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年和1988年分別有3篇和1篇文獻發(fā)表外,其余年份均為空白年;從1989年開始,德國的南極研究文獻量開始逐漸增加,雖時有波動,但總體呈上升趨勢,據(jù)此可以預測德國南極主題的研究文獻在今后一段時間內仍會持續(xù)增長。根據(jù)對文獻量的統(tǒng)計結果,可以將19692020年間德國南極主題研究的發(fā)展劃分為2個階段: 第一階段(19691988年):這一期間德國的南極研究處于萌芽狀態(tài),發(fā)表的文獻量極少,總共只有5篇文獻,最早的1篇是由德國德累斯頓工業(yè)大學(Dresd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Pillewizer,W于1969年發(fā)表的針對美國學者Whitmore,GD的著作《19001964年間的南極地圖與調查》(Antarctic Maps and Surveys 19001964)[5]所撰寫的一篇書評,是德國南極主題研究文獻的開山之作;其余4篇文獻主要涉及的研究內容包括南極隕石的金屬成分[6]、化學成分及稀有氣體[7]、南極生物體中的沙門氏菌[8]、威德爾海第四紀沉積模式[9]等。此資料由網(wǎng)絡收集而來,如有侵權請告知上傳者立即刪除。資料共分享,我們負責傳遞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