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60176。,屬于急傾斜中厚礦體,北礦帶礦體主要以含銅黃鐵礦、含銅矽卡巖為主,普氏系數(shù) f 為 6~ 8,屬于較堅固礦體,但其中多含斷裂構造、破碎帶,故礦體穩(wěn)定性一般,上盤圍巖不穩(wěn)定,下盤圍巖較穩(wěn)定,礦體含硫,且具有一定的結塊性和氧化性,且埋藏較深,故采用充填采礦法。根據(jù) 設計任務,年產(chǎn)量為 5? ,屬中型礦山,結合地質資料,采取下向水平分層進路式尾砂膠結充填采礦法,階段高度為 50m,礦塊長 100m,寬即為礦體寬,礦塊沿走向布置,在脈外掘進斜坡道連接各個分段,在分段掘進分層聯(lián)絡道通達各個分層。礦石崩落后,由電動鏟運機裝運,經(jīng)聯(lián)絡道至分段巷道倒入溜井并卸入礦車,再由電機車牽引礦車至主溜井將礦石自溜到井底礦倉,采用振動放礦機出礦裝入箕斗,由主井提升至地表。 通風方式為中央對角抽出式通風,在兩個回風 井井口各安置一主扇,且在各回采礦塊中采取局扇加強通風。 采用的接力式排水,在 450m 與 750m 各設置一水泵房, 450m 及其以下各中段涌水自流涌入 750m 中段的井底水倉,再泵送到至 450m 水倉集中排出地表。 供風供電供水,采用集中供氣。離長江比較近,工業(yè)用水和生活用水,直接利用水泵泵入礦區(qū),再通過礦區(qū)水泵站輸入到高位水池澄清和凈化后供生產(chǎn)和生活用。井下供電由主供電和保安供電兩路組成。 礦山采礦主體工程集中布置在礦區(qū)內,采礦地面工業(yè)場地主要布置在井口平坦場地上,為礦山開采服務。 江西理工大學 2021屆本科畢業(yè)設計 10 西風井布置在 59線以外,東風井布置在 50 線以外,且都在端部移動帶之外 10m,處于安全地帶,合乎地表建筑物保護距離要求。 選礦廠布置在 9線與 19 線之間,地勢較為平坦,且距豎井井口不遠,運輸效率高、費用低。機修廠、機電車間、汽車運輸部、三廢處理處理車間、均設置在選礦廠附近。 地面變壓器和空壓機房安放在 0線附近,與礦體距離約為 150m,離移動帶距離為120m,處于安全地帶,合乎地表建筑物保護距離要求。 井下采用架線式型號為 ZK— 10/250 型電機車牽引 YCC2( 6)型礦車運輸,從各中 段采場的溜井口裝車,運至主溜井卸入井底礦倉破碎,再由振動放礦機裝入箕斗提升至地表。地表運輸是將豎井口礦倉的礦石通過公路汽車運輸?shù)竭x礦廠礦倉,廢石通過公路汽車運送到地面廢石堆場。精礦和原材料均采用公路汽車運輸。 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存在的問題 武山銅礦包括南北兩礦帶,而本次設計只是北礦帶,從武山銅礦獲得的地質資料有限,使采礦設計中一些數(shù)據(jù)與武山銅實際情況有偏差。 對今后的建議工作 一、加強礦山地質工作 本礦區(qū)勘查評價期間,雖然做了大量的地質工作,但由于地質條件較復雜,地 表出露基巖甚少,加上水平有限,可能會有許多地質問題沒有解決,對已解決的問題也有一個不斷深化、補充、提高的過程。如近南北向節(jié)理帶對成礦的控制作用及其分布規(guī)律等問題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解決。 二、加礦石綜合利用的研究 研究內容主要有 : 對主產(chǎn)元素如何進一步研究提高回收率 ; 對伴生有用元素研究如何綜合利用,加以回收,以充分利用國家礦產(chǎn)資源。 充分利用和回收礦產(chǎn)資源是礦山急待解決的問題,也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選礦水平,這也是提高礦山經(jīng)濟效益的關鍵所在,應加強這方面的綜合研究工作。繼續(xù)開展礦區(qū)外圍找礦工作,擴大礦山規(guī)模,提高礦山服務年限。 三、加強地質災害和環(huán)境污染的防治 規(guī)劃廢石堆放地,采取相應措施,避免給下游居民和農(nóng)田造成危害。 四、加強校企合作,獲得更多地質資料,使畢業(yè)設計更趨向合理化、真實化。 江西理工大學 2021屆本科畢業(yè)設計 11 第二章 礦山地質 礦區(qū)地理與氣候條件 江西銅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武山銅礦(簡稱武山銅礦)位于江西省瑞昌市白楊鎮(zhèn)境內,礦區(qū)地理坐標東經(jīng) 115176。 37′ 38″~ 115176。 39′ 56″,北緯 29176。 44′ 04″~ 29176。 45′12″。瑞碼公路橫貫礦區(qū)西側,南行 8km 到瑞昌市,轉而東行 35km 到九江市,北行 12km至長江邊瑞昌市碼頭鎮(zhèn)。武(武昌)九(九江)鐵路穿過礦區(qū)西南邊緣,武山銅礦建成 江西理工大學 2021屆本科畢業(yè)設計 12 鐵路專用線與之相連。水陸交通便利。瑞昌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屬大陸溫濕性氣候帶,年平均氣溫 ℃,年降雨量 1700mm 左右,年日照時數(shù) 2021h 上下,年無霜期 240~ 260 天。 圖 21 武山銅礦交通位置圖 礦區(qū)地質構造 武山銅礦區(qū)位于九 —— 瑞礦田中部,橫立山 —— 黃橋向斜北翼,東西長 ,南北寬 2km?;◢忛W長斑巖體呈巖 株侵入石炭系至三疊系碳酸鹽巖地層中,礦體賦存位置有四個部位(接觸帶、層間斷裂帶、五通組與黃龍組之間的假整合面、巖體內圍巖殘留體),由二種重要礦化類型(含銅矽卡巖、含銅黃鐵礦)構成。 江西理工大學 2021屆本科畢業(yè)設計 13 F 3F 2F 1F 4F 5F 6F 7F 9F 10F 11 F 12F 130 100 200 300 m4040F 1K LFe P1q1 P1q1 P1q2 FⅡ 1 2 C 2 h 2 S3s2 S3s2 P1q2 P1q2 P1q2 P1q2 D 3w L F e LFe S 3 s 2 S 3 s 1 S 3 s 2 S3s2 D 3w γ δ π L m p D3w Lm p N N C2h1 P1q1 N P1q1 L m p N N L m p Lm p P1m1 P1m2 P1m1 P1m1 P1m1 D3w P1m1 P1m1 P1m2 LFe Q δ u Q δ u Q δ u Q δ u C2h2 Q δ u CuPy N K P1q1 C2h2 γ δ π γ δ π γ δ π γ δ π γ δ π γ δ π γ δ π LFe Q δ u D3w sk S3s2 Q δ u Q δ u L Fe D3w C2h2 LFe S 3 s 1 S3s2 D 3w D3w S3s2 S 3 s 2 FⅡ 1 2 K C2h2 ξμ ξμ ξμ K 60 176。 P1q1 C 2 h 2 LFe D3w C2h1 L m p Q δ u Qδ u Q δ u Q δ u Q δ u Q δ u D3w P1q1 P1q2 P1q2 P1q1 P1m1 P1m1 C2h2 N C2h2 P1m2 P1m2 P2L P2C P2L P2C γ δ π P2C sk sk P1m2 Q δ u Q δ u γ δ π T1d1 T1d1 γ δ π sk sk sk sk sk L mp sk sk mb sk sk L m p T1d2 γ δ π γ δ π L m p T2j1 B Lm p sk sk sk sk sk γ δ π γ δ π γ δ π L m p sk FⅡ 3 FⅡ 5 γ δ π T1d2 T1d1 T1d1 L m p sk sk sk sk FⅡ 4 FⅡ 2 59186。 sk P2L P2C F14 L m p Q δ u L m p Q δ u sk ch ch ch L m p F15 LFe F17 73 176。 64 176。 87 176。 T1d1 2 T2j1 P2C P2L P1m1 2 P1q1 2 C2h1 2 D3w S3s1 2 γ δ π Q δ u ξμ Lmp K LFe CuPy sk B N FⅡ 1 2 73 17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三疊系中統(tǒng)嘉陵江組下段; 2三疊系下統(tǒng)下、上段; 3二疊系上統(tǒng)長興組; 4二疊系上統(tǒng)龍?zhí)督M;二疊系下統(tǒng)茅口組下、上段; 6二疊系下統(tǒng)棲霞組下、上段; 7石炭系中統(tǒng)下、上段; 8泥盆系上統(tǒng)五通組; 9志留系上統(tǒng)下、上段; 10花崗閃長斑巖; 10石英閃長玢巖, 12閃長玢巖; 13煌斑巖; 14高嶺土; 15褐鐵礦; 16塊狀硫化物礦體; 17矽卡巖; 18角礫巖; 19破碎帶; 20地質界線; 21正斷層及編號; 22平移斷層及編號; 21勘探線及編號 圖 22 武山銅礦床地質略圖 地層 由北而南、由老到新依次為:志留系上統(tǒng)紗帽組長石石英砂巖、石英砂巖;泥盆系上統(tǒng)五通組石英砂巖、含礫石英砂巖;石炭系中統(tǒng)黃龍組白云巖、灰?guī)r;二疊系下統(tǒng)棲霞組炭質灰?guī)r、茅口組燧 石結核灰?guī)r夾硅質巖,上統(tǒng)龍?zhí)督M煤層和炭質頁巖、長興組燧石灰?guī)r;三疊系下統(tǒng)大冶組頁巖、灰?guī)r,中統(tǒng)嘉陵江組灰?guī)r及第四系粘土、亞粘土。其中石炭系中統(tǒng)黃龍組至三疊系下統(tǒng)大冶組地層為主要的賦礦層位。 地層走向 65176?!?75176。,傾向南東,傾角 60176?!?75176。地表除志留系、泥盆系出露較好外,其它時代地層僅零星出露,第四系覆蓋面積占 60%。 褶皺構造 橫立山 —— 黃橋向斜軸向北東東,軸部隆起,形成“ W”形復式向斜,西端揚起,向東傾伏,三疊系中統(tǒng)嘉陵江組灰?guī)r構成向斜核部,泥盆系上統(tǒng)五通組至三疊系下統(tǒng)大冶 組地層分布于向斜的兩翼。 斷裂 斷裂構造主要有北東東、北西 —— 北北西、北東向三組。北東東向斷層發(fā)育于地層 江西理工大學 2021屆本科畢業(yè)設計 14 假整合面、巖性差異較大的層間,早期以逆沖為主,后期轉化為正斷層性質,主要有 FⅡ 1 FⅡ 1 FⅡ 2 等。北西 —— 北北西向斷層發(fā)育于礦區(qū)北部,為平移斷層,斷距一般 2~ 16m,主要有 F1~ F11。北東向斷層分布于礦區(qū)南部,為平移斷層,主要有 F15等。 巖漿巖 礦區(qū)巖漿巖比較發(fā)育,主要由花崗閃長斑巖巖株及一些巖脈組成,成巖時代為燕山早期。侵入順序為:閃長巖、次英安斑巖 — — 花崗閃長斑巖 —— 石英閃長玢巖 —— 花崗細晶巖 —— 煌斑巖。其中花崗閃長斑巖與成礦有關。 花崗閃長斑巖主巖體呈巖株侵入于二疊系 —— 三疊系中統(tǒng)碳酸鹽類地層中,出露面積 ,平面呈橢圓狀,剖面呈喇叭形,三度空間形態(tài)為一向南東陡傾的蘑菇狀巖株。巖體規(guī)模由淺部到深部有變小的趨勢。接觸帶形態(tài)比較復雜,常有不規(guī)則巖枝沿層間裂隙伸入圍巖,主要有內凸弧形、折線形和鋸齒形三種形態(tài)。此外在主巖體外圍及沿北礦帶尚有少量呈巖脈、巖墻狀花崗閃長斑巖分布。 閃長巖呈俘虜體形式分布主巖體中,約 900 m2,石英閃長玢巖、花崗 細晶巖呈脈狀穿插花崗閃長斑巖主體及圍巖地層中,寬度一般 ~ ,次英安斑巖僅見于北礦帶,呈脈狀侵入于志留系 —— 泥盆系中統(tǒng)碎屑巖地層中,規(guī)模 100 6~ 10m,燕山晚期的煌斑巖脈比較發(fā)育,多分布于主巖體接觸帶附近及層間裂隙帶中。 圍巖蝕變主要有大理巖化、角巖化、矽卡巖化、硅化、白云石化、綠泥石化、沸石化、方解石等,其中硅化、白云石化、綠泥石化與礦化關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