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盡管你退縮迷茫過,你都會變得逐步成熟又逐步自信,不為別的,只因為明天我們還要去闖世界。第三篇:前言講座總結前沿講座總結2013年9月,我如愿以償?shù)倪M入了我夢想的學府——北京交通大學。時光荏苒,轉眼間一年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們機械工程學院組織同學們參加了很多學術講座和學期教育講座。使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來總結一下我參加了學術講座的情況。還記得第一次聽學術講座是在2013年9月12日下午14:3016:00,那是個明媚的周四,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在機械工程樓大會議室找了個適合聽講座的位置坐下了。主講人是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系主任、訪問教授,叫Sergey B Leonov。Sergey B Leonov 教授出生于1958年,1976年進入莫斯科國立大學學習并于1981年獲得碩士學位,1991年獲得氣體動力學及等離子體領域博士學位,從1981年起至1985年任職核電站研究所科學家,1985年至1997年在國家航空系統(tǒng)研究所任職空氣動力學高級科學家。從1998年開始,Leonov教授開始擔任俄羅斯科學院高溫所主任并于2006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2010年開始兼任莫斯科開放大學教授,2013年開始擔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訪問教授。Sergey B Leonov 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低溫等離子體物理、航空航天工程、等離子體動力學及流動控制、弱等離子體及等離子體化學、等離子體助燃等。報告將主要側重于等離子體對于強化高速燃燒的實驗研究,闡述等離子助燃的復雜、多級機理,尤其是對低溫和中溫氣體。實驗中使用了二極管激光吸收光譜法遠程測量溫度及水蒸汽含量,與可視化結果及壓力測量結果的對比驗證了兩級助燃模型的正確性。此外針對混合氣在缸內很短的停留時間,報告還討論了等離子體對于缸內直噴燃油同氧化劑的強化混合作用,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提出一種在最小壓力損失的前提下能保持較高混合效率的策略,一種亞微秒級別脈沖絲狀放電可能有助于燃料同氧化劑更好的混合和強化燃燒。我聽的第二次學術講座是在2013年10月14日,主講人Christopher Coo教授,他是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UOW工學院院長。1976年獲得博士學位后,曾在英國Marconi Avionics擔任設計航天計算系統(tǒng)的項目工程師,之后在通用電氣澳大利亞分公司的自動化與控制部門擔任技術主管,臥龍崗大學非盈利組織Automation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Centre 。主要研究領域:工業(yè)自動化,機器人學和動力工程。那次講座中Chris Cook教授針對其在臥龍崗大學工學院所研究的項目為我院研究生做了一場報告會。該研究項目有著大量國內外公司、企業(yè)、機構的參與和資金支持,并且參與此項目的人員目前均在國家合作研究中心參與有關能源管道、鐵路及國防方面的研究。在此報告會上,Chris Cook教授將會介紹機器人制造、納米技術、添加制造、超導體、新一代住房和高速鐵路等研究項目,同時,他也會講述可令企業(yè)獲益的方法及有企業(yè)參與的大學研究活動。我印象最深的一次講座是在2013年10月26日舉行的第八屆中國交通高層論壇,我參加的是它的閉幕式及專題報告。那是一次意義重大的論壇,那次論壇邀請了多位官員及國內外交通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和企業(yè)家,圍繞大部制形勢下的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綜合交通系統(tǒng)協(xié)同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議題進行深入研討。 Worringen、中國民航學院沙洪江、北京交通發(fā)展研究中心郭繼孚主任、中國水運規(guī)劃研究院吳鵬副院長等。除了這三次,我還參加了機電學院第100期研究生學術沙龍、科研創(chuàng)新之路、柴油機缸內燃燒數(shù)值模擬、英語科技論文與寫作、數(shù)值模擬技術基礎和機構設計與應用的五次學術講座。下面我來總結下我參加學期教育講座的情況。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于2013年11月7日九教中心報告廳的研究生心理定位與心理自我調適的心理講座。心理健康教育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