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文字 C. 當時已形成強有力的中央政權 D. 當時階級矛盾進一步激化 18. 公元 13世紀意大利人馬可 ?波羅在他的書中詳細敘述了中國紙幣的形狀大小、面值多少、市面印刷文字的多少以及兌換的方法。他的這些介紹,使歐洲人知道了中國人的印刷狀況。并效法中國印制鈔幣。從中可以看出中國的印刷術( ) A. 加速歐洲社會的轉型 B. 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 C. 促進歐洲的貨幣改革 D. 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 19. 明朝時對數(shù)學理論的研究處于停頓乃至衰退狀態(tài),但實用數(shù)學普及程度卻超越以前的任何一個朝代。民間出現(xiàn)了大量內容淺顯、切近實用的數(shù)學書籍,書中將公式和法則編成口訣,使之朗朗上口,便于記憶和推廣。材 料中明朝數(shù)學的演變( ) A. 適應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B. 是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的要求 C. 推動古代數(shù)學向縱深發(fā)展 D. 表明明代數(shù)學成就落后于西方 20. 馬克垚認為,牛頓革命的影響遠遠超過了自然科學的范疇 ?? 事實上它極大的改變了整個歐洲思想界的精神氣候,啟蒙運動的興起就和它密切相關。這主要是因為牛頓革命( ) A. 徹底地摧毀了神學思想 B. 提供了科學的思維模型 C. 推動了工業(yè)文明的到來 D. 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規(guī)律 21. 16 世紀,哥白尼對傳統(tǒng)的、被廣 泛接受的地心說提出強烈質疑。之后的開普勒進一步構筑了 “ 行星運行三大定律 ” 。 17世紀初,伽利略重新修正了前人發(fā)現(xiàn),其理論為最終推翻亞里士多德的長期統(tǒng)治地位起到重要作用。這說明近代科學發(fā)展需要打破( ) A. 神學的禁錮 B. 權威的迷信 C. 宗教的束縛 D. 政體的阻礙 22. 中國駐法大使郭嵩燾的翻譯馬建忠,于 1877年寫信給李鴻章匯報來歐洲的思想認識,指出歐洲各國 “ 求強者以得民心為要。 ?? 學校建而智士日多,議院立而下情可達。其制造、軍旅、水師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 ” 。由此可以說明馬建忠( ) A. 開始開眼看世界 B. 聚焦西方科技軍備 C. 認為西學有本末之分 D. 思想轉向同情革命 23. 1924年,孫中山先生說: “ 民生主義真是達到目的,農民問題真是完全解決,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們對于農民問題的最終結果。 ” 中國共產黨《中國土地法大綱》指出: “ 徹底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 前后 “ 耕者有其田 ” ( ) A. 其目的與內容相同 B. 后者是對前者的繼承和發(fā)展 C. 都是烏托邦式的空想 D. 都沒能真正解決中國的土地問題 24. 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正式發(fā)表?!稕Q定》總結了過去幾年教育改革的成敗得失,指出了我國教育事業(yè)落后的原因和教育體制的弊端。在《決定》的指導下,我國的教育改革全面展開,不斷深化,有些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此后我國( ) A. 確立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針 B. 初步形成比較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 C. 恢復中斷十年的高考制度 D. 實施科教興國發(fā)展戰(zhàn)略 25. 英國著名評論家柯林 ?威爾遜說過: “ 存在主義的中心問題可以由一句話來概括:人的地位。(但是,)人是神還是蟲?現(xiàn)代文學采取第二種觀點,傾向于強調人的毫無價值。 ” 這表明現(xiàn)代主義文學( ) A. 宣染變態(tài)、迷惘、虛無等精神創(chuàng)傷 B. 違反文學創(chuàng)作原則和寫作手法 C. 采用抽象、夸張、變形的表現(xiàn)方法 D. 揭露丑惡現(xiàn)實并憧憬美好未來 二、材料題 26.( 20 分)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已于 2021 年 11 月 9 日至 12 日在北京召開。全會指出我國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2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