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第4課蜀道難作者:李白2唐代是我國詩歌最光輝的時期。按它發(fā)展的情況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個時期。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他們被稱為“初唐四杰”。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兩位著名詩人李白和杜甫。除此以外,盛唐還出了以高適、岑參、王昌齡為代表的邊塞詩作,以及王維和孟浩然為
2024-11-16 21:58
【總結】《蜀道難》教案【教學目標】通過誦讀,體會詩人的情感并品味作品的藝術特色?!窘虒W重點】品味作品的藝術特色【教學難點】背誦《蜀道難》【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臺灣詩人余光中的一首詩中有這樣幾句:“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2024-11-28 19:13
【總結】《蜀道難》同步訓練一、基礎鞏固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全對的一項是()A.蜀.道(Shǔ)蠶叢.(cōnɡ)魚鳧.(fú)鉤.連(ɡōu)B.峨.眉(é)石棧.(zhàn)黃鶴.(
【總結】5蜀道難1《蜀道難》導學案【學習目標】,把握其意境,提高鑒賞古代詩歌的能力。,仔細品味詩歌的藝術特色,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和聲韻美?!緦W習重點】體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緦W習難點】詩歌內容的鑒賞【學習方法】
2024-11-19 16:07
【總結】蜀道北起陜西漢中寧強縣,南到四川成都,全長450公里,入川經廣元、劍閣、梓潼、綿陽、德陽等地。沿線地勢險要,山巒疊翠,風光峻麗,關隘眾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形容。噫吁唏,危呼高哉!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棧道1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2棧道2然后天梯石棧相
2024-11-16 23:13
【總結】文本13錦瑟“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一說起這些詩句,我們就會丌由得想起李商隱,半麗的辭藻,哀婉的情調,朦朧瑰麗,含蓄蘊藉。這位著名的晚唐詩人,憑著對朦朧境界的癡心追求,抒寫著內在的心境不感受。詩艷而丌靡,幽婉而細美。今天,我們就來孥習他的《錦瑟》?!咀髡吆喗椤坷钌屉[(約8
2024-11-28 02:06
【總結】第2課時測試與反饋(分值:70分)一、基礎知識(14分)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無誤的一項是(3分)()A.錦瑟.(shè)琵.琶(pí)五十弦.(xián)B.滄.海(cānɡ)曖.昧(ài)迷茫.(mánɡ)
【總結】《蜀道難》教案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感知詩的內容,體會詩的寓意。 2、品味飄逸豪放、流轉自然的語言,體會詩歌的章法、意象、基調及其藝術風格。 3、感受詩的意境美和聲韻美,背誦全詩。 教...
2025-04-05 05:31
【總結】第一篇:蜀道難練習 4、蜀道難 教學目的 1、理清思路,熟讀成誦,了解詩歌的主旨、寓意。 2、學習作品描寫蜀道雄奇險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和聲韻美。 3、賞析詩歌的藝術特色,仔細品味...
2024-10-13 18:43
【總結】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導學號:08902027】A.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回旋,倒流B.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茫然:前途迷茫的樣子C.捫參歷井仰脅息..脅息:屏住呼吸D.側身西望長咨嗟..咨嗟:嘆息,感嘆【解析】
2024-11-15 00:04
【總結】學業(yè)分層測評(十)蜀道難/登高/琵琶行并序/錦瑟[基礎鞏固層]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組是()【導學號:08902089】①可以橫絕..峨眉顛橫絕:橫渡②使人聽此凋朱.顏朱:紅③連峰去.天不盈.尺去:離開;盈:滿、足④噫吁嚱!危.乎高哉危:高
【總結】第一篇:《蜀道難》同步練習 14、蜀道難 輕松入門 1、請給加點字注音 A噫吁嚱() 魚鳧() 秦塞() 縈繞() () 猿猱() 捫參() 崢嶸() () 巉巖() 飛湍...
2024-10-14 03:33
【總結】第2課時測試與反饋(分值:70分)一、基礎知識(12分,每題3分)1.下面加點字的注音全對的一項是()A.雪茄.煙(jiā)沉吟.(yín)侍.萍(shì)蘩漪.(yī)B.規(guī)矩.(jǔ)本分.(fèn)汗涔涔
2024-11-28 02:53
【總結】專題二一滴眼淚中的人性世界文本5雷雨(節(jié)選)這是一聲要決裂時代風于乀驚雷,這是一場丌同階級層次的兩代人凄情悲愛乀淚雨,這是一幅一日演繹一個資產階級家庭前后三十年的腐朽墮落歷叱的畫卷,這是一部糾纏著復雜的血緣關系呾聚集著許多的巧合但透露著必然的血淚悲劇,它為我們展示了封建觀念禁錮下生活著的人們,是如何面對雷雨般激烈的生活不坎坷的命運呾洗禮的。今天,就讓我
【總結】海南省城南中學人教新課標高中語文必修三2-4《蜀道難》公開課教學設計城南中學高一(5)班一、教學目標1、感情朗讀全篇,把握朗讀技巧;2、通過誦讀品評賞鑒,體會想象、夸張癿藝術特色3、理解詩歌內容,探知詩歌主旨;4、背誦全詩。二、教學方法1、朗讀法2、點撥法3、自主學習,小組合作
2024-11-19 0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