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通過此次設計,使我們基本掌握了零件的加工過程分析、工藝文件的編制、專用夾具設計的方法 和步驟等。為此,在螺母夾緊時采用墊圈,以便裝卸,夾具體底面上的一對定位鍵可使整個夾具在機床工作臺上有正確的安裝位置,以利于銑削加工。為了使定位誤差為零,應該選擇以孔定位的定心夾具。f=。l2=3mm。 5)工序 5— 粗銑撥叉腳兩端面 根據(jù)表 543 中圓柱銑刀平面的基本時間計算公式 tj=( l1 +l2)/fmz 可求出該公式的基本時間。 2)精擴工步 同理,精擴工步的 基本時間也可由公式 tj=L/f*n=(l+l1 +l2 )/f*n,式中 l=40mm,l1 =(Dd)*CotKr,/2+(12)=, l2 =(24)取 3。 時間定額的計算 基本時間 Tj 的計算 ( 1)工序 1 粗銑撥叉頭兩端面 根據(jù)表 543中圓柱銑刀平面的基本時間計算公式 tj=( l1 +l2 )/fmz可求出該公式的基本時間。 2)進給量的確定 由表 511 按銑刀直徑 32mm,齒數(shù)為 6,選取,該工序的每齒進給量 fz 取為 。由于毛坯左右端面余量,加工過程都相同,所以背吃刀量也相同。 ( 3)絞孔工步 1)背吃刀量的確定 取 ap=。 ( 2)進給量的確定 由表 511 按銑刀直徑 32mm,齒數(shù)為 6,選取,該工序的每齒進給量 fz 取為 。由于毛坯左右端面余量,加工過程都相同,所以背吃刀量也相同。 輔助工序 粗加工撥叉腳兩端面后,安排較直工序;在半加工后,安排去毛刺和中間檢驗工序;精加工后,安排去毛刺,清洗和終檢工序。在粗加工階段,首 先將精基準(撥叉頭左端和叉軸孔)準備好,使后續(xù)工序都可采用精基 定位加工,保證其 他加工表面的精度要求高;然后粗銑撥叉頭右端面,撥叉腳內(nèi)表面,撥 叉 腳兩端的粗銑。 確定鑄件加工余量及形狀 查表 ,選用加工余量為 MAG級 ,并查表 24 確定各個加工面的鑄件機械加工余量 ,鑄件的分型面的選用及加工余量 如下表 22 所列: 表 21 項目( mm) 機械加工余量mm 鑄件尺寸公差 毛坯余量mm 備注 寬度 R25 表 24 8 表 23 厚度 40 表 24 7 表 23 厚度 12 表 24 表 23 撥叉腳 表 24 9 表 23 孔 φ25 表 24 6 表 23 撥叉腳內(nèi)側面 φ50 表 24 8 表 23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課程設計 8 3 擬定撥叉工藝路線 定位基準的選擇 定位基準有粗基準和精基準之分,通常先確定精基準,然后再確定粗基準。 該撥叉在改換檔位時要承受彎曲力和沖擊載荷的作用,因此該零件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韌性,以適應撥叉的工作條件。 關鍵詞: 拔叉;工藝規(guī)格設計;定位夾緊;夾具設計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課程設計 4 Abstract Our country is constantly changing Bocha the traditional processing methods to speed up the processing Bocha raise the level, with the advanced vehicle continued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the producing countries, production plant with the world39。s advanced level of production Bocha the growing gap between the small, and constantly strengthen the overall The level of production. Design so that we end the University of the full basic course, technology and the most basic course after the specialized, which is our graduation project before conducting the various courses of study by an indepth 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total, is also a Theory with practical training, therefore, in our four years of university life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The machine manufacture technology curriculum design was carried on after we studied university39。該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為 撥叉腳兩端面,叉軸孔和鎖銷孔,在設計工藝規(guī)程時應重點予以保證。 精基準的選擇 根據(jù)該撥叉零件的技術要求和裝配要求,選擇撥叉頭左端面和叉軸孔直徑25 作為精基準,零件上的很多表面都可以采用它們作精基準進行加工,即遵循了 “ 基準統(tǒng)一 ” 原則,叉軸孔直徑 25mm 的軸線是設計基準,選用其作精基準定位加工撥叉腳兩端面和鎖銷孔直徑 8mm,實現(xiàn)了設計基準和工藝基準的重合,保證了被加工表面的垂直度要求。在半加工階段,完成撥叉腳兩端面的精銑加工和銷軸孔 φ8mm 的鉆,絞 工;在精加工階段,進行撥叉腳兩端的磨削加工。 綜上所述,該撥叉工序的安排順序為:基準加工 — 主要表面粗加工及一些余量的表面粗加工 — 主要表面半精加工和次要表面加工 — 去毛刺 — 主要表面精加工。 (1)背吃刀量 工步 1 的背吃刀量 ap1 工步 2 的背吃刀量 ap2 相等且等于端面的毛坯總余量減小半精加工余量即 ap1=ap2,Z 粗銑 ==。 ( 3)銑削速度的計算 由表 513,按銑刀 d/z=32/6的條件選取,銑削速度為 42r/min,遼寧工程技術大學課程設計 14 由公式( 51) n=1000v/π d 可求得該工序銑刀車速 n=42020/32*π =參照表 415 所取 X51 型立式銑床的主軸 n=490r/min,所以該工序的實際銑削速度v=490*π *32/1000=。 2) 進給量的確定由表 531,選取該工步的每轉進給量 f=1mm/。 1)背吃刀量的確定 取 ap=。 3)銑削速度的計算 由表 513,按銑刀 d/z=32/6 的條件選取,銑削速度為 42r/min,由公式( 51) n=1000v/π d 可求得該工序銑刀車速 n=42020/32*π =參照表 415 所取 X51 型立式銑床的主軸 =490r/min,所以該工序的實際銑削速度v=490*π *32/1000=。由于該公式包括兩個工步,即左右端面粗銑工步,式中 l=40mm。將上述結果代入公式,該工序的基本時間 tj==。由于該公式包括兩個工步,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