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水平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 μ = ,兩接觸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可認(rèn)為與滑動摩擦力等大.滑輪及繩的質(zhì)量均不計(jì),水平拉力 F = 30 N .則A 對 B 的摩擦力多大?方向如何?桌面對 B 的摩擦力多大?方向如何? ( g 取 10 m /s2) 圖 5 解析 對 A 、 B 整體分析對地面 的壓力 FN= m A g + m B g =1 2 0 N. 故 B 受地面的最大靜摩擦力 Fm a x= Ff滑 = μ FN= 0 . 3 120 N=36 N 由 F Fm a x,故 B 靜止,桌面對 B 的靜摩擦力大小為30 N ,方向水平向左. A 所受最大靜摩擦力 Fma x′ = μ FN′ =18 N ,對 A 受力分析可知 F ′ = 15 N18 N ,故 A 受靜摩擦力大小 為 15 N ,方向水平向左.由牛頓 第三定律知 A 對 B 的摩擦力為 15 N , 方向水平向右. 答案 見解析 專題三 圖解法的應(yīng)用 典 例 6 如圖 6 所示,一定質(zhì)量的物體 用兩根輕繩懸掛在空中,其中繩 OA 固定不動,繩 OB 在豎直平面內(nèi)由水 平方向向上轉(zhuǎn)動,則在繩 OB 由水平 轉(zhuǎn)至豎直的過程中,繩 OB 的張力 的大小將 ( ) A .一直變大 B .一直變小 C .先變大后變小 D .先變小后變大 圖 6 解題關(guān)鍵 圖解法則適用于物體所受的三個力中,有一力的大小、方向均不變 ( 通常為重力,也可以是其他力 ) ,另一個力的大小變化,第三個力則大小、方向均發(fā)生變化的問題,對變化過程進(jìn)行定性的分析. 解析 這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問題,重力 的作用效果分解在 OA 、 OB 兩繩上, 如右圖所示, F1是對 OA 繩的拉力, F2是對 OB 繩的拉力.由于 OA 方向 不變,當(dāng) OB 向上轉(zhuǎn)動,轉(zhuǎn)到與 OA 繩方向垂直時,OB 上的拉力最小,故 OB 上的張力先變小,后變大 答案 D 典 例 7 如圖 7 所示,一物塊受一恒力 F 作用,現(xiàn)要使該物塊沿直線 AB 運(yùn)動, 應(yīng)該再加上另一個力作用,則加上去 的這個力的最小值為 ( ) A . F c os θ B . F si n θ C . F tan θ D . F c ot θ 圖 7 解析 物體雖只受兩個力作用, 但物體要沿直線 AB 運(yùn)動,就意 味著這兩個力的合力的方向是 不變的.可以看成是一個力 ( 已知的力 F ) 恒定,一個力( 合力 ) 的方向一定,另一個力 ( 所求的力 ) 的大小方向都變 , 可以利用力的圖示法求解 , 如圖可知,本題應(yīng)選 B. B 典例 8 如圖 8 所示,在三角形支架 B 點(diǎn)用一個細(xì)繩掛一個重為 150 N 的重物 G ,已知 AB ∶ BC ∶ AC = 5 ∶ 4 ∶ 3 ,求橫梁 BC 和斜梁 AB 所受的力. 圖 8 解析 將繩的拉力分解為拉 AB 的力 FAB和壓 BC 的力FBC. 如圖所示. 由三角形相似得 FBCG=BCAC,F(xiàn)ABG=ABAC,則 F BC =BCACG= 43 150 N= 200 N F AB =A BACG= 53 150 N= 250 N . 答案 200 N 250 N 專題四 臨界問題分析 典例 9 如圖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