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本文將就中西飲食文化從飲食觀念、宴會禮儀及飲食內容三大方面加以比較,展示中西餐飲文化差異,以便更加順利的進行中西間的跨文化交際?!娟P鍵詞】中西方 飲食文化 差異不同的民族及國家有著不同的飲食文化,而飲食文化又是文化系統(tǒng)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了解不同民族及國家飲食文化間的差異有利于促進他們間的文化交流,利于跨文化的交際。而中國和英美等西方國家的飲食文化,在對于飲食的觀念,宴會禮儀及飲食內容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比較和了解這些差異,將會為中西方將來的跨文化交際提供依據。1飲食觀念上的差異“泛食主義”對“食用主義”在中國,“吃”不僅僅是“吃”,它被賦予了豐富的意義。古語有云“民以食為天”,可見飲食一事在國人心中的重要地位。而“民以食為天”的這種思想,也被很多學者稱為“泛食主義”。飲食,在國人心中不止是一種對“胃”與“味”的滿足,它亦溶于人們的生活之中,與精神世界掛鉤。例如,以前人們一見面的寒暄語就是“吃了嗎?”,可見古來人們都把“吃”或為“吃而準備當作很重要的事?!毙『⒊錾臅r候要辦滿月酒,成人結婚時要辦婚宴,高壽安康時要辦壽宴,長辭人世時要辦喪禮,諸如此類,中國人的一生都與飲食緊密關?!俺浴笨梢员豢醋鲆环N傳遞心理溝通交流和表達禮節(jié)的方式?!胺菏持髁x”在漢語i也有充分的體現(xiàn)。易中天先生曾在《閑話中國人》中寫道:“如前述把人稱為‘口’,吧職業(yè)稱為‘飯碗’等。又比如思索叫做‘拒絕’,體驗叫‘品味’,嫉妒叫‘吃醋’,幸福叫‘陶醉’,司空見慣叫‘家常便飯’,輕而易舉叫‘小菜一碟’?? ”1 可見“民以食為天”的中國人心中及生活中,飲食的重要性。而在西方人眼中,“吃”僅僅是一種生存手段和交際方式。他們更多看中的食物可以提供的營養(yǎng)及那能量。從亞伯拉罕馬斯洛的需求定律和《美國禮儀事典》都可以看出。需求定律中,認定需求被分為五個層次,其中飲食屬于最低的一層。而《美國禮儀事典》曾將各類宴會的目的總結為以下幾點:向提供服務者表示感謝;對剛剛達成的一筆交易表示慶祝;為了贏得客戶的信任;請人幫忙??”2可見比起中國的“吃”,西方的吃只是停留在生存交際方面,沒有賦予更多樣而深遠的含義?!凹w主義”對“個人主義”中國人受儒道兩教長期的影響,追求“仁”“愛”,想要創(chuàng)造的是個和諧的社會。這樣的社會群體的主導價值觀,必須是“集體主義”。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到“親誼、鄉(xiāng)誼、世誼、年誼”之交等,無不打上中國群體文化的烙印。3 而在宴飲同時,中國人也喜歡圍坐在一個大圓桌旁,觥籌交錯,把酒言歡,敬酒聊天,歡聲不絕于耳,而且共同享受桌上的菜肴。一片其樂融融之景象。而西方人更注重的是個性的發(fā)展,他們強調individualism。他們的主導價值觀,相對中國的而言,是“個體主義”。他們吃飯的時候,多數是每人各有一小份食物,不是像中國人一樣從桌上的大盤里夾菜喝湯,而且一般是和坐在隔壁的人說話,聲音較小,不似中國式的滿桌交談。結伴出去吃飯是也是AA制?!爸v排場”對”隨意簡單”“持家要儉,待客要豐”是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加之中國人好面子,就會覺得請客關乎面子問題,講究排場是必要的。一般正式的宴請時要上七八道大菜,不包括之前的零嘴及收尾時的甜點湯飲在內。菜色越多,品質越好,就越是顯示出主人的好客及身份。當然這種情況下,很多食物是吃不完的。其中比較極而有名的例子就是集合滿族和漢族飲食特色的巨型筵席—滿漢全席。原為康熙皇帝大壽所舉辦的筵席包括咸甜苦辣各色菜式,各類山珍海味共一百零八道,可謂加入珍饈,極為奢華,盡顯皇家氣派。而西方人沒有這樣的面子觀念。他們盛大的西餐宴席通常不過是六道菜,而且其中只有兩道菜算上是菜,其余不過是陪襯。平時宴請,飯菜更為簡單。在美國,有時候朋友聚餐會采取大家作貢獻的手法,稱之為“Potluck”,即每人都帶一樣菜,讓大家共享。4 即使是在舉行party時,也只是提供一些簡單的食物,不提供主食??梢娢鞣饺俗⒅氐牟皇鞘澄锏呢S盛,他們是要借助party或宴請來調節(jié)氣氛,讓客人享受更美好的時候,利于之后的交流。2宴會禮儀上的差異由于歷史文化不同,中西方的宴會禮儀也存在著很多差異。以下將主要就餐具、出席時間及作為安排的差異進行解釋。希望借此了解中西差異后,更有利于中西方在宴會上的溝通交流,不要做出讓對方覺得突兀的事情。:“筷子”對“刀叉”餐具上最顯而易見的差異就是中國人用筷子而西方人用刀叉。這是由于不同文化的影響。中國長期受農耕文化的影響,喜歡和平與安定的生活,反對侵略。西方國家由于狩獵文化的影響,喜歡爭強好勝和樂于冒險。故中國人在用餐時喜歡用圓桌,用筷子吃飯,體現(xiàn)一團和氣;西方人一般都是用方桌,使用刀叉則給人一種殺氣沖沖的野蠻之感。5:“遲到”對“準時”中國有“一寸光陰一寸金”,西方有“time is money”,但是在赴宴的時候,其實中西方還是有差異的。中國人更傾向于“遲到”而西方人更傾向“準時”。在中國,宴席之上,“遲到”之舉非常常見。當然,對此,宴請人也一般會左后準備。早早安排瓜子花生之類的零嘴供來賓消磨時間。當然邀請方不會將客人們的遲到作為不禮貌的行為。而在西方國家,正式的宴會要求要準時,若是遲到最好不要超過十分鐘。而且遲到之時,一般會說再過幾分鐘就到了。但是要是超過二三十分鐘而不告知對方,就會被看作一種失約行為,對方可不必等待。對于很重視誠信的西方人,會照成很不好的印象。 中西雙方進餐的座次也反映著文化二代差異,而且大不相同?!澳媳薄睂Α白笥摇敝袊怨啪陀小澳献鸨北啊钡膫鹘y(tǒng)觀念。古代皇帝都是面南而坐,而臣子們偶的是北面稱臣,所含有后來“面朝南”在中國人心中就變成了一種身份地位高的象征。所以在宴會上也是朝南的作為為上座,朝北為下坐。而西方人則是把地位的高低由“左右”來劃分。雖然在古代西方社會,最尊貴的客人的座位是在主人的左邊,這是應為人們習慣于用右手握匕首,刺殺坐在左手邊的人。如果將最尊貴的客人安排在主人的左手衛(wèi)生知識,不僅他刺殺不方便,主人還有制服他的優(yōu)勢地位。6 但是今天,已經不存在安全的這個問題,但由于心理保護的需求,多將主賓席放在主人的右側,形成了以右為上以左為下的規(guī)矩?!澳凶鹋啊睂Α芭績?yōu)先,男女平等”由于長期受儒家思想的影響,“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在很久之前,女性在餐桌上根本沒有一席之地,而是在廚房里忙碌,獨自就餐。當然,今時不同往日,女性已經從封建禮教的束縛中解脫了出來。但但“尊老”與“女士優(yōu)先”的原則發(fā)生矛盾是,中國人定會選擇“尊老”。但是在西方,“女士優(yōu)先”是他們的傳統(tǒng)觀念,也是平時的行為準則。這是由于多數西方國家都信仰基督教,而在基督教中,圣母瑪利亞備受推崇和尊敬。也與在十二三世紀盛行的騎士風度有關。而且在就餐時的男女插空坐的方式也顯示出西方人的男女平等觀。當然,他們不推崇“尊老”這一說法。由于西方許多國家畜牧業(yè)和商業(yè)較發(fā)達,需要體力勞動和勇于冒險等要求,所以人們害怕衰老,不愿談及也就難以形成“尊老”一風。3飲食內容上的差異:“求精美”對“講營養(yǎng)重均衡”。中國有句俗話“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可見中國人極重視食物的口味。中華料理內容豐富,有諸多菜系及流派,其中以魯、川、粵、閩、蘇、浙、湘、徽八大菜系為代表。由此可見,國人對料理有“精”的追求??鬃右苍f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也是人們對食材精品意識的體現(xiàn)。同時,還要色香味俱全,這是“美”的要求。國人在追求味蕾的滿足的同時也重視對才的外觀及顏色的搭配效果。比起重精美的中國飲食,西方的飲食更講究營養(yǎng)均衡。西方人對食物的味的要求沒有很高,在他們看來,飲食是為了生存及健康。他們注重的是食物中維生素,蛋白質,卡路里等的含量。所以在西方國家的食品上都有明確表明歌成分及其比重,在菜單上也會標注菜肴的成分及重量。我們吃的自助餐中,就會表明牛排的分量。他們在下廚時常用有刻度的量杯,秤等廚房用具來對食材的量進行度量。西方人基本是從營養(yǎng)學的角度來理解飲食,不會花太多的功夫在吃上面。綜上可見,中西方在飲食文化方面的差異還是頗多的。但隨著全球化的進程,飲食文化間也會有更多的交流與碰撞。了解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并將之應用到對跨文化交際的實踐當中,對中西方的文化的交流發(fā)展及發(fā)展將有促進作用。參考文獻:[M].北京:華齡出版社, [M].北京:外語研究與科研出版社, :外國語言文學中隱蔽文化[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單是坤,[J].山東省農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2).6 Edward T Silent Language[M].New York:Anchor Books,第五篇:試析中西飲食文化差異及中餐菜名英譯中的幾個問題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DIET BETWEEN CHINA AND ENGLISH COUNTRIES AND SOME POINTS FOR INTERPRETING CHINESE DISHES INTO ENGLISHby Xu AifangJune, 2007 Xiaogan UnversityAbstractThis paper,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ountries’ dietary cultures, points out several influential facts in interpretation of dietary culture at tables, and briefly discusses some methods for interpreting Chinese dishes into , an essential prerequisite for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nkind, remains a close relation with culture, and food culture varies with , there are great dispariti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English countries in ideas, attitudes, contents and functions of dietary paper endeavors to analyz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heir rooted caus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dietary cult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ncept, etiquette and last it emphasizes that the interpreter’s cultural awarene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ords: dietary culture。Chinese dish names。cultural awareness。C/E interpretation試析中西飲食文化差異及中餐菜名英譯中的幾個問題摘要本文通過探討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以及結合實例歸納總結中式菜肴名稱的翻譯方法和技巧,指出影響中西方餐桌文化口譯工作的因素。餐桌上的口譯必然與飲食有關,飲食與文化更是密不可分。不同的民族造就了不同的飲食文化,所以飲食文化具有濃郁的民族性和多樣性特點。中國與英美等西方國家對飲食的觀點和態(tài)度,飲食內容以及飲食特點等方面都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本文就餐飲文化方面著重分析了中國與英美等西方國家在飲食觀念,宴會禮儀,飲食內容等方面的跨文化差異,揭示了飲食文化差異對中餐菜名英譯的影響。同時通過中式菜名的翻譯的事例來加以分析說明譯員跨文化意識的重要性。關鍵詞:飲食文化;中式菜肴名稱;文化意識;英譯Contents 1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ountries’ dietary cultures 1 Differences in concept 1 Sensibility 1 Complexity 2 Differences in table manners 3 Different tablewares: chopsti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