時往往用詞不當或詞不達意,這也是導致寫作困難的直接原因。五、句型、習語及固定搭配錯誤。常用短語搭配不當是學生寫作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錯誤。如go swimming寫成go swim,句子You39。d better后接to do 或動詞ing。六、單詞拼寫大小寫及標點符號和內(nèi)容欠連貫等方面的錯誤。學生最容易犯的錯誤是把專有名詞開頭字如Chinese, England, Changjiang等小寫。第五篇:學生在寫作中存在哪些問題及解決方法小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我常常在思考:我們的學生為什么寫起作文來就在那里咬筆尖、抓耳撓腮呢?寫出來的作文往往是句不成型、言不達意?到了小學高年級要他寫一篇400字的作文就像要他的命似的。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是造成學生不愿寫作的原因所在:(1)引導不當(2)沒有興趣(3)缺乏素材一、開展豐富的活動積累寫作素材為了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平時我總會想盡辦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這些游戲活動,不僅沖淡了課堂上的沉悶空氣,使學生沉浸在歡樂的海洋里,而且學生在活動中逐漸消除了恐懼心理,同時由于游戲的本身要求,又使學生感到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從而不得不盡力表現(xiàn)自己,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意見。平時我開展的活動一般有(1)合作意識的成語接龍、野炊(2)參與意識的小品表演、課本劇、個人才藝展示(3)詩歌朗誦會、講故事比賽、讀名著知識競賽。這些活動的開展不但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而且讓學生積累了寫作素材,每次學生寫作文的時候都會覺得“這件事情我經(jīng)歷過”,學生寫起來才會文思滾滾,下筆如有神。二、加強課外閱讀努力創(chuàng)建班級讀書會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加強課外閱讀,努力創(chuàng)建班級讀書會。通過廣泛的閱讀,擴大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廣泛接觸各種文體,逐漸體會到寫好文章的奧妙所在。這樣,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文章的能力,而且激發(fā)了學生作文的濃厚興趣,一舉多得。平時我努力作好這樣的工作(1)創(chuàng)建班級讀書會(2)針對學生的差異,設計兩種不同的課外摘抄作業(yè)(3)課前五分鐘演講及講故事三、抓住讀寫結(jié)合的“點”習得作文之法生活具有取之不盡的素材。教師引領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這僅僅是為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打下扎實的基礎,但還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結(jié)合教材抓住讀寫結(jié)合的“點”,讀中學寫,不失時機地通過遷移、模仿、創(chuàng)新地練,久而久之習得作文之法。例如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中,在指導學生反復與文本對話的基礎上,在閱讀教學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時,進行拓展性的寫作訓練,引導學生生走進生活發(fā)現(xiàn)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