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D. 內生的接合孢子66. 酵母菌屬于哪類微生物(C )。A. 好氧型 B. 厭氧型 67. 在生物界分類中食用菌屬于( B )。 68. 毛霉和根霉的無性繁殖產生( A )。A. 內生的孢囊孢子 B. 外生的厚垣孢子 C. 內生的游動孢子 D. 外生的節(jié)孢子69. 青霉和曲霉的無性繁殖產生( B)。 70. 指出錯誤的回答,真菌的無性孢子有( B )。 71. 指出錯誤的回答,真菌的有性孢子有( B )。 72. 最先提純的結晶病毒是( A ) 73. 最先發(fā)現(xiàn)病毒的是( C )。 74. 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 B )。 75. 組成病毒粒子衣殼的化學物質是( B )。A. 糖類 B. 蛋白質 C. 核酸 D. 脂肪76. 噬菌體屬于病毒類別中的( A )。A. 微生物病毒 B. 昆蟲病毒 C. 植物病毒 D. 動物病毒77. 下列的所有特征均與病毒相聯(lián)系,除了( B )之外。A. 它們很少有或沒有其他的化學物質 B. 用抗生素干擾病毒的活性 C. 病毒引起麻疹、腮腺炎和(病毒性)風疹 D. 它們不是細菌的類型78. 病毒研究工作的迅猛發(fā)展取決于( D )。A. 光學顯微鏡 B. 暗視野顯微鏡 C. 紫外線顯微鏡 D. 電子顯微鏡79. 一步生長曲線的三個重要特征參數(shù)是( B )。A. 潛伏期,對數(shù)期,穩(wěn)定期 B. 潛伏期,裂解期,裂解量 C. 潛伏期,裂解期,衰敗期 D. 潛伏期,對數(shù)期,裂解期80. 組成病毒粒子核髓的化學物質是( B )。A. 糖類 B. 蛋白質 C. 核酸 D. 脂肪81. T4噬菌體的典型外形是( B )。 82. 防腐的鹽濃度是( B )。A. 5%10%B. 10%15% C. 15%20% D. 1%10%83. 高溫對微生物的致死是因為( D )。 B. 高溫使核酸變性 C. 高溫破壞細胞膜的透性 D. A、B和C84. 消毒效果最好的乙醇濃度為( )。% % % D. 100%85. 固體培養(yǎng)基中瓊脂使用濃度為( C )。A. 0 B. %% C. %% D. 5%86. 半固體培養(yǎng)基中瓊脂使用濃度為( B )。A. 0 B. %% C. %% D. 5%87. 某生物在有氧和無氧時均可生長,并可利用氧,它屬于( D )A.微好氧 B. 好氧 C. 厭氧 D. 兼性厭氧88. 一個細菌每10min繁殖一代,經1h將會有多少個細菌( A )A. 64 B. 32 C.9 D. 189.下述哪個時期細菌群體倍增時間最快( C )。A. 穩(wěn)定期 B. 衰亡期 C. 對數(shù)期 D. 延滯期,敘述不正確的是( A )。A. 恒化連續(xù)培養(yǎng)的控制對象是菌體密度B. 恒濁連續(xù)培養(yǎng)中微生物菌體以最高生長速率生長C. 恒化連續(xù)培養(yǎng)的產物是不同生長速率的菌體D. 恒濁連續(xù)培養(yǎng)無生長限制因子91. 常用消毒酒精的濃度為( C ) A. % B. 30% C. 70% D. 50%92. 只在液體表面出現(xiàn)菌膜的微生物屬( B )。A. 厭氧型微生物 B. 兼性厭氧型微生物 C. 好氧型微生物 D. 微需氧型微生物93. 接種環(huán)常用的滅菌方法是( A )。 A. 火焰滅菌 B. 干熱滅菌 C. 高壓蒸汽滅菌 D. 間歇滅菌94. 單純擴散的特點描述有誤的是( D )。A. 擴散速度取決于濃度差 B. 取決于膜性質C. 擴散過程不耗能 D. 傳遞速度快95. 微生物運輸營養(yǎng)物質的主要方式( C )。 96. 自養(yǎng)型微生物和異養(yǎng)型微生物的主要差別是( )。A. 所需能源物質不同 B. 所需碳源不同C. 所需氮源不同 D. 所需無機鹽不同97. 基團轉位和主動運輸?shù)闹饕顒e是( C )。A. 運輸中需要各種載體參與 B. 需要消耗能量C. 改變了被運輸物質的化學結構 D. 運送速度98. 單純擴散和促進擴散的主要區(qū)別是( C )。A. 物質運輸?shù)臐舛忍荻炔煌? B. 前者不需能量,后者需要能量C. 前者不需要載體,后者需要載體 D.溶質運送方向99. 微生物生長所需要的生長因子是( D )。A. 微量元素 B. 氨基酸和堿基 C. 維生素 D. B,C二者100. 培養(yǎng)基中使用酵母膏主要為微生物提供( D )。A. 生長因素 B. C 源 C. N 源 D. A,B,C 都提供101. 用牛肉膏作培養(yǎng)基能為微生物提供( D )。A. C 源 B. N 源 C. 生長因素 D. A,B,C 都提供102. 巴氏滅菌的工藝條件是( A )?!?,30min ℃,30min ℃,30min D. 76570℃,30min103. 殺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稱為( B )。 D. 殺菌104. 嗜溫微生物生長的最適溫度為( D )。℃ ℃ ℃ ℃105. 鏈霉素抑菌機制是( C )。A. 破壞膜的結構 B. 阻礙細胞壁的合成 C. 阻礙70S核糖體對蛋白質的合成 D. 阻礙核酸的合成106. 微生物的分離方法中不包括( B )。A. 稀釋平板法 B. 影印法 C. 劃線法 D. 單細胞挑取法107. 促進擴散的特點中不含(C )。A. 有專一性 B. 傳遞酶誘導產生 C. 取決于膜性質D. 不需要能量108. 不同微生物在生長過程對pH的要求不同,放線菌對pH值的要求是( A )。A. 偏堿性 B. 中性 C. 偏酸性 D. 酸堿都可109. 下列那種生物是兼厭氧菌( C )。A. 好氧生長,厭氧生長+,接觸酶 B. 好氧生長+,厭氧生長,接觸酶+ C. 好氧生長+,厭氧生長+,接觸酶+ D. 好氧生長,厭氧生長,接觸酶+110. 下面關于微生物最適生長溫度判斷,正確的是( A )。A. 微生物群體生長繁殖速度最快的溫度 B.發(fā)酵的最適溫度 C. 積累某一代謝產物的最適溫度 D. 無法判斷111. 常用于飲水消毒的消毒劑是( D )。A.石灰 B. CuSO4 C. KMnO4 D.漂白粉112. 以高糖培養(yǎng)酵母菌,其培養(yǎng)基類型為( B )。A.加富培養(yǎng)基 B.選擇培養(yǎng)基 C.鑒別培養(yǎng)基 D.普通培養(yǎng)基113. 制備培養(yǎng)基的最常用的凝固劑為( C )。A.硅膠 B.明膠 C.瓊脂 D.纖維素114. 干熱滅菌法要求的溫度和時間為( C )。A.105℃,2h B.121℃,30min C.160℃,2h D.160℃,4h115. 常用于培養(yǎng)細菌的培養(yǎng)基是( C )。A. PDA B. 麥牙汁培養(yǎng)基 C. 牛肉膏蛋白胨 D. 以上都不是116. 通過有氧代謝,下述那個反應產生的ATP最多( B )。A. 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 B. 葡萄糖→丙酮酸 C. 琥珀酸→延胡索酸117. 下列有機物中最難被微生物降解的是( B )。A. 纖維素 B. 木質素 C. 半纖維素 D. 淀粉118. 藍細菌的營養(yǎng)類型是(A )。A. 光能自養(yǎng) B. 光能異樣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