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字介甫,晚號半山,北宋臨川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相,后復位再罷。封荊國公,卒謚文,又稱“王文公”。王安石在文學上也是個革新派。章應“有補于世”。詞“一洗五代舊習”,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給宋仁宗上萬言書,有“天變不足畏,褒禪山位于含山縣城東。褒禪山主要山巒有三。東為靈芝山,樹木參天,斑斕,生機勃勃。華陽洞是褒禪山主景觀,"洞中有洞,洞里有河。上泛舟,洞洞相通。后洞又稱"碑洞",即王安石當年游覽路線.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者,褒之廬冢也。褒禪山也叫華山。以后人們稱這座山為“褒禪”?;郯牡茏釉诨郯古陨w的屋舍。現在把“華”念做“華。實”的“華”,大概是讀音錯了。其下平曠,有泉側出,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夫夷以近,則游者眾;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而中止,然而力量不足,也不能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