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孟浩然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40歲時,游長安,應進士舉不第。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他和王維交誼甚篤。傳說王維曾私邀入內(nèi)署,適。逢玄宗至,浩然驚避床下。王維不敢隱瞞,據(jù)實奏聞,玄宗命出見。浩然自誦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句,玄宗不悅,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與歸隱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釘子才了結(jié)了求官的愿望。隱居林下,但仍與當時達官顯宦如張九齡等有往還,和詩人王維、李白、王昌齡也有酬唱。孟浩然的一生經(jīng)歷比較簡單,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題材也很狹隘。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代表作是《歸園田居》、《飲酒》等,到了唐代,田園詩不但描寫出如畫一般。如孟浩然《過故人莊》、司空曙《江?,F(xiàn)充滿生機的自然及純樸而富有活力的勞動者。3.寫幼童“也傍桑陰學種瓜”的細節(jié),意在表現(xiàn)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