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G banding Model of G and Rbanding 染色體顯帶 Q。 G。 R。 C ? 界標(biāo) landmark ? 區(qū) region ? 帶 band 1p35 高分辨顯帶 High resolution banding karyotype with band 高分辯顯帶染色體 ? 巴黎會議模式圖中,一套單位染色體共有 332條帶。 70年代后期,由于細胞同步化方法的應(yīng)用和顯帶技術(shù)的改進,人們已能得到更長和帶紋更加豐富的染色體,這種染色體稱為高分辯顯帶染色體( high resolution banding)。它能提供染色體及其畸變的更多細節(jié),有助于發(fā)現(xiàn)更多細微的染色體異常,使染色體結(jié)構(gòu)畸變的斷點定位更加準(zhǔn)確,因而在臨床細胞遺傳學(xué)檢查或腫瘤染色體研究以及人類基因定位中被采用。 高分辯顯帶染色體 人類細胞遺傳學(xué)國際命名體制 (ISCN, 1995) (An International System for Human Cytogeic Nomenclature) p—短臂 q—長臂 del—缺失 dup—重復(fù) i—等臂 inv—倒位 rob—羅氏易位 t—易位 der—衍生染色體 ter—末端 46,XX,t(1。2)(p21。q23) 染色體總數(shù),性染色體組成, 染色體變異 染色體號;臂號;區(qū)號;帶號; (.亞帶) 染色體命名 47, XY, +21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