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可以自身發(fā)光。46.C解析:C【詳解】A物體從一個位置轉移到另一個位置一定有運動,這種說法對的,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B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有的物體運動快,有的物體運動慢,這種說法對的。C兔子的運動一定比烏龜快,這種說法錯誤;速度是要知道路程和時間的,我們不可以根據(jù)主觀去判斷。47.A解析:A【詳解】在建造過山車前應該先根據(jù)材料和實際進行設計。過山車設計要求:軌道的總長應在兩米以上,要有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軌道的坡度要有變化,小球能滾完全部軌道,不能脫軌,整座“過山車”要穩(wěn)固,完成的“過山車”需要調試,不斷的進行修改。制作一座“過山車”需要設計“過山車”軌道,準備制作材料,測試、根據(jù)設計圖制作“過山車”、改進“過山車”。48.C解析:C【詳解】在建造“過山車”時,我們要經歷“設計一制作一評價”的過程。在設計和搭建“過山車”的過程中,小組討論,根據(jù)“過山車”設計要求繪制設計圖。按照設計圖拼搭“過山車”軌道,過程中對設計進行了微調。組內分工,合作搭建,交流討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調試。制作“過山車”時,下列做法錯誤的是把工作分為設計、搭建、測試、完善,組內成員每人完成其中-項,應該組內分工,合作搭建,交流討論,所以C符合題意。49.C解析:C【詳解】在建造過山車前應該先根據(jù)材料和實際進行設計,先設計后制作。過山車設計要求:軌道的總長應在兩米以上,要有直線軌道和曲線軌道,軌道的坡度要有變化,初始位置要比其它部位高,小球能滾完全部軌道,不能脫軌,整座“過山車”要穩(wěn)固,完成的“過山車”需要調試,不斷的進行修改。50.A解析:A【詳解】物體運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按運動軌跡分,可以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按運動方式分,可以分為移動和轉動、滾動、擺動等,同一個物體在運動時可能具備一種或一種以上的運動方式。過山車上的小球只在其中某一段軌道中運動時,有振動、滾動等運動形式,不可能有擺動。二、實驗探究題51.A解析:A E G C M I H L J 菜粉蝶 【分析】蠶長到一定階段會長出新皮,換下舊皮,這叫蛻皮。蠶的一生會經歷出生、生長發(fā)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這一過程稱為蠶的生命周期,一般大約為56天。蟻蠶到五齡蠶蛻皮4次在繭內蛻皮兩次,所以蠶一生共蛻皮6次?!驹斀狻啃Q卵剛產下時為淡黃色或黃色,需要鋪上桑葉,因為蠶最喜歡吃桑葉;蠶長到一定階段會長出新皮,換下舊皮,這叫蛻皮,蠶醒來時變成了白色;蟻蠶到五齡蠶蛻皮4次在繭內蛻皮兩次,所以蠶一生共蛻皮6次。蠶是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昆蟲發(fā)育過程中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幼蟲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與成蟲的顯著不同,菜粉蝶和蠶一樣,都是完全變態(tài)昆蟲;青蛙和蜻蜓都是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52.C解析:(1) 蟻蠶 蛻皮 眠 繭 卵 幼蟲 蛹 成蟲 (2)C(3)B53.下午 短 12 【分析】從早晨到中午,影子由長變短,北半球影子方向由西轉向北,南半球由西轉向南; 從中午到黃昏,影子由短變長,北半球影子方向由北轉向東,南半球由南轉向東。【詳解】(1)從早晨到中午,影子由長變短;從中午到黃昏,影子由短變長。根據(jù)題干數(shù)據(jù)可知,該小組是下午結束測量的。(2)根據(jù)上題可知,從第1次測量到第6次測量這段時間里,影子的變化是由長到短。(3)從中午到黃昏,影子由短變長,所以如果進行第10次測量,此時木棒影子的長度大約為12厘米。54.C解析:(1)C(2)B(3)A(4)A【分析】地球有充足的空氣、自身不會發(fā)光、是一個球體、表面有海洋和陸地、生活著形態(tài)多樣的動植物。和太陽、月球相比較,地球的獨特之處是有豐富的液態(tài)水。月球表面有環(huán)形山,是一個天然衛(wèi)星。太陽是一個會發(fā)光的球體。從外太空看地球,會發(fā)現(xiàn)它是一個藍色的水球,表面三分之二被海洋覆蓋著。根據(jù)星球的局部畫面,觀察分析B星球是地球。選項C是正確的。月球表面有環(huán)形山,是一個天然衛(wèi)星。A星球表面坑坑洼洼的地形我們把它叫做環(huán)形山。選項B是正確的。古時候,由于人們活動的范圍很小,人們靠直覺認識地球,就以為大地是平的,認為“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由此提出了“天圓地方”的猜想。認為地球是方的,A選項符合題意。直到1519年,航海家麥哲倫帶領船隊朝著一個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隊又回到了出發(fā)地,完成了環(huán)球航行,人們才接受地球是球體的觀點。選項A符合題意。55.A解析:(1)A(2)A(3)秒表、卷尺(4)(5)A(6) 67 74 (7) 越快 越慢 B 【分析】根據(jù)路程=速度時間的關系,我們在比較兩個物體運動的快慢時是在相同距離的情況下比較時間的多少,在相同時間的情況下比較距離的長短。實驗中采用的是在相同時間的情況下比較距離的長短,所以需要保持一致的條件是時間相同;在相同時間的情況下比較距離的長短是可以比較兩個同學的運動快慢的;秒表用來測量時間,卷尺用來測量距離;實驗中采用的是在相同時間的情況下比較距離的長短的方法;大家都走10秒,然后測距離,距離越長,速度越快。兩位同學運動軌跡可以使沿著直線走,也可以是曲線。A同學平均值=60+72+69=67米;B同學平均值=81+75+66=74米;根據(jù)對運動速度的認識,同物體的運動時間相同,比較它們的快慢的方法是相同時間內比較物體通過的距離,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距離越長,運動得越快。56.靜止 運動 靜止 運動 60米 【詳解】(1)要想描述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必須先確定一個物體作標準,這個被選定的物體叫參照物。如果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在改變,則稱物體是運動的。如果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不改變,則稱物體是靜止的。大樹是參照物,小轎車相對于大樹的位置不改變,則稱小轎是靜止的。大巴車對于大樹的位置在改變,則稱小轎車是運動的。(2)如果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在改變,則稱物體是運動的。如果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不改變,則稱物體是靜止的。與自己駕駛的車相比,小轎車上的司機相對于大樹的位置不改變,則小轎車上的司機看大樹是靜止的。大巴車上的司機相對于大樹的位置在改變,大巴車上的司機看大樹是運動的。(3)小明分別在某日9:00和9:01時拍攝的照片,時間的間隔是1分鐘,也就是60秒。大巴車行駛的速度是1米/秒,路程=速度時間。這輛大巴車向前運動6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