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函數 g ( x ) =f ( 2 x )x - 1的 定義域是 ( ) A . [ 0,1 ] B . [ 0,1 ) C . [ 0,1 ) ∪ ( 1,4 ] D . ( 0,1 ) 解析 由已知????? 0 ≤ 2 x ≤ 2 ,x - 1 ≠ 0 ,解之得 0 ≤ x 1 , 定義域為 [ 0,1 ) . B 4 . ( 201 0 全國 ) 設偶函數 f ( x ) 滿足 f ( x ) = x3- 8( x ≥ 0) ,則 { x | f ( x - 2) 0} 等于 ( ) A . { x | x - 2 或 x 4} B . { x | x 0 或 x 4} C . { x | x 0 或 x 6} D . { x | x - 2 或 x 2} 解析 ∵ f ( x ) 為偶數函數且 f ( x - 2) 0 , ∴ f (| x - 2 | ) 0 , 可得 | x - 2|3 8 0, ∴ | x - 2 | 2 ,解得 x 4 或 x 0. B 5 .函數 f ( x ) =????? log 2 ( x - 1 ) , x ≥ 2 ,(12)x- 1 , x 2 ,若 f ( x 0 ) 1 ,則 x 0 的取值范圍是 ( ) A . ( - ∞ , 0) ∪ (2 ,+ ∞ ) B . ( 0,2 ) C . ( - ∞ ,- 1) ∪ (3 ,+ ∞ ) D . ( - 1,3 ) 解析 當 x ≥ 2 時,由 l og 2 ( x - 1) 1 解得 x - 1 2 ,即 x 3 ;當 x 2 時,由 (12)x- 1 1 ,即 (12)x2 ,解得 x - 1 , ∴ 若 f ( x 0 ) 1 ,則 x 0 的取值范圍是 ( - ∞ ,- 1) ∪ (3 ,+ ∞ ) . 故選 C. C 6 .已知函數 f ( x ) =????? 2x ( x ≤ 1 ) ,log x ( x 1 ) ,則函數 y = f (1 - x ) 的圖象是 ( ) 21解析 取特值法,當 x = 1 時, y = f (1 - x ) = f ( 0 ) = 20= 1 , 排除 C ;當 x = 0 時, y = f (1 - x ) = f ( 1) = 21= 2 ,排除 A 、B. 故選 D. 答案 D 7. 函數 y =- ( x - 3 ) | x |的遞增區(qū)間是 ________ . 解析 y =- ( x - 3) | x | =????? - x2+ 3 x ( x 0 ) ,x2- 3 x ( x ≤ 0 ) . 作出該函數的圖象,觀察圖象知遞增 區(qū)間為 [0 ,32] . [0 , 32] 8 . ( 20 09 北京 ) 已知函數 f ( x ) =????? 3 x , x ≤ 1 ,- x , x 1 ,若 f ( x ) = 2 , 則 x = ___ _____. 解析 當 x ≤ 1 時, 3 x = 2 , ∴ x = lo g 3 2 ; 當 x 1 時,- x = 2 , ∴ x =- 2( 舍去 ) . log32 9 .已知周期為 2 的函數 f ( x ) 是奇函數,當 x ∈ ( - 1, 0) 時, f ( x ) =- 2 - x ,則 f ??????log 2 135的值為 ________ . 解析 ∵ lo g2 135∈ ( - 6 ,- 5) ,設- 6 x - 5 , 則 0 x + 61 ,- 1 - ( x + 6) 0. ∵ f ( x ) 的周期為 2 , ∴ f ( x + 6) = f ( x ) . 又 ∵ f ( x ) 為奇函數, ∴ f [ - ( x + 6) ] =- f ( x + 6) . 當 x ∈ ( - 6 ,- 5) 時, f ( x ) = f ( x + 6) =- f [ - ( x + 6) ] = 2x + 6. ∴ f ??????lo g2 135= =6435. 6435 356422log10 .已知函數 f ( x ) ,對任意 x , y ∈ R 都有 f ( x + y ) = f ( x ) + f ( y ) ,且 x 0 時, f ( x ) 0 , f ( 1 ) =- 2. ( 1) 證明: f ( x ) 為奇函數; ( 2) 證明: f ( x ) 在 R 上是減函數; ( 3) 求 f ( x ) 在 [ - 3, 3]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1) 證明 ∵ x , y ∈ R 時, f ( x + y ) = f ( x ) + f ( y ) , ∴ 令 x = y = 0 得, f ( 0) = 2 f ( 0) , ∴ f ( 0 ) = 0. 令 y =- x ,則 f ( x - x ) = f ( x ) + f ( - x ) = 0 , ∴ f ( - x ) =- f ( x ) , ∴ f ( x ) 為奇函數. ( 2) 證明 設 x1 x2,則 x2- x10 , ∵ 當 x 0 時, f ( x ) 0 , ∴ f ( x2- x1) 0. 又 ∵ y = f ( x ) 是奇函數, ∴ f ( x2- x1) = f ( x2) + f ( - x1) = f ( x2) - f ( x1) . ∴ f ( x2) - f ( x1) 0 ,即 f ( x2) f ( x1) . 所以 f ( x ) 在 R 上是減函數. ( 3) 解 ∵ f ( x ) 在 R 上為減函數, ∴ f ( x ) 在 [ - 3,3] 上的最大值為 f ( - 3) ,最小值為 f ( 3) . ∵ f ( 3) = f ( 2 ) + f ( 1 ) = 3 f ( 1) =- 6 , f ( - 3) =- f ( 3 ) = 6 , ∴ 函數 f ( x ) 在 [ - 3,3] 上的最大值為 6 ,最小值為- 6. 返回 第 3 講 三角函數 高考要點回扣 1. 角的概念、象限角的概念、終邊相同的角的表示 ( 1 ) α 終邊與 θ 終邊相同 ( α 的終邊在 θ 終邊所在的射線上 ) ? α = θ + 2 k π( k ∈ Z ) ,注意:相等的角的終邊一定相同,終邊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 . 如與角- 1 8 2 5 176。 的終邊相 同,且絕對值最小的角的度數是 ,合 弧度 . ( 2 ) α 終邊與 θ 終邊共線 ( α 終邊在 θ 終邊所在的直線上 )? α = θ + k π( k ∈ Z ). - 25176。 -536π ( 3 ) α 終邊與 θ 終邊關于 x 軸對稱 ? α =- θ + 2 k π( k ∈ Z ). ( 4 ) α 終邊與 θ 終邊關于 y 軸對稱 ? α = π - θ + 2 k π( k ∈ Z ). ( 5 ) α 終邊與 θ 終邊關于原點對稱 ? α = π + θ + 2 k π( k ∈ Z ). ( 6 ) α 終邊在 x 軸上的角可表示為 α = k π , k ∈ Z ; α 終邊在y 軸上的角可表示為 α = k π +π2, k ∈ Z ; α 終邊在坐標軸上的角可表示為 α =k π2, k ∈ Z . 2. 弧長公式: l = |α | R ,扇形面積公式: S =12lR =12|α | R2, 弧度 ( 1 r ad ) ≈ 5 7 . 3 176。 . 如已知扇形 AO B 的周長是 6 cm ,該 扇形的中心角是 1 弧度,求該扇形的面積 . 答案 2 cm2 3. 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設 α 是任意一個角, P ( x , y ) 是 α 的終邊上的任意一點 ( 異于原點 ) ,它與原點的距離是 r = x2+ y20 ,那么 si n α =y(tǒng)r, c o s α =xr, t a n α=y(tǒng)x, ( x ≠ 0) ,三角函數值只與角的大小有關,而與終邊上點 P 的位置無關 . 如 ( 1 ) 已知角 α 的終邊經過點 P (5 ,- 1 2 ) ,則 si n α + c o s α 的值為 . ( 2 ) 設 α 是第三、四象限角, si n α =2 m - 34 - m,則 m 的取值范圍是 . - 713 (- 1 , 32 ) 4. 三角函數線的特征:單位圓中,正弦線 MP “ 站在 x 軸上 ( 起點在 x 軸上 ) ” 、余弦線 OM “ 躺在 x 軸上 ( 起點是原點 ) ” 、正切線 AT “ 站在點 A ( 1 , 0 ) 處 ( 起點是 A ) ” . 三角函 數線的重要應用是比較三角函數值的大小 和解三角不等式 . 如 ( 1 ) 若-π8 θ 0 ,則 s i n θ , c o s θ , t a n θ 的大小關系為 . ( 2 ) 若 α 為銳角,則 α , si n α , t a n α 的大小關系為 . ( 3 ) 函數 y = 1 + 2 c o s x + l g ( 2 si n x + 3 ) 的定義域 是 . t a n θ s i n θ co s θ s i n α α t a n α (2 k π - π3 , 2 k π + 2π3 ], k ∈ Z 5. 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系式 ( 1 ) 平方關系: s i n2α + c o s2α = 1. ( 2 ) 商數關系: t a n α =si n αc o s α. 6. 三角函數誘導公式 (k2π + α )( k ∈ Z ) 的本質是:奇變偶不變 ( 對 k 而言,指 k 取奇數或偶數 ) ,符號看象限 ( 看原函數,同時可把 α 看成是銳角 ). 誘導公式的應用是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值,其一般步驟: ( 1 ) 負角變正角,再寫成 2 k π+ α , 0 ≤ α 2 π ; ( 2 ) 轉化為銳角三角函數 . 如 ① c o s9π4+ t a n ( -7π6) + si n 2 1 π 的值為 _ _ _ _ _ _ _ _ _ _ . 22 -33 ② 已知 s i n ( 5 4 0 176。 + α ) =-45,則 co s( α - 2 7 0 176。 ) = _ _ _ _ _ _ _ _ , 若 α 為第二象限角,則[ si n ( 1 8 0 176。 - α ) + co s ( α - 3 6 0 176。 ) ]2t a n ( 1 8 0 176。 + α ) = . 7. 兩角和與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倍角公式 si n ( α 177。 β ) = s i n α c o s β 177。 c o s α s i n β s i n 2 α = 2 s i n α c o s α . c o s( α 177。 β ) = c o s α c o s β ? si n α s i n β c o s 2 α = c o s2α -si n2α = 2 c o s2α - 1 = 1 - 2 s i n2α . t a n ( α 177。 β ) =t a n α 177。 t a n β1 ? t a n α t a n β. c o s2α =1 + c o s 2 α2, si n2α =1 - c o s 2 α2, t a n 2 α =2 t a n α1 - t a n2α. - 45 - 31 0 0 ?? ?令?? ?令8. 三角函數的化簡、計算、證明的恒等變形的基本思路是: 一角二名三結構 . 即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