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 t= 2 s 【 答案 】 (1)200 N 向右 (2)2 m/s2 向左 (3)2 s 2 — 1 如下圖所示, A 物體質(zhì)量為 1 k g ,放在光滑桌面上.在下列兩種情況下 A 物體的加速度各為多大? (1 ) 用 F = 1 N 的力拉繩子; (2 ) 在繩端掛質(zhì)量為 m = 0 .1 k g 的物體. ( 滑輪、細繩質(zhì)量及摩擦力均不計 ) 【解析】 (1 ) 對物體 A 由 F = ma 得 a =Fm A=11 m / s2= 1 m / s2. (2 ) 對 m , mg - T = ma ′ ① 對物體 A T = m A a ′ ② 由 ①② 得: a ′ = 0 . 9 1 m / s2. 【 答案 】 (1)1 m/s2 (2) m/s2 混淆不同的運動狀態(tài),遺漏物理過程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個質(zhì)量為 2 0 0 g的物體,在 1 N 的水平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2 s 后將此力換為相反方向的 1 N的力,再過 2 s 將力的方向再反過來 ?? 這樣物體受到的力大 小不變,而力的方向每過 2 s 改變一次,求經(jīng)過 3 0 s 物體的位移. 【 指點迷津 】 解題前先要弄清物體的受力情況,然后才能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物體在前 2 s內(nèi)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在第二個 2 s內(nèi)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解析】 解法一: 先分段分析. (1 ) 物體在 1 N 的水平力作用下,產(chǎn)生的加速度大小為: a =Fm=10 .2 m / s2= 5 m / s2 物體在 2 s 內(nèi)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2 s 內(nèi)位移為: s1=12at2=12 5 22 m = 1 0 m .方向與力的方向相同. 在 2 s 末的速度 v1為: v1= at = 5 2 m / s = 1 0 m / s (2 ) 從第 3 s 初到第 4 s 末,在這 2 s 內(nèi),力 F 的方向變成反向,物體將以 v1= 1 0 m / s 的初速度做勻減速運動, 4 s 末的速度為: v2= v1- at = ( 1 0 - 5 2 ) m / s = 0 在此 2 s 內(nèi)物體的位移為: s2=v1+ v22t=10 + 02 2 m = 1 0 m 方向與位移 x1的方向相同. 從上述分段分析可知,在這 4 s內(nèi)物體的位移為 s1+ s2= 20 m.物體 4 s末的速度為零,以后重復上述過程,每 4 s物體前進 20 m.在 30 s內(nèi)有 7次相同的這種過程,經(jīng)過 4 s 7= 28 s,最后 2 s 物體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位移為 10 m. 所以經(jīng)過 30 s物體總位移為: s= (20 7+ 10) m= 150 m. 解法二: 本題可采用下圖所示的 v- t圖象求解 .30 s內(nèi)的位移就是 v- t圖象所圍 “ 面積 ” 的大?。獾?s= 150 m. 在兩種解題方法中,解法一是基本解法,它強調(diào)了對運動過程的分析及不同規(guī)律的應用,這是學習的重點.解法二解法簡單,能力要求高,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