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統(tǒng)一規(guī)律,發(fā)揮了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的思想。在《矛盾論》中,既有歷史知識的厚度,又有哲理思想的深度,而且把史論有機地結合起來,具有一種立體感。讀《矛盾論》使我的認識的到了升華,對我的個人價值取向和道德取向具有深遠影響。讀此篇文章,我感觸很深。其中,我對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以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感悟最多?!睹苷摗穼τ谖覀兘裉斓耐滢q證法的學習很有幫助,該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不僅用大量具體而生動的例子全面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思想,并且在許多方面發(fā)揮發(fā)展了馬克思列寧的思想,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了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成功的分析和解決了中國革命過程中的許多的復雜矛盾。它精辟地闡述了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問題矛盾的問題,矛盾的復雜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問題,特別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絕對性,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是關于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等于拋棄了辯證法。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貫穿于每一事物發(fā)展過程的始終。矛盾具有普遍性與客觀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卻有許多人回避矛盾,否認矛盾,找不到認識矛盾和解決矛盾的科學方法。我們曾經學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故事。古往今來,人們所處的世界都是充滿矛盾的世界。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因而我們應該承認矛盾的客觀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認矛盾。從矛盾的普遍性上看,矛盾每時每刻存在于每件事中。從矛盾的特殊性上看,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特點。毛主席曾經說過:“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無從確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質,就無從發(fā)現事物運動發(fā)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據,也就無從辨別事物,無從區(qū)分科學研究的領域?!比绻苷业绞挛锇l(fā)展的普遍性就能發(fā)現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找到事物發(fā)展的特殊性就能把事情做好。用哲學語言來說,就是要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說因材施教,找到學生們的特殊性即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的差別之后,再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的教學。這樣因材施教才更能發(fā)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復雜事物自身包含的多種矛盾中,每種矛盾所處的地位、對事物發(fā)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總有主次、重要非重要之分,其中必有一種矛盾與其它諸種矛盾相比較而言,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fā)展起決定作用,這種矛盾就叫做主要矛盾。正是由于,矛盾有主次之分,我們在想問題辦事情的方法論上也應當相應地有重點與非重點之分,要善于抓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辯證關系的原理要求我們在實踐中,要學會區(qū)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學會區(qū)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分析和解決、處理問題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堅持重點論,善于抓住重點。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堅持兩點論,學會全面地看問題,做到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tǒng)一。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看不到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會犯一點論錯誤。相反,只看到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看不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會犯均衡論的錯誤。學習《矛盾論》,就是要樹立正確的宇宙觀,用科學的觀點來看待萬事萬物,看待事物的發(fā)展變化;用科學的觀點去分析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現階段,要提我們的基本道德素質和全面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增強科技創(chuàng)新的能力,就必須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武裝我們的頭腦。實踐論矛盾論讀后感4000 實踐論矛盾論讀后感500字篇八《矛盾論》是毛澤東繼1937年7月完成《實踐論》之后,為了克服黨內存在的嚴重教條主義思想,于同年8月完成的又一著作,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代表性著作之一,與《實踐論》一并成為毛澤東哲學思想形成的主要標志,它們分別從辯證法和認識論兩個方面對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做出了哲學總結,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與認識論?!睹苷摗肪俚仃U述了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問題——矛盾的問題,矛盾的復雜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問題,特別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絕對性,矛盾的共性 w w 和個性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是關于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等于拋棄了辯證法。文中,言簡意賅地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tǒng)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形而上學的宇宙觀,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去觀察世界,是一種庸俗進化論的觀點;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就是用聯(lián)系的、發(fā)展的、全面的觀點去觀察世界,主張從事物的內部以及從一個事物同其它事物的關系中去研究事物的發(fā)展。《矛盾論》通篇充滿了唯物辯證法的智慧,始終貫穿著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全面系統(tǒng)深刻論述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哲學意義,也讓我再一次深刻的感悟到:怎樣去認識客觀世界;如何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投入到日常工作、學習與生活中。一、以矛盾論為指導,充分認識我國經濟的新發(fā)展用發(fā)展的眼光,矛盾的視角觀察問題。當前,我國的改革正處于深水期,各種社會矛盾凸顯,這需要我們用矛盾的智慧去化解,從矛盾本身出發(fā),破除阻礙經濟發(fā)展的一切障礙,助推我國經濟新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一方面是出于國內存在的需求飽和與資本過剩的矛盾,另一方面則立足于沿線國家基礎設施薄弱與資金缺乏的矛盾。矛盾普遍存在于我國及沿線國家,但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矛盾。國內而言,每年都生產大量的水泥、鋼筋、砂石等基礎材料,但我國大規(guī)模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東部、中部的基礎設施基本上處于飽和狀態(tài)。矛盾論認為,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內在動力,事物就是在解決矛盾中不斷完善、不斷向前發(fā)展的,我們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將基礎設施建設的產能轉移到相關的一帶一路國家,在解決內部矛盾的同時,幫助沿線國家解決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的矛盾,進而實現互利雙贏,推進世界向前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說: 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開展跨國互聯(lián)互通,提高貿易和投資合作水平,推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本質上是通過提高有效供給來催生新的需求,實現世界經濟再平衡。二、用矛盾的普遍性或絕對性理論看待我國當前經濟形勢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依然步履艱難,主要經濟體走勢分化更是增大了世界經濟走勢的不確定性,也增大了我國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的復雜性。盡管我國經濟近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但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發(fā)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國發(fā)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的判斷,特別是我們有世界最高的居民儲蓄率,有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措施,回旋余地較大,制度優(yōu)越性明顯。要認識到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根據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該階段或該階段中出現的一些現象是經濟發(fā)展過程中必須經歷的,既正視眼下的困難,又要看到光明的發(fā)展前景。三、用矛盾發(fā)展不平衡性的理論相信公司未來的發(fā)展公司在經營發(fā)展過程中會面臨市場環(huán)境不景氣、個別行風險積聚、新管理技術、衍生金融產品不斷推陳出新等等,矛盾發(fā)展不平衡性的理論告訴我們,即便某個階段我們面臨的市場環(huán)境不景氣情況成為公司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但隨著經濟周期的波動調整,市場復蘇,矛盾的主要方面與非主要方面將會發(fā)生轉化,主要矛盾與非主要矛盾也將發(fā)生轉化,這是事物的發(fā)展呈現出階段性的差別,也是公司在做大做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矛盾論》給予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我們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導,不能搞教條主義,經驗主義,本本主義,照搬照抄,而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決定。在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也要活用矛盾論中所學的知識,提供好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