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要的方法之一。 適用范圍: 只有醛、脂肪族甲基酮、八個碳原子以下的環(huán)酮才能與氫氰酸反應。 ( 2)若在反應體系中加入一滴氫氧化鉀溶液,則反應可在幾分鐘內(nèi)完成。 OC H C H OO H C H C H OHC = 苦杏仁油 水楊醛 肉桂醛 (苯甲醛) ( 2羥基苯甲醛) ( 3苯基丙烯醛) 二 、 醛 、 酮的物理性質(zhì) ( 自學 ) 三 、 醛、酮的化學性質(zhì) 羰基的結(jié)構(gòu) R ( H )CH CORH醛的氧化反應 羰基的還原反應 羰基的親核加成反應 αH的反應 C O1 2 0 C O醛、酮的主要化學反應 1. 羰基的親核加成反應 ( 1)與氫氰酸加成 醛、酮與氫氰酸作用,生成 α羥基腈,反應是可逆的。 主鏈編號也可用希臘字母 α、 β、 γ、 …… 表示 。 異丁醛 二甲(基甲)酮 甲(基)乙(基甲)酮 ( 2)含芳香環(huán)的醛以脂肪醛為母體,芳基為取代基;芳香酮可按羰基連接的兩個烴基來命名,或用習慣命名。 至少和一個氫原子相連的化合物叫做醛 。 醛分子中的 稱為 醛基 , 醛基可以簡寫為 — CHO, 但不能寫成 COH。 另一類 特殊的不飽和環(huán)狀二酮 , 稱為醌 。 OO 第一節(jié) 醛、酮 一 . 醛 、 酮的分類和命名 1. 分類 (1) 按羰基所連烴基的結(jié)構(gòu)不同分類 脂肪醛 、 酮 RCOHRCOR39。 苯甲醛 甲基苯基酮 系統(tǒng)命名法 ( 1) 脂肪醛 、 酮 選擇含有羰基的最長碳鏈為主鏈 ,從距羰基近的一端編號 , 按主鏈上碳原子數(shù)稱做 “ 某醛 ”或 “ 某酮 。 命名不飽和醛 、 酮時 ,需標出不飽和鍵的位置 。 H 2 O+C O O HR2 ( H )CO HR 1+H( H )( H ) 2R1RCNCO HR1RC O H C N2 該反應是有機合成中增長碳鏈的方法 。 ( 3)若加入大量酸,則放置幾周也不起反應 。 練習題 將下列化合物與 HCN反應的活性按由大到小順序排列: ( 1 ) ( 2 ) ( 3 )( 4 )( 5 ) ( 6 )C H 3 C H O C l C H 2 C H O C H 3 C C H 3OC H 3 C C H 2 C H 3C H OC C H 3OO ( 2)與亞硫酸氫鈉加成 反應是可逆的,必須加入過量的飽和亞硫酸氫鈉溶液,以促使平衡向右移動。 C OR M g X RC O M g XH 2 OH +RCO H+ M g ( O H ) X( 3)與格氏試劑加成 醛、酮均可與格氏試劑加成 格氏試劑與甲醛作用,可得到比格氏試劑多一個碳原子的伯醇;與其它醛作用,可得到仲醇;與酮作用,可得到叔醇。 半縮醛 縮醛 一般指醛,酮反應較難 C H 2 = C H C H O R O HH C lO RO RC H 2 = C H C H干 應用:保護醛基,使活潑的醛基在反應中不被破壞。 OOO HOOO+ HOHO H 水合茚三酮在 α-氨基酸的色譜分析中常用作顯色劑 2.與氨的衍生物的加成 消除反應 C O + YH 2 N CO HN Y H 2 OC N YH 應用: 羰基化合物與羥胺、苯肼、 2,4二硝基苯肼及氨基脲的加成 消除產(chǎn)物大多是黃色晶體,有固定的熔點,收率高,易于提純,在稀酸的作用下能水解為原來的醛、酮。 脂肪醛、酮, αH的活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以 H+的形式離解出來,并轉(zhuǎn)移到羰基氧上,形成烯醇式異構(gòu)體。 酸也可以促進羰基化合物的烯醇化。 C H 3 COC H 3 + X 2 N a O H C H 3 COC X 3 反應很難停留在一鹵代階段,這是由于 αH被鹵素取代后,鹵原子的吸電子誘導效應使還沒有取代的 α氫更活潑,更容易被取代。 β羥基醛在加熱下很容易脫水,生成 α, β不飽和醛: 反應機理 H 2 OO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