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滑塊在模套內(nèi)的導滑長度,應滿足公式(見參考文獻[3]): (411)式中 L—導滑槽最小配合長度,mm; 抽芯距離,mm;。其中,K為安全值。—滑塊實際長度。抽芯距離的確定: (412)式中 —外形內(nèi)凹成形深度,mm; K—安全值。本次設計中,外形內(nèi)凹成形深度為15mm,K取3~5mm。所以,抽芯距離為18mm~20mm。而滑塊的實際長度=90mm,可求得:導滑槽最小配合長度L=60+18=78mm。 推出機構設計(1)推桿的結構采用圓形截面的推桿結構,固定形式固定形式為整體沉入式,如圖410所示。圖410推桿固定形式 (2)推桿尺寸及配合:推桿的直徑是有推桿端面在壓鑄件上允許承受的受推力決定的,由參考文獻[5]查得,其截面積計算公式為: (413)式中 A—推桿前端截面積,;—推桿承受的總推力,N;n—推桿數(shù)量;[p]—許用受推力。根據(jù)參考文獻[3]查得,鋁合金的許用受推力[p]為50MPa,設計中共使用52個推桿,而可由公式: (414) (415) 被鑄件包緊的型芯成形部分斷面周長(cm) l—被鑄件包緊的型芯成形部分長度(mm) p—擠壓應力。對鋁合金一般取10~12Mpa (416)其中K=,被鑄件包緊的型芯成形部分斷面周長為97cm,成形部分長度平均值約為101mm,取擠壓應力為11MPa。代入公式得,因此取,代入(416)得推桿前端截面積A=??紤]到當推桿高度達到一定值時候的穩(wěn)定性,因此,本次設計將推桿的前端直徑定為8mm,配合精度為H7/e8。5模具總裝圖本次設計的模具裝配圖,如圖51所示。圖51 模具裝配圖1底板、2 模座螺釘、3內(nèi)六角螺釘、4推板、頂桿固定板、6模腳、7動模板、8滑塊、9液壓缸、10壓緊塊、11制品、12液壓固定座、13耐磨塊14定模扳、15頂針、16澆口襯套、17定位圈、18推板導柱、19導柱、20導套、21推桿推管、22型腔、23型芯裝配圖的三維視圖,如圖52所示。(a)剖面圖(b)動模示意圖 (c)模具合模狀態(tài)圖52 模具3D示意圖6總結(1)針對摩托車曲軸箱蓋這類薄壁殼體大型壓鑄件的壓鑄成型,成型過程容易產(chǎn)生變形、填充不足、卷氣等缺陷,應該設計多種的澆注方案,利用flow3D進行模流分析。本次設計,針對該鑄件的結構特點,設置梳妝形澆道、設置排溢系統(tǒng)以及利用flow3D對這種方案進行模流分析。結果顯示:這種方案下的溫度分布均勻、表面缺陷少,主要集中在凹槽、集渣包和螺紋孔處,但是凹槽和孔處都有設置推桿或者小型芯,改善了其排氣,有著較好的表面成形。(2)對于形狀復雜的薄壁鑄件,合理的選擇分型面、正確設計組合鑲塊的成型零件結構,有利于改善模具成型零件的加工工藝,設計中應該考慮多種分型面選擇方案。本次設計最大投影面就是分型面,壓鑄件分型面的投影面積為1061cm2,選擇型號為J1180G的壓鑄機。采用液壓抽芯和滑塊抽芯機構的設計,不僅改善模具成型零件的加工工藝,還簡化了模具結構。(3)選用模架尺寸為840mm772mm800mm。根據(jù)的工作條件,分別計算了型腔、型芯、孔間距的尺寸及公差,最終確定成型零件尺寸。推出機構中,設置導柱進行導向、定位,采用限位塊進行限位。共用52根端面直徑8mm的圓截面推桿。由于制造成型零件的材料需要承受高速金屬液的沖刷和高溫高壓作用,因此選用H13模具。 28 致 謝畢業(yè)設計上交的這一刻開始,宣告我的大學學習生涯真的要結束了?;厥走@一學期在完成畢業(yè)設計的日子,我感慨時光的飛逝和致謝青春的遠去。從設計選題到搜集資料,從寫稿到反復修改,期間經(jīng)歷了喜悅、聒噪、痛苦和彷徨,在寫作論文的過程中心情是如此復雜。如今,伴隨著這篇畢業(yè)論文的最終成稿,復雜的心情煙消云散,自己甚至還有一點成就感。在這里,首先我要感謝王火生老師,他不僅在設計過程中一直孜孜不倦的指導,為我們解惑引導;而且為人師表、和藹親切,是我大學生涯的遇到的一位好老師,我們都很尊敬他。我還要感謝同組的隊員們,他們給了我很多的意見、建議和細節(jié)的指導。當然,我也必須感謝宿舍的舍友們,給我提供了一些標準資料以及濃烈的學習氛圍。最后,我還要感謝我親愛的家人和那些永遠也不能忘記的朋友。我愛他們,他們的支持與情感,是我永遠的財富。參考文獻[1] 付宏生,張景黎.壓鑄成型工藝與模具[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8,3.[2] 我國壓鑄模具現(xiàn)狀與發(fā)展前景[J].模具工程,2010,9:27.[3] 潘憲曾.壓鑄模設計手冊[M].2版.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6,8.[4] 吳春苗.壓鑄技術手冊[M].2版.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7,2.[5] 許洪斌,陳元芳.壓鑄成型工藝及模具[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5..[6] 賴華清. 壓鑄工藝及模具[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6..[8] 黃展進.摩托車缸蓋鑄造工藝分析[J].《鑄造縱橫》.2008,1:4444.[9] 駱枏生,許琳.金屬壓鑄工藝與模具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7.[10] 甘玉生.壓鑄模具工程師專業(yè)技能入門與精通[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7,12.[11] 王君卿.國內(nèi)外鑄造工藝過程計算數(shù)值模擬技術和鑄造工藝CAD 發(fā)展概況[G].第八屆全國鑄造會議論文集.1992,96107.[12] 趙健,張毅.鑄件凝固電子計算機數(shù)值模擬發(fā)展概況[J].1985,5:16.[13] ,K. Filling Simulation of Plate Die Casting by Quasi Three Dimensional Model[J].IMONO,1990,62(2),9095.[14] ,Kinny L. K. YEUNG,Ricky Y. C. TSUI. Hong Kong Productivity Council. The 21st Century Challenges for Die Casting Industry in SouthEast Asia[A].[15] 宋才飛.“入世”后的中國擠壓鑄造業(yè)[A].李榮德主編.第三屆中國國際擠壓鑄造會議論文集.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02,4:3338.[16] 吳春苗.中國擠壓鑄造業(yè)的規(guī)模、產(chǎn)品及市場前景[J].特種鑄造及有色合金.2003,5:3435.[17] 劉靜安,謝水生編.鋁合金材料的應用與技術開發(fā)[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04.[18] [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4,10.[19] 姜銀方,顧衛(wèi)星.壓鑄模具工程師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9,10.[20] 鄭金星,梁衛(wèi)抗,趙磊.基于模具多種優(yōu)化方法控制壓鑄缺陷工藝分析[J].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