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督脈?一、經(jīng)脈循行:?小腹→會陰→脊里→后項→巔→鼻柱→上唇系帶?二、聯(lián)系臟器:?胞中、陰器、肛門、髓、腎、心、腦、目、鼻、唇。?解剖標志?尾骨,骶管裂孔,髂嵴高點,各脊椎棘突、肩胛骨下
2025-04-29 03:58
【總結】各家針灸學說1.1987年第一次出版;衛(wèi)生部支持編寫的針灸專業(yè)必修課程;2022年第二次修訂。2.日本淺川要先生等將一版《各家針灸學說》譯成日文,于2022年1月在東洋學術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并認為是“先人的智慧”、是“針灸師必讀之書”。(一)課程意義一、課程簡介1.研究歷代針灸流派與名醫(yī)針灸學說
2025-04-29 03:59
【總結】針灸基礎知識教學目的和要求:、分類和主治作用。,得氣得概念和常用行針方法。。。。一針灸基礎知識(一)腧穴accupunctivepoint定義:人體臟腑經(jīng)絡之氣輸注于體表的部位,
2024-10-16 19:04
【總結】針刀治療骨性關節(jié)炎的臨床研究XX中醫(yī)藥大學Beijing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UniversityClinicalResultsinTreatmentofOsteoarthritiswithacupotome針刀醫(yī)學簡介BriefIntroductionOfAcup
2024-08-30 05:39
【總結】針灸實踐技能培訓劉芳毫針刺法?一、進針法?二、針刺的角度和深度?三、行針基本手法?四、針刺異常情況的處理和預防一、進針法?1、單手進針法?2、雙手進針法?(1)指切進針法:此法適用于短針的進針。?(2)夾持進針法:此法適用于長針的進針。?(3)
2025-01-11 18:47
【總結】1刺法灸法學?第十章針灸技術現(xiàn)代研究?江西中醫(yī)學院2第一節(jié)針刺手法研究進展?一針刺手法的刺激量研究?《針灸大成》中提出“刺有大小”,亦即“平補平瀉”、“大補大瀉法”;?
2025-04-29 04:13
【總結】疼痛的針灸治療?疼痛是一種人人都有過的感覺和體驗,作為報警信號,它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保護功能;?疼痛是一種不愉快的主觀感覺,是臨床醫(yī)師最常聽到的就診患者的主訴和陳述,作為困擾數(shù)以萬計的人群的嚴重癥狀,它又是臨床上的一大難題。?醫(yī)生對疼痛并不陌生.然而對疼痛原因做出正確的判斷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疼痛的治療常常更
2025-01-16 06:32
【總結】臨床常用平衡穴位介紹臨床常用的平衡穴位共38個。其中頭頸部平衡穴位9個,上肢部平衡穴位11個,胸腹部平衡穴位3個,脊背部平衡穴位4個,下肢部平衡穴位11個。現(xiàn)分為三組介紹一、頸肩腰背痛穴組二、疼痛穴組三、雜病穴組一、頸肩腰背痛穴組(一)頸痛穴(液門)定位:此
2025-02-21 12:12
【總結】套管針灸刀療法北京市知識產(chǎn)權局2022年專利試點單位北京御舜堂醫(yī)學研究院石洪印13810615081北京市2022年知識產(chǎn)權局專利試點單位?中國醫(yī)院管理促進會企業(yè)會員單位北京御舜堂醫(yī)學研究院成立於1998年6月,北京市2022年知識產(chǎn)權局專利試點單位,下設:大型醫(yī)學會議組織中心、醫(yī)學專利研發(fā)中心、
2025-05-12 07:28
2025-01-05 13:49
【總結】手太陰肺經(jīng)(五穴)?中府乳上三肋縫,尺澤曲肘紋外呈,?列缺交叉食指盡,太淵掌后撓頭空,?少商穴在大指內,爪甲角處一分明。手陽明大腸經(jīng)(六穴)?商陽食指甲角內,合谷虎口歧骨中,?曲池屈肘紋頭是,三里池下二寸逢,?肩禺肩峰舉臂取,迎香鼻旁五分應。
2025-04-29 04:50
【總結】第一節(jié)治神法和針刺得氣一、治神法?(一)針刺前必須定神?(二)治神要重視心理安慰?(三)進針要注意守神?(四)行針宜移神制神?(五)治神可守氣行氣?(六)治神可誘導針下熱涼?(七)針后要注意養(yǎng)神第一節(jié)治神法和針刺得氣?二、針刺得氣的指征和意義?(一)針刺得氣的指征?
2025-04-29 03:45
【總結】–定位:此穴位于頭頂正中,前發(fā)際正中10cm(5寸),后發(fā)際直上16cm(8寸)出,雙耳尖2cm(1寸)處。–局部解剖:血管分布有帽狀腱膜和左右顳淺動脈靜脈,及左右枕動脈靜脈吻合網(wǎng),神經(jīng)分布有枕大神經(jīng)分支。本節(jié)課主要內容?取穴原則:定位取穴。–針刺原則:定位取穴。–針刺特點:以針刺枕大神經(jīng)分支或額神經(jīng)分支出現(xiàn)的針感為宜。–
2025-04-29 01:37
【總結】平衡針灸基礎理論部分一、平衡針灸學的定義二、平衡針灸學的特點三、平衡針灸學的理論來源四、平衡針灸學的作用原理五、平衡針灸學的取穴原則一、平衡針灸學的定義 平衡針灸學是在繼承傳統(tǒng)醫(yī)學的基礎上,吸收現(xiàn)代科學理論而發(fā)展起來的一門現(xiàn)代針灸學。是以中醫(yī)的心神調控學說和西醫(yī)的神經(jīng)調控學說為理論基礎,形成的針灸與心理—生理—社會—自然相
2025-04-29 01:07
【總結】臨床常用平衡穴位介紹臨床常用的平衡穴位共38個。其中頭頸部平衡穴位9個,上肢部平衡穴位11個,胸腹部平衡穴位3個,脊背部平衡穴位4個,下肢部平衡穴位11個。現(xiàn)分為三組介紹一、頸肩腰背痛穴組二、疼痛穴組三、雜病穴組一、頸肩腰背痛穴組(一)頸痛穴(液門)定位:此穴位于手背部,握拳,第四掌骨與第五掌骨之
2025-04-29 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