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化鋁和稀鹽酸的反應,二者反應生成水和氯化鋁,沒有氣體參加或生成,所以壓強不變。故C不符合題意;D、約100s時壓強、溫度都達到了最大值,說明反應完全,100~150s時壓強減小是因為反應結束,溫度逐漸降低。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3.C解析:C【解析】【分析】【詳解】、Al、Fe 3種金屬中的一種與足量稀硫酸反應所生成的。 或需要Al 或需要Fe 。、Al、Fe的質量為x , y , z 解得:x= 解得:y= 解得:z=、Al、Fe的混合物與足量稀硫酸反應生成的,那混合物的質量一定在上步計算結果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故選C。4.C解析:C【解析】A、性溶液可使石蕊試液變紅,故稀硫酸中滴加石蕊試液,溶液變紅,正確;B、氯化鋇溶液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與硫酸鉀反應能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與碳酸鉀混合能生成碳酸鋇白色沉淀,正確;C、二氧化碳氣體通入CaCl2溶液中,不會產(chǎn)生白色沉淀,因為二氧化碳與氯化鈣溶液不反應,錯誤;D、將鐵絲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鐵絲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物質,正確.故選C.【點評】考點屬于實驗題中的物質的性質,綜合性比較強,需要掌握酸堿鹽和金屬的性質,還要掌握相互之間的反應規(guī)律和反應的條件.5.D解析:D【解析】A鐵和氯化銅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銅,過濾,溶液中只有氯化亞鐵,符合除雜要求;B、碳酸鈣沉淀難溶于水,加水溶解后過濾,固體只有碳酸鈣,洗滌,烘干后得純的碳酸鈣;C氯酸鉀在加熱條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鉀和氧氣,所得固體只有氯化鉀;D二氧化碳和和氫氧化鈉反應,不符合除雜要求;點睛:除雜的原則:只除雜,不引雜。即所加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想要的主要成分反應,同時不能引入新的雜質6.B解析:B【解析】【分析】【詳解】A、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幾滴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FeCl3溶液,過氧化氫分解為氧氣和水,完全反應后,氧氣質量不再變化,錯誤;B、過氧化氫分解為氧氣和水,溶劑質量增加,完全反應后,溶劑質量不再變化,正確;C、過氧化氫分解為氧氣和水,過氧化氫的質量分數(shù)減小,完全反應后,過氧化氫的質量為0,質量分數(shù)為0,錯誤;D、FeCl3是催化劑,反應前后質量不變,過氧化氫分解為氧氣和水,溶液質量減小,F(xiàn)eCl3的質量分數(shù)變大,錯誤。故選B。7.D解析:D【解析】A、分別加少量水溶解時,無明顯現(xiàn)象的是氯化鈉,吸熱的是硝酸銨,該選項能夠達到實驗目的;B、分別通入二氧化碳時,無明顯現(xiàn)象的是氫氧化鈉,產(chǎn)生白色沉淀的是氫氧化鈣,該選項能夠達到實驗目的;C、加入足量的鋅粉,鋅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鋅和銅,充分反應后過濾除去銅得到硫酸鋅溶液,該選項能夠達到實驗目的;D、加入適量的稀鹽酸時,氫氧化鉀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鉀和水,除去氫氧化鉀的同時帶入新的雜質氯化鉀,該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故選D.8.D解析:D【解析】A、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水,溶液酸性減弱,但是仍為堿性,則溶液的pH會逐漸減小至接近7,但不會小于7,錯誤;B、氣體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錯誤;C、一定溫度下,向飽和的氯化鈉溶液中加入氯化鈉固體,氯化鈉不會繼續(xù)溶解,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不會改變,錯誤;D、向生銹的鐵釘緩慢滴加稀鹽酸,鐵銹先與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當鐵銹完全反應后,鐵與酸反應生成氫氣,直到鐵完全反應后氫氣的質量不再改變,正確。故選D。9.D解析:D【解析】金屬活動順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排在氫前邊的金屬能和酸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鹽和氫氣。金屬的位置越靠前,金屬的活動性越強。位置靠前的金屬能將位于其后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液中加入銅粉和鋅粉,鋅先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鋅和銀,然后銅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但都不與硝酸鋁反應,即溶液中一定有硝酸鋁、硝酸鋅,固體中一定有銀。①當鋅粉較多,只有鋅與硝酸銀發(fā)生反應且有剩余時,固體乙中一定含有Ag、Cu和Zn,當鋅的量較少時,一定有銀,銅和鋅不確定,①正確;②由于鋅一定能反應,故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NO3)3和Zn(NO3)2,正確;③若溶液甲是藍色,說明溶液中有硝酸銅,則溶液甲中一定有Al(NO3)Cu(NO3)2和Zn(NO3)2,正確;④若溶液甲是無色,則溶液甲中一定有Al(NO3)Zn(NO3)2,一定沒有Cu(NO3)2,錯誤;⑤向固體乙滴加鹽酸有氣泡產(chǎn)生,說明鋅有剩余,硝酸銀一定被反應完,則溶液甲中一定沒有AgNO3,銅沒有參與反應,溶液中一定沒有Cu(NO3)2;故選D。10.C解析:C【解析】A、二氧化錳是催化劑,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后化學性質和質量都不變,所以應該是橫線,故A錯誤;B、氧化鈣固體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使原溶液中溶劑減少,會析出溶質,溶質減少,溶液質量也隨之減少,故B錯誤;C、向pH=1的酸溶液中不斷加水,酸性越來越弱,PH越來越大,如果純水PH為7,但酸不可能沒了,所以無限制的接近于7,而不能到7,故C正確;D、向一定質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鋅粒,溶質變成了硫酸鋅,溶液質量增加,反應結束后,就不變了,故D錯誤.故選C.11.C解析:C【解析】【分析】【詳解】分析圖像可知,因Ba(OH)2可與H2SO4反應產(chǎn)生不溶于酸的BaSO4沉淀,而剛開始加入Ba(OH)2溶液時,并未產(chǎn)生沉淀,說明溶液中一定無H2SO4。繼續(xù)加入Ba(OH)2溶液又會產(chǎn)生沉淀,這是因為Ba(OH)2消耗掉溶液中的HCl后,又與MgCl2反應產(chǎn)生了Mg(OH)2沉淀,則該溶液中一定有HCl、MgCl2,MgCl2可與NaOH反應,NaOH也能與HC1反應,因此溶液中一定無NaOH。故選C。12.D解析:D【解析】【分析】【詳解】A、組內(nèi)四種物質的溶液兩兩混合時,其中有一種溶液與其它三種溶液混合時出現(xiàn)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氣體,該溶液為Na2CO3溶液,與Na2CO3溶液產(chǎn)生氣體的溶液為HCl,產(chǎn)生白色沉淀的為Ca(OH)2,與Na2CO3溶液混合無任何明顯現(xiàn)象的為NaOH溶液,故不加其它試劑可以鑒別;B、CuSO4溶液是藍色的,首先鑒別出藍色的CuSO4溶液,能與CuSO4溶液反應產(chǎn)生藍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能與CuSO4溶液反應產(chǎn)生白色沉淀的是Ba(NO3)2溶液,無明顯變化的是KCl溶液,故不加其它試劑可以鑒別;C、組內(nèi)四種物質的溶液兩兩混合時,其中有一種溶液與其它三種溶液混合時出現(xiàn)兩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氣體,該溶液為Na2CO3溶液,與Na2CO3溶液產(chǎn)生氣體的溶液為鹽酸,產(chǎn)生白色沉淀的為AgNOCaCl2,再將稀鹽酸分別滴加至AgNOCaCl2溶液中,產(chǎn)生白色沉淀的是AgNO3溶液,故不加其它試劑可以鑒別;D、組內(nèi)四種物質的溶液兩兩混合時,Ba(OH)2溶液與Na2SONa2CO3溶液反應均能產(chǎn)生白色沉淀,但其余兩兩混合均沒有明顯現(xiàn)象,故不加其它試劑無法鑒別。故選D。13.C解析:C【解析】【分析】【詳解】A、木炭與氧化銅混合加強熱,木炭與氧化銅在高溫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有氣體生成,固體質量逐漸減小,待完全反應后,不再變化,不符合題意;B、鎂條燃燒生成氧化鎂,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故生成的氧化鎂的質量等于參加反應的鎂的質量加上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故固體的質量逐漸增加,待完全反應后,不再變化,鎂也是固體,故固體質量不是從零開始增加,不符合題意;C、煅燒一定質量的石灰石,碳酸鈣在高溫的條件下分解為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有氣體生成,固體質量逐漸減小,待完全反應后,質量不再變化,符合題意;D、把一定質量的鐵片加入硫酸銅溶液中,56份的鐵置換出64份的銅,固體質量逐漸增加,待完全反應后,不再變化,不符合題意。故選C。14.C解析:C【解析】試題分析:工業(yè)上采用液化空氣的方法制備氧氣和氮氣;氫氣、甲烷在點燃前要檢驗氣體的純度,防止爆炸;一般情況下,合金硬度都比組成合金的純金屬高;氫氧化鈉固體潮解、變質與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有關;干冰滅火既能降溫,又能隔絕空氣,而且滅火后不會留痕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都是大氣污染物。故選C.考點:基本概念和原理15.D解析:D【解析】【分析】A、硝酸銨溶于水吸熱;B、煅燒石灰石時,石灰石中的碳酸鈣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C、等質量等濃度的稀H2SO4加入足量金屬時,生成氫氣的質量決定于稀硫酸;D、根據(jù)氫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氫氧化鈉也能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所以只有當稀硫酸被氫氧化鈉全部反應后,氫氧化銅沉淀才會顯出?!驹斀狻緼、硝酸銨溶于水吸熱,硝酸銨固體溶于水時,應該是溶液溫度先降低,后慢慢恢復至室溫,該選項不正確;B、煅燒石灰石時,石灰石中的碳酸鈣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隨著反應進行,固體質量減小,該選項不正確;C、稀H2SO4加入足量金屬時,生成氫氣的質量決定于稀硫酸,因此等質量等濃度的稀H2SO4加入足量金屬時,最終生成氫氣質量相等,該選項不正確;D、氫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氫氧化鈉也能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所以只有當稀硫酸被氫氧化鈉全部反應后,才能出現(xiàn)氫氧化銅沉淀,反應完,則沉淀質量不變,該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