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國文藝評論史上有一種非常獨特的評論樣式——“評點”?!霸u點”始于唐,興于宋,金圣嘆評點《水滸傳》、李卓吾評點《西游記》、張竹坡評點《金瓶梅》、脂硯齋評。綜合、直觀、凝練,是“評點體”。無論是金圣嘆評水滸,還是脂硯齋評紅樓,時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自成特色,三言兩語、簡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會心一笑。緊貼文本展開,既是對原作的再創(chuàng)造,又和原作融為一體,為作品經(jīng)典化作出了重要貢獻。這些“評點”既提升了讀者的閱讀快感,又促進其對作品的理解,具有獨特的價值。傳統(tǒng)意義上的“評點”其外在形態(tài)是用筆寫下的語句,必須依存于以文字為載體的原作。般密集、快速地呈現(xiàn)在屏幕上,這也是“彈幕”得名的由來。對此,輿論反應喜憂參半。一是“彈幕”介入的領域進一步拓展,也就是說,明年二月,死于朝廷,紹興中,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曰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