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士習俗,尊重婦女的禮節(jié)在美國社會隨處可見:男士為女士開門;扶女士下車;在馬路上,男士走外側(cè),女士走內(nèi)側(cè),以給女士提供保護;女士進餐廳時,所有的男士都要起立;餐桌前,男士要為女士拉開椅子,等女士站好了位置再把椅子送回女士的身后,請她就坐。 中國社會對女性的照顧和禮節(jié)似乎要少一些,且有一些專家注意到:漢字中帶“女”字旁的有相當一部分含有貶義,如“妖、奸、奴、妒”等。 價值觀差異 (1)性惡與性善:西方古代哲人,尤其古代宗教先知是明確的人性本惡論觀點的代表者?;浇讨鲝堅镎f,他們的罪先天地來自其祖先亞當與夏娃“,The sins of the fathers are visited upon the children.”(父輩的罪孽會殃及子孫。)說明任何人天生即是有罪的。與西方古代哲人相反,中國古代圣人都是“性善論”的代表,“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不同的人性論觀點深刻地影響了中西文化發(fā)展的道路。西方國家從“性本惡”出發(fā),強調(diào)法治,注重管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從“性善論”出發(fā),注重人治,強調(diào)以德治理。 (2)張揚與謙虛:西方人比較崇尚獨立、自主和個人奮斗,喜歡張揚個性。當取得成就或榮譽時,一般不掩飾自己的自信心和喜悅。相反,中國文化不主張炫耀個人榮譽,主張內(nèi)斂,提倡謙虛。中國人常常避免鋒芒畢露,強調(diào)中庸,認為“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當聽到外國人夸耀自己某方面做得好時,中國人常用“哪里哪里”、“一般一般”等謙虛的回答。這種中國式的謙虛經(jīng)常使西方人迷惑不解。 (3)個人與集體:西方人比較推崇個人自由,認為“天賦人權(quán)”,保護個人權(quán)利和個人自由是非常重要的,而個人作為集體和組織中成員的重要性和意義是次要的。因此,他們把自我放在了高于一切的地位,崇尚為爭取個人自由而奮斗,較少因為考慮集體而犧牲個人的自由、權(quán)利與利益。中國文化則更多地強調(diào)集體主義,主張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主張同甘共苦,團結(jié)合作,推崇無私奉獻,強調(diào)“眾人拾柴火焰高”以及先人后己與公而忘私的精神。 2.、思維方式的差異 (1)思考問題邏輯順序: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從大到小,地址從國家、省、市、縣、鄉(xiāng)、村等順序,這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整體思維,即自然與人處于一個整體(天人合一),先整體后部分。而西方人則恰好相反,他們是由小到大,由點到面,認為整體是由部分組成的,這可以從信封的地址和日期的寫法上得到證明。如:“中國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qū)”是中國的寫法,而外國人寫法則是Changan District,Xi39。an,ShaanxiProvince,China. (2)模糊性與準確性:模糊性是中國傳統(tǒng)思維的一大特點,而準確性是西方思維的一大特點。西方人將一日三餐breakfast、lunch、supper按照時間分得清清楚楚。中國人則不習慣于精確地確定一個詞或概念的所指,而是習慣于在一種動態(tài)過程中,根據(jù)上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