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 3 m = f ( x )m in= f ( m ) =-12m2+ m , 3 n = f ( x )m a x= f ( n ) =-12n2+ n , ∴ m =- 4 , n = 0. 當 m ≤ 1 ≤ n ,對稱軸 x = 1 ∈ [ m , n ] 時, ∴ 3 n = f ( x )m a x= f ( 1) =12, ∴ n =16與 n ≥ 1 矛盾. 綜合上述知存在 m =- 4 , n = 0 滿足條件. 方法感悟 方法技巧 1. 對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個數(shù)問題或根的分布問題 , 我們常轉(zhuǎn)化為二次函數(shù) y= ax2+bx+ c(a≠ 0)的圖像與 x的交點 個數(shù)或交點位置 , 一般都是利用圖像數(shù)形結(jié)合處理 , 使得問題得到簡化 . 2. 對于二次函數(shù) f(x)= a(x- h)2+ k(a0)在 區(qū)間 [m, n]上的最值可作如下討論 對稱軸 x = h 與 [ m , n ] 的位置關(guān)系 最大值 最小值 h m f ( n ) f ( m ) h n f ( m ) f ( n ) m ≤ h ≤ n m ≤ h m + n2 f ( n ) f ( h ) h =m + n2 f ( m ) 或f ( n ) f ( h ) m + n2 h ≤ n f ( m ) f ( h ) 失誤防范 1. 對于函數(shù) y= ax2+ bx+ c, 勿直接認為就是二次函數(shù) . 2. 函數(shù) y= f(x)在 “ 區(qū)間 [m, n]上單調(diào) ” 與“ 單調(diào)區(qū)間為 [m, n]” 兩者意義不同 . 。4. 2 二次函數(shù)的性質(zhì) 學習導航 學習目標 重點難點 重點 :利用配方法研究 y= ax2+ bx+ c的性質(zhì) . 難點:求二次函數(shù)在給定區(qū)間上的最大值、最小值. 新知初探 2, ∵ 2≤ m≤ 3, ∴ m=- 2舍去 , ∴ m= 2. ② 當 m 2 時, ym a x= f ( 2) =- 3( 2 - m )2+ 2 m2= 8 , 即 m2- 12 m + 20 = 0 , ∴ m = 2 ,或 m = 10 ,而 m 2 , ∴ 無解. ③ 當 m 3 時, ym a x= f ( 3) =- 3( 3 - m )2+ 2 m2= 8 , 即 m2- 18 m + 35 = 0 , ∴ m = 9177。 (2)已知函數(shù) f(x)= x2- 2ax+ 4的減區(qū)間是 (- ∞ , - 1), 求實數(shù) a的值 . 解: (1)函數(shù) f(x)= x2- 2ax+ 4的對稱軸是 x= a, 函數(shù) f(x)= x2- 2ax+ 4在區(qū)間 (- ∞ ,- 1)上是遞減的 , 則 (- ∞ , - 1)?(- ∞ , a],所以 a≥ - 1. (2)由題意知 , 函數(shù) f(x)= x2- 2ax+ 4的對稱軸是 x=- 1, 所以 a=- 1. 題型二 二次函數(shù)的值域 (最值 ) 已知二次函數(shù) f(x)= x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