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th./like doing “喜歡做某事”,如:Li Lei and his friends like to play in the tree house. (L 43)前一種句型側重具體的一次性的動作;后一種句型側重習慣性的動作,試比較:10.a(chǎn)sk sb.(not) to do sth. 意為“讓某人(不要)做某事”,其中ask ,如:Ask your friends to guess what is in it. 11.show sb. sth. / show sth. to do. 意為“把某物給某人看”,該句型的用法同前面第2點。如:Show your friend your family photo./Show your family photo to your friend. 12.introduce sb. to sb. 意為“把某人介紹給另一人”;introduce to “向某人作介紹”。如:Introduce your family to her. 重點短語快速復習 of 各種各樣的 2. either…or…或者…或者…,不是…就是… 3. neither…nor…既不……也不……4. Chinese tea without, anything in it 中國清茶5. take a seat 就坐6. home cooking 家常做法7. be famous for 因……而著名8. on ones way to在……途中9. be sick/ill in hospital生病住院10. at the end of在……的盡頭,在……的末尾11. wait for 等待12. in time 及時13. make one’s way to…往……(艱難地)走去14. just then 正在那時15. first of all 首先,第一16. go wrong 走錯路17. be/get lost 迷路18. make a noise 吵鬧,喧嘩19. get on 上車20. get off 下車詞組要靠記的不解釋!以上是英語!第三章 統(tǒng)計初步 ★重點★ ☆ 內容提要☆ 一、 重要概念 :考察對象的全體。 :總體中每一個考察對象。 :從總體中抽出的一部分個體。 :樣本中個體的數(shù)目。 :一組數(shù)據(jù)中,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數(shù)據(jù)。 :將一組數(shù)據(jù)按大小依次排列,處在最中間位置的一個數(shù)(或最中間位置的兩個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 二、 計算方法 :⑴ 。⑵若 , ,…, ,則 (a—常數(shù), , ,…, 接近較整的常數(shù)a)。⑶加權平均數(shù): 。⑷平均數(shù)是刻劃數(shù)據(jù)的集中趨勢(集中位置)的特征數(shù)。通常用樣本平均數(shù)去估計總體平均數(shù),樣本容量越大,估計越準確。 2.樣本方差:⑴ 。⑵若 , ,…, ,則 (a—接近 、 、…、 的平均數(shù)的較“整”的常數(shù))。若 、 、…、 較“小”較“整”,則 。⑶樣本方差是刻劃數(shù)據(jù)的離散程度(波動大?。┑奶卣鲾?shù),當樣本容量較大時,樣本方差非常接近總體方差,通常用樣本方差去估計總體方差。 3.樣本標準差: 三、 應用舉例(略) 第四章 直線形 ★重點★相交線與平行線、三角形、四邊形的有關概念、判定、性質。 ☆ 內容提要☆ 一、 直線、相交線、平行線 1.線段、射線、直線三者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從“圖形”、“表示法”、“界限”、“端點個數(shù)”、“基本性質”等方面加以分析。 2.線段的中點及表示 3.直線、線段的基本性質(用“線段的基本性質”論證“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4.兩點間的距離(三個距離:點點。點線。線線) 5.角(平角、周角、直角、銳角、鈍角) 6.互為余角、互為補角及表示方法 7.角的平分線及其表示 8.垂線及基本性質(利用它證明“直角三角形中斜邊大于直角邊”) 9.對頂角及性質 10.平行線及判定與性質(互逆)(二者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11.常用定理:①同平行于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平行(傳遞性)。②同垂直于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平行。 12.定義、命題、命題的組成 13.公理、定理 14.逆命題 二、 三角形 分類:⑴按邊分。 ⑵按角分 1.定義(包括內、外角) 2.三角形的邊角關系:⑴角與角:①內角和及推論。②外角和。③n邊形內角和。④n邊形外角和。⑵邊與邊: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⑶角與邊:在同一三角形中, 3.三角形的主要線段 討論:①定義②線的交點—三角形的心③性質 ① 高線②中線③角平分線④中垂線⑤中位線 ⑴一般三角形⑵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 4.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 5.全等三角形 ⑴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ASA、AAS、SSS) ⑵特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①一般方法②專用方法 6.三角形的面積 ⑴一般計算公式⑵性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相等。 7.重要輔助線 ⑴中點配中點構成中位線。⑵加倍中線。⑶添加輔助平行線 8.證明方法 ⑴直接證法:綜合法、分析法 ⑵間接證法—反證法:①反設②歸謬③結論 ⑶證線段相等、角相等常通過證三角形全等 ⑷證線段倍分關系:加倍法、折半法 ⑸證線段和差關系:延結法、截余法 ⑹證面積關系:將面積表示出來 三、 四邊形 分類表: 1.一般性質(角) ⑴內角和:360176。 ⑵順次連結各邊中點得平行四邊形。 推論1:順次連結對角線相等的四邊形各邊中點得菱形。 推論2:順次連結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四邊形各邊中點得矩形。 ⑶外角和:360176。 2.特殊四邊形 ⑴研究它們的一般方法: ⑵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的定義、性質和判定 ⑶判定步驟: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矩形→正方形 ┗→菱形——↑ ⑷對角線的紐帶作用: 3.對稱圖形 ⑴軸對稱(定義及性質)。⑵中心對稱(定義及性質) 4.有關定理:①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及其推論2 ②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線定理 ③平行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如,找下圖中面積相等的三角形) 5.重要輔助線:①常連結四邊形的對角線。②梯形中?!捌揭埔谎薄ⅰ捌揭茖蔷€”、“作高”、“連結頂點和對腰中點并延長與底邊相交”轉化為三角形。 6.作圖:任意等分線段。 四、 應用舉例(略) 第五章 方程(組) ★重點★一元一次、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方程的有關應用題(特別是行程、工程問題) ☆ 內容提要☆ 一、 基本概念 1.方程、方程的解(根)、方程組的解、解方程(組) 2. 分類: 二、 解方程的依據(jù)—等式性質 1.a(chǎn)=b←→a+c=b+c 2.a(chǎn)=b←→ac=bc (c≠0) 三、 解法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 系數(shù)化成1→解。 2. 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⑴基本思想:“消元”⑵方法:①代入法 ②加減法 四、 一元二次方程 1.定義及一般形式: 2.解法:⑴直接開平方法(注意特征) ⑵配方法(注意步驟—推倒求根公式) ⑶公式法: ⑷因式分解法(特征:左邊=0) 3.根的判別式: 4.根與系數(shù)頂?shù)年P系: 逆定理:若 ,則以 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5.常用等式: 五、 可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 1.分式方程 ⑴定義 ⑵基本思想: ⑶基本解法:①去分母法②換元法(如, ) ⑷驗根及方法 2.無理方程 ⑴定義 ⑵基本思想: ⑶基本解法:①乘方法(注意技巧?。。趽Q元法(例, )⑷驗根及方法 3.簡單的二元二次方程組 由一個二元一次方程和一個二元二次方程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組都可用代入法解。十、 重要輔助線 (連心線) 苦逼數(shù)學資料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