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Peter,Murray Milgate,&John Eatwall,(eds.),1992: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Money and Finance,(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 [14]See Sehrader.H,1995,Some Reflections on the Accessibility of Bank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Quantitative,Comparative Study,Working Paper No 188,Sociology of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University of Bielefeld. [15]轉(zhuǎn)引自張建華、卓凱:《非正規(guī)金融、制度變遷與經(jīng)濟增長:一個文獻綜述》,載《改革》2004年第3期。 [16]see Besleyandlevensen,The role ofinformfinanceinHousehold CapitalAccumulation:evidencefrom Taiwan.TheEconomic Journan 106(January),1996. [17]Wright,Graham A.N.,2000,Microfinance Systems:Designing quatity Financial Servicesfor the PoDr,Dhaka:the Universitv Press Limited. [18]參見林毅夫、孫希芳:《信息、非正規(guī)金融與中小企業(yè)融資》,北京大學中國經(jīng)濟研究中心討論稿,2003年第9期,.boraid./download/SoftViewl.a(chǎn)Bp?Sof…6K 2006—8—17。 [19]Anders Isaksson,The Importance of Finance in KenYan manufacturing,the 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UNIDO)Working,paper No 5,May,.Unido org.2002. [20]Joseph E.Stiglitz and Andrew Weiss,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71(June),1981. [21]參見任旭華、周好文:《中國民間金融的誘致性制度變遷》,載《華南金融研究》2003年第3期。 [22]參見前引 [18]。 [23]參見前引 [7]。 [24]參見1997年《刑法》174—176條、192條。 [25]孫大午是河北徐水縣知名民營企業(yè)大午集團的董事長。大午集團從事畜牧業(yè)和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業(yè),因長期無法從銀行獲取貸款。轉(zhuǎn)而采取向親朋好友、員工甚至向附近村莊的村民打借據(jù)的方法募集資金。孫大午于2003年7月被當?shù)鼐酱?,并被指控涉嫌違反了《刑法》第176條的規(guī)定,觸犯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同年10月30日,河北徐水縣法院判決孫大午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處罰金10萬元?!秲|萬富豪孫大午被捕事件》、《“草根銀行家”孫大午被判刑3年》,分別載《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3年7月21日、2003年11月3日。 [26]參見盧曉平:《專題調(diào)研報告揭示:部分地區(qū)地下金融作用正面》,.xinhuanet.,2005—12—31。 [28]參見朱振球、唐稚琴、熊峻柯:《民間融資的缺速發(fā)展與生存空間:對湖南益陽的調(diào)查與思考》,載《武漢金融》2006年第5期。 [29]柏林將古代人的自由稱為“積極自由”,而將現(xiàn)代人的自由稱為“消極自由”,前者是“去做……的自由”,后者是“免于……的自由”。柏林尤其深入地分析了積極自由,認為這種自由建立在自主(self—mastery)的基礎(chǔ)上,即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理性的向?qū)В@樣的自我必然是“自主的”、“理想的”、“真實的”,它是先驗的自我。為了達到這種先驗自我用理性來指導自己行動的自由狀態(tài),就必須對受本能或欲望支配的經(jīng)驗自我加以嚴格的紀律,從而自覺地服從普遍的整體,“這個‘整體’于是被看成‘真正的’自我,他將集體的、‘有機的’、獨一無二的意志,強加在頑固的‘成員’身上,從而獲得他自己的‘更高層次’的自由?!保ㄓⅲ┎郑骸秲煞N自由概念》,陳曉林譯,載劉軍寧、王焱、賀衛(wèi)方:《市場邏輯與國家觀念》,《公共論叢》(第1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5年版,第212頁。 [27]參見楊穎:《我國民間金融發(fā)展的制度缺陷與思考》,載《求索》2006年第8期。 [30]參見(英)弗里德利希馮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鄧正來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7年版,第50頁。 [31]R H Bork,The Amtitruat Paradox:A Poliey at with Itself,New Wrork,1978. [32]布萊克法律行為理論認為:法律的運作行為與社會生活是函數(shù)關(guān)系,法律是社會因素的函數(shù)。社會生活是自變量(包括分層、形態(tài)、文化、組織和社會控制),法律是因變量。參見(美)唐納德布萊克:《法律的運作行為》,唐越、蘇力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3頁。 [33]參見賀力平:《合作金融發(fā)展的國際經(jīng)驗及對中國的借鑒意義》,載《管理世界》2002年第1期。 [34]參見前引 [33]。 [35]最初信用社的貸款對象必須是存款戶,但后來這一規(guī)定逐漸被放寬。 [36]參見前引 [12]。 [37]其中最典型的有農(nóng)業(yè)信貸銀行(Credit agricale),互助信貸(Credit Mutuel),大眾銀行集團(Banques Populaires Group)。此外還有互助信貸全國聯(lián)盟(Confederation Nationale du Credit Mutuel)和合作信用中央局(Caisse Central de Credit Coop eratif)等。 [38]參見胡金焱:《世界各國非正規(guī)金融的發(fā)展與趨勢》,.eco.sdu.edu./nainfo/upload/file/3_2...283K 2005—12—5。 [39]Aryeetey,E.1997,Informal Finance in Africa:Filling the Niche,AERC/east African Educational Publishers,Nairobi. [40]Arnott.Richard and Josephl E.Stiglitz.1991,Moral Hazard and Nonmarket Inatitutions:Dysfunctional Crowding Out or peer Monitoring?Amefican Economic Rewiew 81:179—190. [41]參見(美)唐納德布萊克:《法律的運作行為》,唐越、蘇力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3頁。 [42]參見前引 [41],第14頁。 [43](美)羅伯特C埃里克森:《無需法律的秩序——鄰人如何解決糾紛》,蘇力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5頁。 [44]因為市場的選擇將形成大致相近的規(guī)則和大致相似的選擇。 [45]參見《“只貸不存”式民間金融機構(gòu)露面四省獲準試點小額信貸》,載《深圳特刑》2005年10月21日。 [46]參見王曙光:《農(nóng)村金融市場開放和民間信用陽光化:央行和銀監(jiān)會模式比較》,載《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7年第16期。 [47]參見管述學、莊字:《農(nóng)村民間金融合法化的路徑分析》,載《生產(chǎn)力研究》2007年第16期。12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