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如果教師在注重“言傳”的同時,要更注重身教。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就是教師不僅經常在孩子面前講文明禮儀的道理,更重要是以身作則。比如:我班里原來有兩位學生文明禮貌較差,給其他同學也帶來很大影響。于是,我經常個別對他們進行文明禮貌教育,課堂我盡量使自己的言談舉止文雅大方,課間,我盡量多到學生中,特別是在兩位文明禮貌較差的學生面前,我盡量使用禮貌用語。經過我一段時間的努力,那兩位文明禮貌較差的學生及其他同學的文明禮貌明顯好轉。有些學生,不知道什么是“公德”,也不知道遵守公德的好處和不遵守公德的不良影響。所以,他們常常因為玩耍而做出不道德的事,給班級和學校帶來不良影響。如:校內校外亂涂亂畫、損壞公物、踐踏花草樹木、隨手亂扔果皮紙屑等等。如要制止這些不道德的行為,教師除了常跟學生講道德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去感化學生。要想使自己的學生遵守紀律,教師首先要帶 頭遵守《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做好學生的一面鏡子?,F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從來不做事,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來到學校,不要說什么繁重的勞動,就連一般的大掃除都不肯參加。針對這種情況,我首先從家長工作做起,利用家長會跟家長講如何配合老師教育孩子熱愛勞動,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能力。這樣,教師的行動和優(yōu)秀同學的行動就慢慢感化其他同學,使全體同學都熱愛勞動?!拔拿鞫Y儀”新形象《英語課程標準》規(guī)定了英語教學的五個方面的目標。其中一個目標就是文化意識方面的目標。文化意識教學是英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滲透中西方文明禮儀教育,讓學生對比中西方文化中文明禮儀的差異。從而塑造小學生“文明禮儀”的新形象。語言學習離不開文化背景。漢語與英語有著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語言的運用方式方法也不相同,因此,小學英語教學時讓學生了解一些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能幫助他們很好地理解與運用這門語言。我們英語教師有必要讓學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明禮儀”要求。我們應采取多種方法滲透文明禮儀教育。我在十年的日常教學中,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塑造學生“文明禮儀”的形象:,有機地滲透禮儀教育在教學中有效的實施禮儀教育,就要深入鉆研教材、明確教育目的,抓住結合點,通過融合、滲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自覺地寓德育于英語課堂教學之中。教師要加強禮儀的育人意識,做到寓禮儀于語言教學之中。教師可以借助詞匯教學、語言習慣、節(jié)日習俗、風土人情等向學生進行英語語言文化滲透,使學生具備相關的文化意識,這樣反過來又會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領悟力,使交際交流更自然。,有機地進行禮儀滲透教育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組織教學活動,設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語言交際場景、教學游戲和練習形式,以學生學會為目的、以學習情趣為主線,貫穿在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同時在教學的語境中、練習的活動中、模擬的交際中,向學生滲透禮儀教育,然而語言的交際性和實踐性決定了要在語境中,在活動,在模擬交際中學習英語,感受語言。在英語教學中,滲透禮儀依靠的是日積月累、潛移默化。任何形式的硬灌、勉強,都不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相反有可能產生消極效應,使學生產生反感。例如“Lady first”是尊重女士的一條基本準則,也體現了自我風度及良好的修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具有紳士風度;“What can I do for you?”不只是客氣話,而是看到對方有困難而要真心實意的幫助對方;“How do you do?”是初次相識朋友間的問候,而“How old are you?”對女士而言是粗魯及其不禮貌的表現。就這樣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帶著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投入到英語學習中。三、持之以恒,一抓到底文明禮儀教育,是一種養(yǎng)成教育。通過教育訓練,持之以恒,使學生逐步形成文明識禮的好習慣。但是經常會出現反復,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應對學生充滿信心,抓反復、反復抓、扎扎實實,堅持不懈。每當學生放學時,我都提醒他們見到老師主動問好;如果老師從你身邊走過,就很自然的向老師問好?,F在我班學生已養(yǎng)成了良好的禮儀習慣,不論是在樓道里、上學的路上,還是在校園之外,他們見到老師都能主動問好,提高了講文明、懂禮貌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俗話說,學校無小事,事事都育人,教師無小節(jié),處處在垂范。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切實抓好學生禮儀養(yǎng)成教育,就一定能為明日之中國培養(yǎng)大批優(yōu)秀文明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第三篇:淺談小學生文明禮儀的養(yǎng)成教育小議小學生文明禮儀的養(yǎng)成教育山東省青州市王墳鎮(zhèn)孫旺小學于安永小議小學生文明禮儀的養(yǎng)成教育 山東省青州市王墳鎮(zhèn)孫旺小學于安永隨著家庭中子女的減少,孩子更加成為家長關注的焦點。這本應是件好事,在家庭中,父母有更多的精力、財力集中到孩子身上,使他們受到更多的教育,得到多方面的發(fā)展。但是有的家長為了自己孩子在精神和物質上得到滿足,真可謂是“捧在手里,怕摔了;揣在兜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融了”,也是由于這一點使孩子們在生活上、學習上養(yǎng)成了許多不良的行為習慣,給學校的教育和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了許多父、負面影響。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我覺得對小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的養(yǎng)成教育”至關重要。重點是四個方面:一、從“坐、立、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生在學校里學習、活動,離不開“坐、立、行”這些最基本的行為動作。坐如鐘、立如松、行如風,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訓練好的,要通過長期的訓練,使他成為一種習慣。二、從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培養(yǎng)學生文明的禮儀。學生的文明習慣可以體現在文明的交往中。小學生在家孝敬父母、孝敬長輩,在校尊敬老師、團結同學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現。文明禮貌是我們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現代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而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又是一個小學生最起碼的道德要求,應當從很具體的見到老師、父母主動稱呼,幫助父母和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小事、小節(jié)做起,逐漸養(yǎng)成講文明、懂禮貌的習慣,這也是社會文明交往的重要根基。三、從愛同學、愛老師、愛學校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小學低年級學生對愛國主義這個概念還很難理解。因此,在教育中,我們應堅持低起點、重實際的做法。首先,引導學生關心自己身邊的人。在學校,要主動地關心和幫助同學,尊重和理解老師;在家里,要尊老愛幼,關心鄰里。還要引導學生懂得愛護班級、愛護學校這個集體。因為,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個人只有在集體之中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既然集體為個人的成長創(chuàng)造了條件,那么個人作為集體的一員,就應當為集體出力、爭光。這些都是愛國的具體表現,也是小學低年級學生所能接受和體會的。我們應當從這些“小處”著眼,萌發(fā)起同學們高尚的愛國情懷,并使之逐漸成為一種理想和信念。四、從勤學好問,熱愛勞動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品德。勤學好問,熱愛勞動,這是我們的民族精神,也是人類發(fā)展的基本前提。小學生從踏入校門的第一天起,就應該讓他們深深地懂得,人的進步與發(fā)展靠的是勤學好問、熱愛勞動。讀一篇課文,就應該要求學生一句一句,富有感情地讀;抄寫詞語,就應該強調,一筆一劃把字寫好;掃地,就要掃得干干凈凈;排課桌,就應該排得整整齊齊。這就是習慣,也就是做人的基本品德。小學階段的孩子可塑性強,是進行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和訓練的最佳階段,那么如何加強對小學低年級學生文明禮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