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FOR 元件例化標(biāo)號 :元件名 USE ENTITY 庫名 .實(shí)體名(結(jié)構(gòu)體名 )。 以 1位全加器的構(gòu)成為例說明結(jié)構(gòu)體的配置的用法 : 將兩輸入與門、或門、異或門設(shè)置成通用例化元件由結(jié)構(gòu)體引用。 LIBRARY IEEE。 USE 。 ENTITY and2_v IS PORT(a: IN STD_LOGIC。 b: IN STD_LOGIC。 y: OUT STD_LOGIC)。 END and2_v。 ARCHITECTURE and2_arc OF and2_v IS BEGIN y = a AND b。 END and2_arc。 CONFIGURATION and2_cfg OF and2_v IS FOR and2_arc END for。 END and2_cfg。 二輸入與門源代碼: 與門 and2_v仿真波形 LIBRARY IEEE。 USE 。 ENTITY or2_v IS PORT(a: IN STD_LOGIC。 b: IN STD_LOGIC。 y: OUT STD_LOGIC)。 END or2_v。 ARCHITECTURE or2_arc OF or2_v IS BEGIN y = a OR b。 END or2_arc。 CONFIGURATION or2_cfg OF or2_v IS FOR or2_arc END for。 END or2_cfg。 二輸入或門源代碼: 或門 or2_v仿真波形 LIBRARY IEEE。 USE 。 ENTITY xor2_v IS PORT(a: IN STD_LOGIC。 b: IN STD_LOGIC。 y: OUT STD_LOGIC)。 END xor2_v。 ARCHITECTURE xor2_arc OF xor2_v IS BEGIN y = a XOR b。 END xor2_arc。 CONFIGURATION xor2_cfg OF xor2_v IS FOR xor2_arc END for。 END xor2_cfg。 異或門源代碼: 異或門 xor2_v仿真波形 LIBRARY IEEE。 USE 。 ENTITY add1_v IS PORT(A : IN STD_LOGIC。 B : IN STD_LOGIC。 Cin : IN STD_LOGIC。 Co : OUT STD_LOGIC。 S : OUT STD_LOGIC)。 END add1_v。 ARCHITECTURE structure OF add1_v IS COMPONENT and2_v PORT(a : IN STD_LOGIC。 b : IN STD_LOGIC。 y : OUT STD_LOGIC)。 END COMPONENT。 全加器源代碼: COMPONENT or2_v PORT(a : IN STD_LOGIC。 b : IN STD_LOGIC。 y : OUT STD_LOGIC)。 END COMPONENT。 COMPONENT xor2_v PORT(a : IN STD_LOGIC。 b : IN STD_LOGIC。 y : OUT STD_LOGIC)。 END COMPONENT。 SIGNAL tmp1,tmp2,tmp3 : STD_LOGIC。 FOR U1,U2 : xor2_v USE ENTITY ( xor2_arc)。 FOR U3,U4 : and2_v USE ENTITY ( and2_arc)。 FOR U5 : or2_v USE ENTITY ( or2_arc)。 BEGIN U1 : xor2_v PORT MAP(A,B,tmp1)。 U2 : xor2_v PORT MAP(tmp1,Cin,S)。 U3 : and2_v PORT MAP(tmp1,Cin,tmp2)。 U4 : and2_v PORT MAP(A,B,tmp3)。 U5 : or2_v PORT MAP(tmp2,tmp3,Co)。 END structure。 全加器 add1_v仿真波形 實(shí)際上如果僅僅要構(gòu)成 1位全加器,采用行為描述方式只需幾條邏輯語句即可。 LIBRARY IEEE。 USE 。 ENTITY add1_v IS PORT(A : IN STD_LOGIC。 B : IN STD_LOGIC。 Cin : IN STD_LOGIC。 Co : OUT STD_LOGIC。 S : OUT STD_LOGIC)。 END add1_v。 ARCHITECTURE structure OF add1_v IS BEGIN S = A XOR B XOR Cin。 Co = (A XOR B) AND Cin OR (A AND B)。 END structure。 全加器 add1_v仿真波形 MAXPLUSII基本操作 電路模擬 ? 以 SPICE為例 – 電路模擬的基本功能 – 軟件基本結(jié)構(gòu) – 電路描述 電路模擬的基本功能 ? 可處理的元器件 :電阻、電容、電感、互感、獨(dú)立電流源、電壓源、傳輸線、四種受控源、四種器件(二極管、雙極管、結(jié)型場效應(yīng)管、 MOS)等 ? 可完成的分析功能 : – 直流分析 :典型的是求解直流轉(zhuǎn)移特性 (.DC),輸入加掃描電壓或電流 , 求輸出和其他節(jié)點(diǎn)( 元 件 連 接 處 ) 電 壓 或 支 路 電 流 ; 還有 .TF、 .OP、 .SENSE – 交流分析 (.AC):以頻率為變量 , 在不同的頻率上求出穩(wěn)態(tài)下輸出和其他節(jié)點(diǎn)電壓或支路電流的幅值和相位 。 噪聲分析和失真分析 – 瞬態(tài)分析 (.TRAN):以時(shí)間為變量,輸入加隨時(shí)間變化的信號,計(jì)算輸出和其節(jié)點(diǎn)電壓或支路電流的瞬態(tài)值。 – 溫度特性分析 (.TEMP):不同溫度下進(jìn)行上述分析,求出電路的溫度特性 ? 電路模擬軟件的基本結(jié)構(gòu) 五部分組成:輸入處理、元器件模型處理、建立電路方程、方程求解和輸出處理 電路模擬軟件的基本結(jié)構(gòu) ? 輸入處理 :主要完成對輸入文件進(jìn)行編譯,詞法語法檢查、存儲(chǔ)輸入數(shù)據(jù)、其他(元件預(yù)處理等) ? 模型處理 :元器件的數(shù)學(xué)模型:用數(shù)學(xué)公式描述器件的電流電壓特性 、 與物理參數(shù)和工藝參數(shù)的關(guān)系 主要是非線性元件的模型:如 MOS、 BJT、 二極管等 這些模型編入模型庫 , 可調(diào)用;也可自行定義后加 入模型庫 電路模擬軟件的基本結(jié)構(gòu)(續(xù)) ? 建立電路方程 根據(jù)電路結(jié)構(gòu) 、 元件參數(shù) 、 分析要求 , 建立方程 依據(jù)的基本原理是歐姆定律和基爾霍夫定律 ( 解釋 ) 建立的方法很多 , 以節(jié)點(diǎn)法為例 ? 方程求解 數(shù)值解法 : 線性代數(shù)方程組解法 、 非線性方程組解法 、常微分方程組解法 線性電路的直流分析 :選主元的高斯消去法或 LU分解法 非線性電路的直流分析 :對非線性元件進(jìn)行線性化處理 ,迭代方法 交流分析 :線性電路 、 非線性電路 , 處理同上 瞬態(tài)分析 :常微分方程組 , 通過數(shù)值積分轉(zhuǎn)換 ? 輸出處理 :選擇輸出內(nèi)容和輸出方式 ( 表格和曲線 ) 電路描述 ? 較大規(guī)模電路,一般用電路圖輸入,相應(yīng)的編譯程序轉(zhuǎn)換為電路描述語言再進(jìn)行模擬。 電路描述語言 :描述電路結(jié)構(gòu)、元件參數(shù)、器件模型、電路運(yùn)行環(huán)境、分析類型和輸出要求等 ? 電路描述前首先要畫好電路圖 , 節(jié)點(diǎn)編號 ( 接地節(jié)點(diǎn)零號 , 其他正整數(shù) ) ? SPICE的描述語言: – 電路拓?fù)?( 網(wǎng)表 ) – 采用模型 ( 元件屬性 ) – 仿真內(nèi)容控制 電路描述舉例 VCCM1M2VIN123CMOS INVERTER DC TRANS. CHARACTERISTICS VCC 2 0 5 VIN 1 0 M1 3 1 2 2 MOD1 L=2U W=18U M2 3 1 0 0 MOD2 L=2U W=10U .MODEL MOD1 PMOS LEVEL=3 VTO= ?1 NSUB=2E15 UO=166 .MODEL MOD2 NMOS LEVEL=3 VTO=1 NSUB=2E15 UO=550 .DC VIN 0 5 .PLOT DC V(3) .END 元件語句: 元件名 與之相連的節(jié)點(diǎn)號( D, G, S, G) 元件參數(shù) (模型名,模型語句與元件語句分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