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歸納積累文言知識;與《赤壁賦》比較講解,通過抓關鍵字句加深對作者人生態(tài)度的認識。蘇軾儒、佛、道思想在兩賦中的反映。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余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對此詩進行簡單的解釋,然后指出這是蘇軾晚年對其一生的概括。懷古》、《前赤壁賦》、《超然臺記》、《方山子傳》)。所謂文人不幸文學興,正是蘇軾幾次被貶的遭遇才鑄就了他非凡的文學功業(yè)。來學習蘇軾在黃州時的另一篇名作《后赤壁賦》。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稱“歐蘇”,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宋神宗年間,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捕入獄,后經(jīng)蘇轍等人營救。舊黨要廢除一切新法時,他又挺身而出主張對新法“參用所長”,因而被誣為“王安石第二”,出獄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寫登山和見鶴作了很好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