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第二單元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第四課探究世界的本質第1課時世界的物質性1.知識目標(1)識記物質的含義。(2)理解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3)運用所學知識說明世界真正的統(tǒng)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2.能力目標(1)培養(yǎng)學生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分析宇宙間一切事物及其現(xiàn)象的能力。
2024-11-17 20:02
【總結】第二課百舸爭流的思想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60分)1.(2021·吉林統(tǒng)考)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這一論斷指出了()A.一切唯物主義的基本問題B.唯物主義的正確性和唯心主義的荒謬性C.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問題
2024-11-29 22:08
【總結】一、世界的物質性二、認識運動把握規(guī)律第四課探究世界的本質一、自然界的物質性成和發(fā)展的,有自己的起源和發(fā)展史,產生后也不受人的意識所支配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和人類社會)(構成要素即地理環(huán)境、人口要素和生產方式是客觀的)“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
2024-11-18 11:42
【總結】第四課探究世界 學案 【溫故知新】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取得了哪些重要理論成果? 【目標導航】 高考考點: ※理解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世...
2025-03-15 03:36
【總結】第一單元第1課《美好生活的向導》課時訓練(人教實驗版必修4)時間:45分鐘分值: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72分)1.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學者以繁榮和發(fā)展哲學社會科學事業(yè)為己任,在西方哲學史研究領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改革開放為我國西方哲學史研究事業(yè)帶來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上述材料表明()
2024-11-29 08:22
【總結】第五課把握思維的奧秘第一框意識的本質【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了解意識的概念,分析意識的不同類型,說明意識根源于物質,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2.能力目標:使學生通過對意識三種類型的分析及對其進行的概括、繼續(xù)體會學哲學的思維要求,重點是培養(yǎng)抽象概括能力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關于宗教本質的教學
2024-12-09 09:24
【總結】第四課探索世界的本質第一框世界的物質性【課標要求】列舉實例說明世界是物質的【學習目標】知識目標識記物質的定義;理解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運用所學知識說明世界真正的統(tǒng)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分析宇宙間一切事物及現(xiàn)象的能力。情感目標堅定地樹立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科學的物質觀,鮮明地反對上帝或神靈創(chuàng)世說?!?/span>
2025-06-10 02:10
【總結】《生活與哲學》單元測試題第四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一、選擇題:1.中國人民歷來愛好和平,主張“厚德載物”、“和而不同”,當前,這種價值取向依然具有積極意義,這是因為它:①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②能指導人的行為方式③符合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④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高價值標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
【總結】第十課創(chuàng)新意識與社會進步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60分)1.下列說法中,最能體現(xiàn)辯證否定觀的是()A.“取其精華,去其糟粕”B.“百尺竿頭,更進一步”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送人玫瑰,手留余香”2.(2021·沈陽質檢)2021年是達
2024-12-03 08:43
【總結】第一單元第2課《百舸爭流的思想》課時訓練(人教實驗版必修4)時間:45分鐘分值:10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72分)我國南北朝時期的范縝說:“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英國哲學家貝克萊認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據此回答1~2題
【總結】德國古典哲學家費爾巴哈說:?如果上帝的觀念是鳥類創(chuàng)造的,那么上帝就是長著羽毛的動物;假如牛能繪畫,那么畫出來的上帝一定是一頭牛。?意識根源于客觀存在正確的思想意識與錯誤的思想意識都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無論是人的具體感覺還是人的抽象思維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無論是人們對
2024-11-18 14:12
【總結】第三單元思想方法與創(chuàng)新意識第七課唯物辯證法的聯(lián)系觀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60分)1.京滬高鐵投資600億元,帶動了200萬噸鋼材和1200萬噸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萬個就業(yè)崗位,同時還可以帶動沿線地方的建材、農副產品和日用品的消費等。這表明()①事物的聯(lián)系是普遍的②自在事物
【總結】第八課唯物辯證法的發(fā)展觀第1課時世界是永恒發(fā)展的1.知識目標(1)識記發(fā)展的實質。(2)理解發(fā)展的普遍性。(3)運用相關材料說明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認識都是發(fā)展的。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1)使學生樹立起發(fā)展的意識和觀點,自覺
2024-11-18 01:06
【總結】第十一課練習:尋覓社會的真諦1.冷戰(zhàn)結束后,世界人民普遍渴望和平、安寧和發(fā)展,期盼國際關系民主化和發(fā)展模式多樣化,但冷戰(zhàn)思維和強權政治并未退出歷史舞臺。美國多次公開阻撓歐盟取消對華武器禁運,這就是冷戰(zhàn)思維的一種典型表現(xiàn)。冷戰(zhàn)思維依然存在反映了A.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B.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C.不同性質的社會意識對社會
【總結】第五課《把握思維的奧妙》跟蹤練習一、最佳選擇題有這樣的兩句話:一是思維著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一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不斷地轉化為豐碩的果實,并積累下來。據此回答1—3題。1、“思維著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指A、人類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思維著的精神B、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C、隨著實踐的發(fā)展和認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