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00B 100C 1000000 3.某苗圃的面積是8公頃。A 900 0000B 900C 90000三、解答1.一個正方形果園的周長是1200米,這個果園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頃?2.一架直升機在一片長方形樹林上空噴灑藥水(如圖),這片樹林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千米?合多少公頃?3.修一條長25千米,寬40米的高速公路,這條高速公路占地多少公頃?合多少平方千米4.一塊長方形的玉米地,長600米,寬300米。D: 能夠按照意群朗讀句子。2. 能夠用正確的語音語調并按照意群朗讀對話;能夠在情景中運用句型What’s in your schoolbag? An English book…I have a new ’s black and :schoolbag, English book, maths book, storybook的意思,并能正確發(fā)音。教具準備:1.教師使用的一只玩具熊貓2.教材相配套的教學課件3.教材相配套的教學錄音帶 教學過程:(一)熱身/復習(Warmup/Revision)復習上節(jié)課內容。s … 讓學生重復。s a )3. 教師出示一只玩具熊貓,問學生:What39。讓學生看著熊貓重復教師剛才說的句子。6. 讓學生觀看本部分教學課件。教師可讓學習好的學生在課文的基礎上,自編對話。一個學生手拿一件東西放在身后,對另一個學生說:I have…另一個學生說:Really? What colour is it? 手拿東西的學生說:Guess!然后那個學生來猜東西的顏色:It39。(四)作業(yè)布置:可結合第一單元所學內容,讓學生互相用What colour is it?詢問教室里的墻、門窗、黑板、電扇等物品的顏色并做相應的回答。3. 能聽說認讀本課主要詞匯: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s book, storybook, schoolbag 教學重點:1.句型:What’s in your schoolbag?2.詞匯: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s book, storybook, schoolbag 教學難點:1.發(fā)音: math book, Chinese book2.區(qū)別書寫形式:notebook, storybook與Chinese book, English book, maths book 教具準備:1.小松鼠和小熊的手偶、面具或頭飾2.教材相配套的教學課件3.教材相配套的教學錄音帶 教學過程:(一)熱身/復習(Warmup/Revision)1. 復習第一單元My classroom所學內容做游戲:Simon says 教師說simon says: Clean the board….學生根據游戲規(guī)則做出動作。教師繼續(xù)提問:What’s in your schoolbag? 教師分別出示語文書、英語書、數學書、故事書和筆記本,讓學生用英文進行識別。指導學生區(qū)別帶有book這幾個單詞的不同書寫形式。如:A: I have a new : Oh, it39。(三)趣味操練(Practice)游戲Listen and do學生要根據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2. 能夠讀出符合ie發(fā)音規(guī)則的單詞;能夠根據單詞的讀音拼寫出符合ie發(fā)音規(guī)則的單詞。:what do you see on the kite? 并突出風箏上的9,學生回答nine。教師關注學生的ie發(fā)音是否到位。教師隨后播放本部分錄音,學生在聽到的單詞上打勾。,toy,notebook的意思并能正確發(fā)音。教師指著圖片說Sarah lost her ,并帶讀單詞。Let’s go and have a look。 color is Zhang Peng’s schoolbag?板書核心句型:What color is it?學生跟讀并聽錄找答案?!痵 in Zhang Peng’s schoolbag?請學生在對話中找出答案: An English book,two toys and a notebook。熟練描述書包中各種物品的名稱。教師請3組學生進行表演。魔方的實物教學單詞toy,提醒學生的單復數形式。,讓學生來摸,根據實際情況來回答教師的問題:what’s in the schoolbag?(三)趣味操練(Practice)游戲 對話表演比賽教師讓學生根據本課及前面所學內容自編對話,然后讓學生到教室前表演他們自己所編的對話,選出最佳劇本獎和最佳演員獎。根據語境選填單詞。:which is the right picture?請學生認真看圖,對照句子,圈出正確選項。教師手指剛才說過的句子,按照句子的結構和句義在每個意群處下面劃一根線,請學生注意按意群來朗讀。 choose and write的活動。誘疑——感知 課時:三課時教具:風景畫、錄像、實物投影儀、實物:三棱柱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一、場景設置在教室里懸掛以山為主題的國畫,同時包括風景畫。(放映廬山錄像)(目的:讓學生對廬山有初步認識,吸引學生注意力)師:看了以后,你覺得廬山怎么樣?生談感想(目的:使學生對廬山的感性認識進行梳理,同時鞏固認識。齊讀古詩,糾正讀音。師:同學們朗誦得不錯,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頓就更好了。生齊讀古詩(配樂)明確學習任務,組織自學。(合作學習)(課堂預計:自學過程中,學生在解釋詩時會不知道如何下手;解決辦法:講學法,我們在解釋古詩時,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謂拆分法,就是將一句詩分成若干個部分分別加以解釋,然后將這些解釋聯(lián)系起來。)播放廬山風景。(并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加以糾正。生觀看錄像。但在朗誦這首詩時,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詩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廬山,可是詩人眼中的廬山卻有不同的樣子,這是為什么呢?對此詩人是怎樣解釋的?(只緣身在此山中)為什么處于山中就看不清廬山的全貌呢?(提示:詩人站在廬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個面呢?所以無論詩人從什么角度看廬山,都只能看到廬山的一個——部分)背誦師:下面請同學們背誦這首古詩。(出示學習要求)生檢查。實寫角度不不識/廬山/真面目,同,觀只緣/身在/此山中。(2)罵人糊涂,不明事理。引導學生自覺運用讀懂自然段、分段等閱讀方法讀懂課文。模式名稱:誘疑——感知教學準備:1、(1)實地觀察爬山虎。(2)一堵墻上的爬山虎。寫觀察日記。不搭架子,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3、對課題質疑。五、默讀、思考: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2、分段。3、重點指導朗讀第3、4句。九、做練習3板書設計:6爬山虎的腳剛長出:嫩紅→嫩綠葉子長大了:綠得新鮮一順兒朝下均勻第二課時學習目標:1、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來寫好片段的方法;2、認識大自然的神奇,培養(yǎng)自己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模式流程:初讀感知,再次質疑一、復習:檢查練習3(投影片出示)二、導入課文: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在墻上爬的?我們就帶著問題來學習第三段。請學生到黑板前用課文的語言講述爬山虎的腳生長的位置、形狀和顏色,全班說。)用“▲”劃出爬山虎在墻上爬的動作:觸→巴→拉→貼齊讀抓住重點詞,用自己的話說說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自己說、提名說。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四、教學第5自然段根據課后練習1(3),輕聲朗讀。八、課外作業(yè):根據平時對校內紫荊樹的觀察,自己確定一個意思來寫片段;你將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xiàn)這個意思。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領悟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具體事物的寫作方法。模式名稱:誘疑——感知【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搜集相關資料。b、邊讀邊想: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樣的?②學生。①(師拿出準備好的蟋蟀圖片),同學們認識它嗎?師板書:蟋蟀(生書空)②這小家伙雖小,但人緣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戶曉了,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領嗎?(好斗、唱歌、建住宅)?!窘虒W重、難點】: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它修建的經過,通過重點語句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蟋蟀的住宅【教學目標】:學會本課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由生字組成詞語。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人注意的是葉子,可是作者卻能把隱藏在葉子間的腳寫得這么具體詳細,說明了什么?(觀察細致、耐心)五、第三段總結: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先講它的生長位置、形狀和顏色,再講它是怎樣在墻上爬的,最后講觸著墻與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有何不同。(爬山虎并不像動物那樣用腳交替著往上爬,而是長一只腳就巴住墻,越往高處爬,就要不斷地長出新腳。聽錄音,請同學們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樣在墻上爬的?多媒體顯示、理解。指名在已畫好的爬山虎上添畫腳,要求學生在幾種彩色粉筆中,選擇正確顏色畫腳。教學準備:1、在黑板上畫好一幅爬山虎(缺腳)的圖案。5、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個句子,你認為哪個詞語用得最好。六、教學第一段(第1自然段)1、默讀、思考:(1)這一段講了什么?(2)你覺得爬山虎有什么特點?2、提問七、教學第二段(第2自然段)1、大家還記得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起我們注意的是什么?(滿墻的葉子)你能說說你看到的葉子是怎樣的嗎?2、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課文又是怎樣寫的。四、學習生字新詞1、開火車拼讀、糾音。爬山虎呢,也是一種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絲瓜)(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第一課時學習目標:1、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2、學會生字新詞;3、給課文分段;4、了解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2、投影片。教學重點: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特點寫好片段的。熟讀、個人背小組背競賽背配樂背等不同形式二、整體感知,再次質疑合作。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能借助詞典等工具書和生活積累理解詩中的詞句,并根據需要搜集信息,能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出詩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出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其實,許多道理就存在于我們的生活、學習中,希望同學們也做個有心人,從生活、學習中找道理,學道理?,F(xiàn)在,我要給同學們講一個故事,大家在聽故事時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錯在那里。同學們在朗誦時看看這首詩中哪一部分是寫詩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寫作者的感受的。(引發(fā)感情:在朗誦這首詩時你可以想象一下廬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霧遮擋著連綿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廬山,廬山時隱時現(xiàn),看到如此美麗的風景,你非常的高興,于是就朗誦出這首廣為流傳的《題西林壁》)分析古詩結構,引導學生體會古詩所說的道理。鞏固師:我們再來領略一下廬山的風光。師:你們的任務完成了嗎?生匯報。)生自學,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出示相關資料(資料:蘇軾個人情況。同學們有沒有信心完成學習任務?(激勵學生)好,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先完成前四項學習任務。一般來說,一句詩中每兩個字一停頓,最后三個字連著讀。生讀古詩,對出現(xiàn)的問題加以糾正。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這首古詩(板書詩題)二、講解初讀古詩,認識生字。同學們都知道哪些風景名勝,說說看。重難點:理解詩中所含哲理,培養(yǎng)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教師展示Read and write板塊的文字內容,學生先自由朗讀一遍,確定文字認讀過關后,教師播放本板塊的錄音,請學生跟讀,模仿正確的停頓和語音語調。提問:what’s in the schoolbag?請學生說一說書包里的物品名稱。教具準備:1. 教材相配套的教學錄音帶2. 自制課件(見媒體素材)教學過程:一、呈現(xiàn)與操練:,聽之前教師提問what is it about? 學生聽后回答A schoolbag。 和key。教師板書notebook,并帶讀。教具準備:1.書包、鉛筆盒、蠟筆、卷筆刀、書等學習用具2.教材相配套的教學課件3.教材相配套的教學錄音帶 教學過程:(一)熱身/復習(Warmup/Revision)復習上節(jié)課內容。(三)鞏固操練(Practice),播放錄音,請學生看圖聽音后填充句子:Zhang Peng’s schoolbag ,教師提醒學生注意按照意群朗讀。,運用句型What colour is it? It’s。請學生完整聽一遍對話錄音,判斷句子正誤。學生回答She is sad教師繼續(xù)問 What can she do?再以課件展示失物招領處的畫面。2.詞匯:lost,toy,notebook 教學難點:對here it is和here you are的理解。教師出示更多含有ie結構的單詞,比如bite, site, dive, mine, side, time, wide等,讓學生嘗試拼讀出來。教師出示第一組單詞cat/cake,請學生拼讀,引導學生感知cat和cake中a發(fā)音上的區(qū)別。:do you like the nice kite? 學生回答 yes, I like 。教學重點:能夠讀出符合ie發(fā)音規(guī)則的單詞 教學難點:容易與i的短音混淆??凑l做得又對又快。s in your schoolbag?A: A pencilcase and many : How many books do you have?A: I have English book, a Chinese book, a manth book and a notebook..10.找?guī)捉M學生匯報成果,共同交流。(使用教材相配套的錄音帶)8. 看教學課件,讓學生分別給課文人物配音。6. 教師出示單詞卡,讓學生認讀單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