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堅持原則的支撐,公司利益的保護(hù)必然是一句空話。 [45]由此可見,影響自我交易效力的是披露義務(wù),而不是董事會或股東會的同意。另一方面,證明交易公平的標(biāo)準(zhǔn)應(yīng)有所區(qū)分,在非利害關(guān)系董事同意的情況下,宜采“合理公平”標(biāo)準(zhǔn)。利害關(guān)系董事掌握信息和證據(jù),其具有舉證能力,同時可以降低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不公正?! o利害關(guān)系董事或股東的同意分別采“合理公平”和“浪費”標(biāo)準(zhǔn)進(jìn)行審查,也表現(xiàn)出對商業(yè)決策一定程度的尊重。一件商品,在沒有需求和偏好的A看來,可能一文不值或所值甚少,但迫切需要或具有強烈偏好的B卻可能不惜高價求之,這一簡單道理,從羽絨服夏季折扣狂打仍舊滯銷,空調(diào)在炎熱強烈襲來時售價攀升卻一路暢銷的生活常識中即可得知。這是因為,一方面,無利害關(guān)系董事與自我交易董事存在同僚關(guān)系,要求他們以與對待陌生人完全相同的謹(jǐn)慎程度來與他們中的一員簽訂合同是不可能的。股東是公司剩余財產(chǎn)索取權(quán)人,有權(quán)對最終影響他們權(quán)利的事項做出決定。二是如果決策經(jīng)全體無利害關(guān)系股東一致同意,則公司與股東均不得提出異議。第四,未獲得無利害關(guān)系董事的事先批準(zhǔn)沒有對公司利益造成重大不利影響。但是對于事后披露和經(jīng)股東會追認(rèn)的自我交易,可以發(fā)生與事先同意相同的效力。 Law(1966)35, pp 36一44。L。 97 (1999一2000)?! 5]參見[美」黛博拉?A德族特:《英美公司法釜事自利文易規(guī)制之比較》,曹陽等譯,載張新民編:《民商法研究》,西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2年版,第410頁。 [7]See Lewis D。 1994,pp?! 9]Marciano v。 1987)。 1991)。7 (Del。663 A。 [11]經(jīng)營判斷規(guī)則是衡蚤釜事是否盡到注意義務(wù)的審查標(biāo)準(zhǔn),股東雖不對公司承擔(dān)注意義務(wù),但這并不妨礙按照經(jīng)營判斷規(guī)則審查交易是否公平。 2d 701,710一11 (Del。 694 A。 E。584 A?! 15]See Zohar Goshen, The Efficiency of Controlling Corporate Self一Dealing: Theory Meets Reality, 91 California Law Review (2003)393,p428。 L。1006?! 23]參見《美國標(biāo)準(zhǔn)商事公司法》第 8。” [26]參見〔美」羅?龐德:《通過法律的社會控制?法律的任務(wù)》,沈宗靈等譯,商務(wù)印書館1984年版,第30頁。 Paredes, A Systems Approach to Corporate Governance Reform: Why Importing U。Mary L?! 31]同前注 [5],張開平書,第254一255頁。 Coleman [ 1873] LR 6111。款。78?! 38]同前注 [5],張開平書,第248頁?! 40]英國《2006年公司法》第175條第5款?! 43]英國《2006年公司法》第175條第6款。),Butterworths 2001,p。s Principles of Modem Company Law (6th ed。 [46][加]布萊恩R?! 48]See A。 5。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orking Paper Series, available on website SSRN,p。 出處:法學(xué) 2010年第6期21 / 21。 [49]同前注 [18],Melin Aron Eisenberg文,pp。Ihe law on Corporate Directors39。I?! 47]同前注 [18],Melin Aron Eisenberg文,pp。Maxwell 1997, p?! 45]Paul L。 S。布萊克文,第221頁。589一591 and per Lord Pearson at p。 Cary, Melin Amn Eisenberg, Cases and Materials on Corporations( 5th ed。 Guinness Plc v Saundes [1990 2 AC 663, per Lord Goff, 697E一H。11 ACLC 761。60條第(3)款。 (2004)。 Corporate Law Isn39?! 28]See Bernard Black and Remier Kraakman, A Sell一Enforcing Model of Corporate Law, 109 Harvard Law Review (1996)?! 24]同前注 [5],張開平書,第259頁?! 21]參見王保樹:《從法條的公司法到實踐的公司法》,《法學(xué)研究》2006年第6期。1005?! 17]See Revision Report of the Assembly Select Committee on the Revision of the Corporation Code, 55(1975),轉(zhuǎn)引自施天濤、杜晶:《我國公司法上關(guān)聯(lián)交易的阪依及其法律規(guī)制》,《中國法學(xué)》2007年第6期。 Ch。 Du Pont de Nemoursamp。 1997)?! 13]Kahn v。 UOP, Inc。 Ch?! 10]In Re Wheelabrator Technologies, Inc。 Blackwell,626 A。Kirby,592 A。 2d 400, 405 n。工美」伯納德S布萊克:《外部黃事的核心信義義務(wù)》,黃輝譯,載王保樹主編:《商事法論集》(第11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22頁腳注。 Bauman and Elliott J。 [6]〔關(guān)」羅伯特?W。 Hamilton, The Law of Corporations,法律出版社199!〕年版,pp。 L。 Beveridge ]r?! ∽⑨? [1]參見〔法]伊夫?居榮:《法國商法》,羅結(jié)珍、趙海峰譯,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58頁。而事后追認(rèn)使公司沒有磋商機會,先斬后奏導(dǎo)致董事會需要權(quán)衡問題的角度發(fā)生變化,不是考慮交易對公司是否有利,而是已經(jīng)完成的交易是否對公司如此不利以至于必須將同僚董事訴諸法庭。第二,已經(jīng)向無利害關(guān)系的董事進(jìn)行了披露。因此,在公司或股東提出異議時需要審查以對等形式出現(xiàn)的交易是不是對公司財產(chǎn)的浪費或?qū)﹃P(guān)系董事的贈與。 [47]因此,即使自我交易不存在欺詐和浪費,但仍有人以其有損于公司并且不必要地優(yōu)惠于有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