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一、聽的學習語言就是通過聽、看、說這樣形成。當孩子出生后就能聽到親人的話語縈繞在耳邊,忽然有一天嬰兒能看見了,再過去大半年,孩子“咿咿呀呀”到模仿媽媽說話,就運用了這個規(guī)律來進行拼音教學。例如在學習“a o e”時,會大聲的讀,讓孩子們反復(fù)的聽“嘴巴張大a a a,嘴巴圓圓o o o,嘴巴扁扁e e e。”孩子們邊聽邊記住了a o e的發(fā)音。這時請孩子們蒙著眼睛去摸,桌上擺放的拼音,當念哪句在不出聲的情況下,孩子們就要把哪個拼音舉起來。在聽的學習中還利用自編的歌曲、故事、小動物叫等多種形式讓幼兒在聽中學習。二、看的學習用鮮明的圖片讓幼兒看拼音的字形,并讓孩子根據(jù)字的形狀做身體動作,比一比誰擺的像或老師擺一個拼音造型幼兒猜是什么拼音,通過這一方法幼兒知道了拼音的筆順,加深了對拼音字形的印象。教師出示拼音幼兒看,并根據(jù)拼音舉一反三。還引用了游戲的方法對拼音進行看的學習,先將拼音卡片藏在教室的各個角落中,讓幼兒去找,看看都找到了哪些拼音,然后找同伴手中的拼音卡片去看自己認不認識并交流。用多媒體教學,讓幼兒看拼音,學習拼音的音節(jié),區(qū)分聲母、韻母及認識聲調(diào)標號的位置。三、說的學習在學習拼音中,說是很重要的,不說就不可能學會拼音。讓學生自己當老師,能者為師,充分體現(xiàn)和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暢所欲言的去給其他孩子去說拼音,去擺拼音,去教拼音。教師將所學的拼音貼在墻上,讓幼兒自己去說拼音讀拼音與同伴交流,培養(yǎng)幼兒自主學習的習慣。四、寫的學習利用練習,用紙條編字,用身體表示字母的字形,描畫、點畫做寫的準備。例如:學習b p m時,用身體動作把拼音的字形擺出來,再用描畫的形式讓幼兒進一步感受拼音的結(jié)構(gòu),最后用沙盤按筆畫寫出b p m。我聽到了,隨后就忘記了;我看到了,我就記住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所以聽、看、說、寫不是獨立存在,而是互相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相輔相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學習興趣是引導(dǎo)孩子們學習入門的金鑰匙,這是促進孩子們主動發(fā)展的內(nèi)在因素。從小培養(yǎng)幼兒學習拼音的興趣,是大大提高幼兒學習拼音質(zhì)量的有效途徑。漢語拼音學得好壞,對語文學習有著直接的影響,精心設(shè)計運用各種教學方式,讓孩子們學得愉快學得扎實,讓孩子們始終保持學習的興趣。作為一個有智的教師就是要利用機會、創(chuàng)造機會,使孩子一邊玩一邊學,學中玩,玩中學。作為教師應(yīng)該細心洞察任何一個能給孩子們樂趣的閃光點。通過這些方式我開展的拼音教學,獲得了很好的效果。拼音教學是需要不斷改變、不斷更新,需要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而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不管用什么教學方法,都一定要讓孩子活起來、動起來,那才是我們真正所需要的教學方法,也是孩子們能用心接受、掌握的教學方法。第四篇:一年級拼音教學互相滲透 有機整合 ──淺談一年級的拼音教學在教學中,可以把漢語拼音部分視為一個多元化的整體,將學拼音、看圖識字、看圖說話、閱讀短語和兒歌等多個知識點互相滲透,分層次有機整合,千方百計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以取得最佳學習效果。一、聲母發(fā)音與課文插圖的整合蘇教版教材漢語拼音部分有幾十幅富有啟發(fā)性的插圖,它們或提示字母發(fā)音或表明字母形體,還有一些是為提高拼讀能力而安排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形象的插圖幫助學生學習抽象的拼音字母。聲母的本音雖然都是“標準的音”,但因為聽不清,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新教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為這些聲母配上了不同的韻母,使聲母的發(fā)音比較容易感知。這種呼讀音,雖然容易感知了,方便了學生的學習,但還是難以啟動學生自學、自悟、自會。教材又配上了能夠表示聲母音的插圖,幫助學生練習發(fā)音。如學習“g”這個聲母時,從圖導(dǎo)入:從遠處飛來了什么?學生看書上的插圖,可能回答:“白鴿”“三只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