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截面Ⅰ進行安全系數(shù)的校核計算。對對稱循環(huán)疲勞極限的校核因為蝸輪軸的材料為45號鋼,調質處理,,查閱機械設計課本,有公式求得軸的疲勞極限。對脈沖循環(huán)疲勞極限的校核。等效系數(shù)的計算,其次對截面Ⅰ上的應力進行計算截面Ⅰ上的彎矩彎矩的應力副彎曲平均應力的計算軸的扭轉切應力平均切應力以及軸的扭轉應力副的計算然后我們要對軸的應力集中系數(shù)進行計算有效應力集中系數(shù)在這個截面位置,因為有軸徑變化,又因過渡圓角的半徑,由,以及,查閱機械設計課本得。軸的表面狀態(tài)系數(shù)的計算查閱機械設計課本可知蝸桿軸的尺寸系數(shù)查閱機械設計課本可知。最后我們對蝸桿軸的安全系數(shù)進行計算蝸輪軸彎曲安全系數(shù)的計算令蝸輪軸無限壽命,查閱機械設計課本可知: 蝸桿軸扭轉安全系數(shù)的計算 蝸桿軸復合安全系數(shù)的計算 綜上可知經校核,截面Ⅰ足夠承受生產實際中的載荷。5 軸承校核查閱機械設計手冊7007C軸承的主要技術性能:,, ,由查表可得。查閱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手冊可得,計算其額定動載荷得所以該軸承滿足條件,所選軸承符合要求。查閱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手冊可知7010C軸承的主要技術性能參數(shù),,;查表可得:,查閱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手冊可知,計算其額定動載荷得所以該軸承滿足條件,所選軸承符合要求。結 論經過這幾個月的辛苦努力,畢業(yè)前最后一件大事——畢業(yè)設計,終于畫上了句號。這一次的設計與以往的課程設計不同,它融合了大學四年所學的所有專業(yè)知識以及獲得新知識的方法與途徑,從而我們對所學到的知識得到了更加好的鞏固提高,在畢業(yè)設計的最初一段時間里,我們通過各種各樣不同的途徑來查找與課題相關資料,從圖書館館藏圖書到網上閱覽室,再到四年來所學的專業(yè)課教材,在查找資料的同時,不但擴展了我們自己的知識面,還提高了自己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自學新知識的能力。此次畢業(yè)設計的課題是臥式加工中心刀庫設計,在畢業(yè)設計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各種各樣的困難,其中最主要的是刀庫的結構和工作原理,由于平時接觸有限和所學知識的限制,在刀庫的最初設計中走了很多彎路,然而最終在導師幫助下找到了蝸桿蝸輪傳動作為刀庫的傳動方式和減速方式。在整個畢業(yè)設計中除了要對外形結構進行設計以外,還還要液壓系統(tǒng),PLC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但是由于時間緊張和精力的有限,本篇文章僅對外形結構設計和傳動部分的設計作出了詳細的介紹,而對于其他系統(tǒng)只作了非常簡單的概括式介紹。外形結構設計是本次畢業(yè)設計的重點,其中包含,蝸輪蝸桿的設計校核,蝸輪蝸桿軸的設計校核等等;在計算過程中,主要參考了教材《機械設計》,經過反復的計算和校核,最后形成現(xiàn)在的結構,蝸輪蝸桿機構是一種減速機構,在整體設計之初,就需要掌握它的工作原理、結構、設計方法、工作特點等知識點。在設計過程中,最困難的莫過于裝配圖的繪制,畫圖首先要對CAD軟件非常熟悉并熟練運用,加上對整個刀庫的結構的透徹理解才能繪制出正確的裝配圖,有很多細節(jié)需要更多投入大量的時間去理解認知,例如:刀庫的傳動部分即蝸輪蝸桿部分,這是整個裝配圖的核心,如果傳動部分繪制錯誤,那么整個刀庫都無法運轉。在本次畢業(yè)設計中我有很大的收獲,首先提高了自己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還鍛煉了自己獨立獲取新知識并加以運用的能力,同時還豐富了自己已有的理論知識,讓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相結合,這就為我們將來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本次設計是建立在臥式加工中心基礎上的,如果增加刀庫的容量,可以將盤式的刀庫換成鏈式刀庫以增加刀具的容量,達到加工更加復雜零件的要求。參 考 文 獻[1] [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7[2] [M].北京:機械工程出版社,1991[3] 孫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 夏田. 數(shù)控加工中心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6[5] [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3[6] [M].,2002[7] [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3[8] 林宋,[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3[9] 、調試與維護[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3[10] 廉元國,[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5[11] [M].裝備制造技術,2006[12] 陳芳,[M].機械設計與制造,2007[13] 黃澤正,劉沖,2007[14] of automatic tool changer for CNC . thesis,Mechanical EngineeringDepartmet, METU, Ankara, Turkey 1995[15] BeomSahng Ryuh, Sang Min Park, Gordon R. automatic tool changer and integrated software for a robotic die polishing station.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2005[16]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17] 雷才洪,[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致 謝經過半年的資料查閱和最終設計,畢業(yè)前得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設計——畢業(yè)設計已經接近尾聲,作為一個還沒有走上工作崗位、對生產實際還知之甚少本科生的畢業(yè)設計,由于經驗匱乏,在畢業(yè)設計中難免有眾多考慮不周的地方,如果沒有導師的指導和平時的督促,以及一起設計的同學們的互相幫助,想要完成這此畢業(yè)設計真的是難以想象。在這里首先要感謝我的導師王曉琴老師,她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嚴肅的科學精神,對工作精益求精的作風,無不深深地感染和激勵著我。從開始課題的選擇一直到最后畢業(yè)設計的最終完成,王老師都始終給予我認真的指導和真誠的支持,并且在我懈怠時給予我鼓勵和督促。 另外還要感謝在大學四年里所有老師,為我們打下的良好的專業(yè)知識基礎;同時也要感謝我所有的同學,正是因為他們的無私的支持和真誠鼓勵,我的這次畢業(yè)設計才會順利的如期完成。 在論文即將完成之際,我向給予過我?guī)椭膸熼L、同學、朋友誠摯的謝意! 最后感謝濟南大學四年來對我的大力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