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她的溫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 我是在夢中, 甜美是夢里的光輝。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 我是在夢中, 她的負心,我的傷悲。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 我是在夢中, 在夢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 我是在夢中, 黯淡是夢里的光輝。 When I am dead, my dearest, Sing no sad songs for me; Plant thou no roses at my head, Nor shady cypress tree; Be the green grass above me With showers and dewdrops wet; And if thou wilt, remember, And if thou wilt, fet. I shall not see the shadows, I shall not feel the rain; 我墳上不必安插薔薇, 也無需濃蔭的柏樹; 讓蓋著我的青青的草, 淋著雨,也沾著露珠; 假如你愿意,請記著我, 要是你甘心,忘了我。 我再不見地面的青蔭, 覺不到雨露的甜蜜; I shall not hear the nig htin gale Sing on, as if in pain; And dreaming through the twilight That doth not rise nor set, Haply I may remember, And haply may fet. 再聽不見夜鶯的歌喉, 在黑暗中傾聽悲啼, 在悠久的昏暮中消沉; 陽光不升起,也不消翳。 我也許,也許我記得你, 我也許,我也許忘記。 Christina Rossetti(1830 1894)的詩作 Song /徐志 摩 譯 戴望舒 ? 關于 “ 現代派 ” ? 戴望舒其人 ? 《 雨巷 》 賞析 ? 現代人的體驗: 孤獨感、 寂寞感 ? 戴望舒詩歌的藝術特色 命名 : 施蜇存受現代書局委托創(chuàng)辦文藝刊物 《 現代 》 。 詩人群 : 戴望舒 、 施蟄存 、 金克木 、 何其芳 、 林庚等 。 發(fā)展 : 卞之琳于北平編文藝雜志 《 水星 》 , 與 《 現代 》 呼應 , 共同推動發(fā)展 。 高潮 : 36年 10月戴望舒主編 《 新詩 》 雜志 , 并邀卞之琳 、 馮至 、 孫大雨 、 梁宗岱等參與 , 把現代詩派推向高潮 。 衰落 : 抗戰(zhàn)爆發(fā)后 , 急劇分化 , 走向衰落 , 其藝術風 格和表現手法則為 40年代的 “ 九葉詩派 ” 所繼承 和發(fā)展 。 藝術淵源 : 法國象征派詩歌 、 美國意象派詩歌和以 TS艾略特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