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文人墨客大都用花草樹木來托物言志,象征自己的品格。陶淵明愛菊,賀知章詠柳,周敦頤愛。蓮,毛澤東詠梅。而生活在晚唐中晚期的李商隱卻選擇。了一種小昆蟲來托物言志。學(xué)習(xí)李商隱的一首五言律詩《蟬》。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詩人。李賀、李白合稱“三李”。清麗,善用典隱喻,意韻深微,早期,李商隱因文才而深得牛黨要員令狐楚的賞識,此后,李商隱便在牛李兩黨爭斗的夾縫中求生。存,輾轉(zhuǎn)于各藩鎮(zhèn)幕府當(dāng)幕僚,郁郁而不得志,以至病卒。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嘶力竭,稀稀落落,快要斷絕了。南的《蟬》寄托了詩人各自怎樣的感慨。此三首詩成為唐代文壇詠蟬詩三絕。蟬為了能見到陽光,在地下忍受四年的黑。沉默中積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