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充分條件、必要條件與命題的四種形式推出與充分條件、必要條件(一)一、基礎過關1.“-21或x-1”的()A.充分條件但不是必要條件B.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C.既不是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D.既是充分條件,也是必要
2024-11-19 10:31
【總結】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1.定義: 對于“若p則q”形式的命題:①若pq,則p是q的充分條件,q是p的必要條件;?、谌魀q,但qp,則p是q的充分不必要條件,q是p的必要不充分條件;③若且1,則是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苋艏扔衟q,又有qp,記作pq,則p是q的充分必要條件(充要條件).⑤若1且1
2025-03-24 07:23
【總結】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編稿:張希勇審稿:李霞【學習目標】1.理解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充要條件的定義;2.會求某些簡單問題成立的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充要條件;3.會應用充分不必要條件、必要不充分條件、充要條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表達命題之間的關系..【要點梳理】要點一、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充要條件的概念符號與的含義“若,則”為真命題,記
2025-06-22 20:11
【總結】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練習題1.設,則“”是“”的()A.充分不必要條件B.必要不充分條件C.充分必要條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2.若,則“”是“”的()A.必要不充分條件B.充分不必要條件C.充分必要條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3.設,且,“”
【總結】1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測試題基礎訓練1.“”是“”的 ()abcd?且acbd??.必要不充分條件 .充分不必要條件ABC.既是充分條件又是必要條件D.既不是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2.設的 ()是則xx
【總結】江蘇省漣水縣第一中學高中數(shù)學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2)教學案蘇教版選修1-1教學目標:1.鞏固理解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的意義,進一步掌握判斷的方法.2.會求命題的充要條件以及充要條件的證明.教學重點:從不同角度來進行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的判斷.教學難點:充要條件的求解與證明.教學方法:問題鏈導學,講練結合.教學過
2024-11-20 00:31
【總結】1、判斷下列命題及其逆命題的真假(1)若;(2)面積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3)若三角形的三條邊相等,則三個角也相等;(4)若(1)真假(2)假真(3)真真
2024-11-12 01:26
【總結】?§2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必要條件、充要條件.?.?.?.(重點)?.(易混點)?.(重點)?,充分性和必要性的區(qū)分.(易混點)?1.命題的基本結構形式是,其中是條件,是結論.
2025-07-24 02:33
【總結】江蘇省漣水縣第一中學高中數(shù)學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1)教學案蘇教版選修1-1教學目標:(1)理解必要條件、充分條件與充要條件的意義;(2)結合具體命題,學會判斷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充要條件的方法。教學重點: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的判斷.教學難點: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教學方法:問題鏈導學,講練結合.
2024-12-04 18:08
【總結】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測試題(含答案)姓名分數(shù)一、選擇題1.“”是“”的()(A)充分不必要條件(B)必
2025-06-26 22:04
【總結】§ 命題及其關系、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2014高考會這樣考??;、必要條件、充要條件等概念的理解,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xiàn);.復習備考要這樣做 ,要理解命題的含義,準確地分清命題的條件與結論;、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方向正好相反;.1.命題的概念在數(shù)學中把用語言、符號或式子表達的,可以判斷真假的陳述句叫做命題.其中判斷為真的語句叫真命題,判斷為假的語句叫假命題.
2025-04-16 12:09
【總結】《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正確理解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充要條件三個概念。?2、能利用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充要條件三個概念,熟練判斷四種命題間的關系。?3、在理解定義的基礎上,可以自覺地對定義進行轉化,轉化成推理關系及集合的包含關系。?(二)能力目標:?1、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與類比能力:“會觀察”
2024-11-18 12:16
【總結】數(shù)學:1.2《充分條件必要條件》?音樂欣賞《我是一只魚》?提問:魚非常需要水,沒了水,魚就無法生存,但只有水,夠嗎?事例一探究:p:“有水”;q:“魚能生存”.判斷“若p,則q”和“若q,則p”的真假.2020/12/24練習:①寫出命題“若,則
2024-11-17 15:04
【總結】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解釋:如果有事物情況A,則必然有事物情況B;如果沒有事物情況A,則必然沒有事物情況B,A就是B的充分必要條件(簡稱:充要條件)。簡單地說,滿足A,必然B;不滿足A,必然不B,則A是B的充分必要條件。(A可以推導出B,且B也可以推導出A)例如: 1.A=“三角形等邊”;B=“三角形等角”?! ?.A=“某人觸犯了刑律”;B=“應當依照刑法對他處以刑罰”?!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