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4347 [38] Haspeslagh, P. C., Jemison, D. B.. Managing Acquisitions: Creating Value through Corporate Renewal[J].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91[39] L. Capron, P. Dussauge, W. Mitchell. Resource Redeployment Following Horizontal Acquisitions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19881992[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8, 19(7): 631661 [40] 徐雨森,[J].科研管理,2002,23(3):6468 [41] 王宛秋,[J].經(jīng)濟問題探索,2009,3:123129[42] 侯漢坡,殷曉倩,[J].開發(fā)研究, 2009, (4):100102[43] 林娟,—基于新技術尋求動因視角[J]. 財會月刊,2010,1618[44] 李善民,劉永新. 并購整合對并購公司績效的影響—基于中國液化氣行業(yè)的研究[J].,13(4):154160.[45] 羅浩,[J].現(xiàn)代管理科學,2004,3:10-11[46] . Shelton. Strategic Business Fits and Corporate Acquisition: Empirical Evidenc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88,9(3): 279287[47] 劉東升. 技術并購成功因素分析[J]. 大眾商務, 2009,(106)[48] 王宛秋, 張永安. 企業(yè)技術并購協(xié)同效應影響因素分析[J]. 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9:1620[49] 吳淑琨. 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的U 型關系研究—19972000 年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中國工業(yè)經(jīng)濟, 2002, 12(1):1216[50] 李善民,曾昭灶,王彩萍等. 上市公司并購績效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 管理評論, 2010,13(4):154160 [51] M. C. Jensen. 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 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76:323 329.[52]. Barney. Firm resources and the theory of petitive advantage[J]. 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99120[53] . Conner. A Historical Comparison of ResourceBased Theory and Five Schools of Thought With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Economics: Do we have a new theory of the firm[J]. 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1):121154[54]. Peteraf. The cornerstone of petitive advantage: A resourcebased view[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3,14(3):179192[55] . Fama and . French. The CrossSection of Expected Stock Return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2, 47:427465[56] . Fama and . French. Common Risk Factors in the Returns on Stocks and Bonds[J]. 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3,33:356[57] 楊安華. 公司并購中長期價值效應的管轄屬性分析[J], 軟科學, 2007, 21(5):140144[58] 潘瑾, 陳宏民. 上市公司關聯(lián)并購的績效與風險的實證研究[J], 財經(jīng)科學, 2005, 1: 8894[59] 陳志軍,薛光紅. 股權結構與企業(yè)集團多元化戰(zhàn)略關系研究[J], 財貿(mào)研究, 2005, 5:126131開題報告評語評議結果通過 該生大量閱讀文獻,針對技術并購中的并購模式和績效問題,以并購理論及企業(yè)技術能力理論為基礎,通過對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技術并購案例數(shù)據(jù)的分析,首先,從技術及技術能力理論出發(fā),歸納出技術并購的定義;梳理了技術并購發(fā)展脈絡及發(fā)展階段。其次,將技術并購模式重構為業(yè)務開拓型和行業(yè)鞏固型技術,收集并分析2000 2004年中國上市公司的技術并購案例。再次,以滬深兩地20002004年的75起技術并購案例為樣本,從并購模式切入觀察主并企業(yè)績效變化。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技術并購模式下的主并企業(yè)績效不同,長期而言,行業(yè)鞏固型技術并購績效優(yōu)于業(yè)務開拓型技術并購績效。上述研究,拓展了并購研究視野,豐富了企業(yè)技術并購研究成果,對企業(yè)合理選擇或構建技術并購模式、控制技術并購風險、提升技術并購績效,推動企業(yè)健康成長及優(yōu)化企業(yè)技術資源配置,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指導教師簽名: 2010年3月11日注:評議結果分“通過”或“不通過”。學位論文原創(chuàng)性聲明 本人鄭重聲明:所呈交的學位論文,是本人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盡我所知,除文中已經(jīng)特別注明引用的內容和致謝的地方外,本論文不包含任何其他個人或集體已經(jīng)發(fā)表或撰寫過的研究成果。對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貢獻的個人和集體,均已在文中以明確方式注明并表示感謝。本人完全意識到本聲明的法律結果由本人承擔。學位論文作者(本人簽名): 年 月 日學位論文出版授權書本人及導師完全同意《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出版章程》、《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出版章程》(以下簡稱“章程”),愿意將本人的學位論文提交“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在《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全文發(fā)表和以電子、網(wǎng)絡形式公開出版,并同意編入CNKI《中國知識資源總庫》,在《中國博碩士學位論文評價數(shù)據(jù)庫》中使用和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傳播,同意按“章程”規(guī)定享受相關權益。論文密級:□公開 □保密(___年__月至__年__月)(保密的學位論文在解密后應遵守此協(xié)議)作者簽名:_______ 導師簽名:____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獨 創(chuàng) 聲 明本人鄭重聲明:所呈交的畢業(yè)設計(論文),是本人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獨立進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識產(chǎn)權爭議。盡我所知,除文中已經(jīng)注明引用的內容外,本設計(論文)不含任何其他個人或集體已經(jīng)發(fā)表或撰寫過的作品成果。對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貢獻的個人和集體均已在文中以明確方式標明。本聲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擔。 作者簽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畢業(yè)設計(論文)使用授權聲明本人完全了解濱州學院關于收集、保存、使用畢業(yè)設計(論文)的規(guī)定。本人愿意按照學校要求提交學位論文的印刷本和電子版,同意學校保存學位論文的印刷本和電子版,或采用影印、數(shù)字化或其它復制手段保存設計(論文);同意學校在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錄檢索與閱覽服務系統(tǒng),公布設計(論文)的部分或全部內容,允許他人依法合理使用。(保密論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規(guī)定)作者簽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致 謝時間飛逝,大學的學習生活很快就要過去,在這四年的學習生活中,收獲了很多,而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和一直關心幫助我的人分不開的。首先非常感謝學校開設這個課題,為本人日后從事計算機方面的工作提供了經(jīng)驗,奠定了基礎。本次畢業(yè)設計大概持續(xù)了半年,現(xiàn)在終于到結尾了。本次畢業(yè)設計是對我大學四年學習下來最好的檢驗。經(jīng)過這次畢業(yè)設計,我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操作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合作精神、嚴謹?shù)墓ぷ髯黠L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進步。這期間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在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謝。沒有他們的幫助,我將無法順利完成這次設計。首先,我要特別感謝我的知道郭謙功老師對我的悉心指導,在我的論文書寫及設計過程中給了我大量的幫助和指導,為我理清了設計思路和操作方法,并對我所做的課題提出了有效的改進方案。郭謙功老師淵博的知識、嚴謹?shù)淖黠L和誨人不倦的態(tài)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他身上,我學到了許多能受益終生的東西。再次對周巍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其次,我要感謝大學四年中所有的任課老師和輔導員在學習期間對我的嚴格要求,感謝他們對我學習上和生活上的幫助,使我了解了許多專業(yè)知識和為人的道理,能夠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有繼續(xù)奮斗的力量。另外,我還要感謝大學四年和我一起走過的同學朋友對我的關心與支持,與他們一起學習、生活,讓我在大學期間生活的很充實,給我留下了很多難忘的回憶。最后,我要感謝我的父母對我的關系和理解,如果沒有他們在我的學習生涯中的無私奉獻和默默支持,我將無法順利完成今天的學業(yè)。四年的大學生活就快走入尾聲,我們的校園生活就要劃上句號,心中是無盡的難舍與眷戀。從這里走出,對我的人生來說,將是踏上一個新的征程,要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厥姿哪?,取得了些許成績,生活中有快樂也有艱辛。感謝老師四年來對我孜孜不倦的教誨,對我成長的關心和愛護。學友情深,情同兄妹。四年的風風雨雨,我們一同走過,充滿著關愛,給我留下了值得珍藏的最美好的記憶。在我的十幾年求學歷程里,離不開父母的鼓勵和支持,是他們辛勤的勞作,無私的付出,為我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條件,我才能順利完成完成學業(yè),感激他們一直以來對我的撫養(yǎng)與培育。最后,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導師趙達睿老師、和研究生助教熊偉麗老師。是他們在我畢業(yè)的最后關頭給了我們巨大的幫助與鼓勵,給了我很多解決問題的思路,在此表示衷心的感激。老師們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嚴謹?shù)闹螌W精神和深厚的理論水平都使我收益匪淺。他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給與我很大的幫助,使我得到不少的提高這對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學習都有一種巨大的幫助,感謝他耐心的輔導。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老師們給予我很大的幫助,幫助解決了不少的難點,使得論文能夠及時完成,這里一并表示真誠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