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純蛋白 9.結合蛋白10.輔基 11.酶 12.單純酶13.全酶 14.輔酶 15.原核細胞16.真核細胞 17.膜相結構 18.非膜相結構(二)填空題 90%以上的 4 種化學元素是 、 、 和 。(4)細胞骨架與核骨架。如今,細胞生物學的主要發(fā)展方向是從分子水平深入探索細胞生命活動規(guī)律。細胞學說的創(chuàng)立是細胞學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5 / 152并成為細胞生物學發(fā)展的起點。(二)填空題;亞顯微結構;分子 ;功能 ;細胞學的經典時期;實驗細胞學時期;分子細胞生物學時期;間接分裂;減數分裂;DNA ;Crick ;雙螺旋 ;DNA(三)選擇題 16. C (四)簡答題。(三)選擇題A. B. Leeuwenhook C. D. W .Flemming E . and Crick and Schwann C. D. E. and Leeuwenhook 1855 年提出“ 一切細胞只能來自原來的細胞 ”論點的學者是 C. E. Schleiden (無絲分裂)的學者是 C. (有絲分裂)的學者是A. Strasburger B. C. Remark D. Boveri E. FeulgenA. Van Beneden B. Strasburger C. FlemmingD. Remark E. Boveri Beneden 和 Boveri 在 1883 年發(fā)現的細胞器是 在 1897 年發(fā)現的細胞器是 and Schwann and Crick and Leeuwenhook and Sutton E. Van Beneden and Boveri C. Flemming D. Remark E. Feulgen 1943 年應用高速離心機從活細胞中將細胞核和各種細胞器分離出來, 并研究其生理活性的學者是 A. Feulgen B. Brachet C. CaspersonD. Cloude E. Ruska 3 / 152 1924 年首創(chuàng)核染色反應,測定了細胞核內 DNA 的學者是A. Cloude B. Brachet C. FeulgenD. Casperson E. Man DNA 含量的學者是A. Casperson C. BrachetD. Feulgen E. FlemmingA. Casperson B. Cloude E. Feulgen 1941 年提出“ 一個基因一個酶 ”理論的學者是A. Watson and Crick B. Mendel and Man C. Beadle and Tatum D. Schleiden and Schwann E. Boveri and Sutton 1958 年創(chuàng)立“ 中心法則 ”的學者是 1961 年通過對核糖核酸的研究 , 確定了每一種氨基酸的密碼子的學者是A. Nirenberg and Matthaei B. Beadle and Tatum C. Watson and CrickD. Meselson E. Monod 1961 年首先提出操縱子學說的學者是A. Avery B. Watson C. Cloude D. Jacob and Monod E. Beadle and Tatum (四)簡答題。 年 Avery 等在微生物的 實驗中證明了 是遺傳物質。 和 的基本單位。 、 、 和 四個階段。 年 和 共同提出了 DNA 分子的 結構模型。?? 參 考 答 案(一)名詞解釋(cytology):研究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功能及生活史的科學。細胞是動植物有機體的基本組成部分,也是有機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各種生物的基本構造和生命過程是有共同性的;細胞有它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各種生物的發(fā)育規(guī)律也是有共同性的。在細胞學的經典時期,隨著實驗技術的進步,主要應用固定和染色技術,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和細胞的分裂活動。?(1)生物膜的結構與功能。(5)細胞增殖、分化與調亡及其調控。 和 ,有機化合物包括 、 、 、 和 。 中分離出來,并具有 而得名。 DNA 的 4 種核苷酸是 、 、 和 。 通過 反復相連形成的。,RNA 可分為 、 和 7 / 152三類。 又有酸性的 ,故又稱這類化合物為 。 、 、 和 。 和 兩部分組成。 、 、 和 。m ) DNA 分子并與組蛋白構成染色質 B. 染色體 ,下列哪項敘述有誤 ,細胞內所有膜性細胞器的總稱 “單位膜” 構造 、溶酶體、內質網、核膜都屬于典型的膜相結構 C. 細胞中所有的細胞器 DNA 15 / 152 (四)簡答題。這些元素相互結合以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細胞中。核酸是由數十個至數百萬個核苷酸聚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故組成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具體說,它是一核苷酸的戊糖環(huán)上第 5 位碳原子以酯鍵結合的磷酸基團再以酯鍵與另一個核苷酸中戊糖環(huán)上第 3 位碳原子相連。不同的蛋白質不僅組成成分不同,分子的空間結構、理化性質和生物功能也各不相同。(protein primary structure):是指一條或多條多肽鏈中氨基酸的種類、數目和排列順序。除去輔基的酶蛋白將失去生物活性。(holoenzyme ):是由蛋白質部分(酶蛋白)和非蛋白質部分(輔基或輔酶)組成。(prokaryotic cell):是指結構簡單,細胞內原生質很少分化,沒有核膜,遺傳物質分散在細胞質中。真核細胞的遺傳系統(tǒng)較為復雜,遺傳物質 DNA 一般與蛋白質結合形成了具有多級結構的染色質或染色體。細胞中兩種主要生物大分子是蛋白質和核酸,它們在結構上、功能上各具有明顯的特征。蛋白質分子在細胞中具有多種重要功能,是細胞各種生命活動的體現者,可以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根據組成、結構和功能,將核酸分為 DNA 和 RNA 兩大類。mRNA 為基本呈線形的單鏈分子,每一基因都會產生一種帶有特定信息的 mRNA,故細胞中存在有眾多長短不一、帶有不同信息的 mRNA。是構成遺傳信息轉譯的機器—核糖體的重要成分。(2)雙螺旋結構中,所有核苷酸的堿基都位于鏈的內側,戊糖和磷酸則位于外側。間距 nm ,雙螺旋的直徑為 2 nm 。首先,DNA 具有自我復制的能力,通過復制,遺傳信息可以從親代個體傳給子代個體。21 / 1525. 簡述蛋白質分子的空間結構特征。6. 何謂酶? 它具有哪些特性?作為生物催化劑的酶,其化學本質是蛋白質。(3)高度不穩(wěn)定性,酶的催化作用需要一定的條件。膜相結構包括的結構有:細胞膜、內質網、高爾基復合體、溶酶體、線粒體、過氧化氫體、核膜;非膜相結構包括的結構有:核糖體、中心體、微絲、微管、細胞質基質、核仁、染色質、核基質。(3)原核細胞內無內膜系統(tǒng),缺乏線粒體、內質網、高爾基復合體、溶酶體等膜性細胞器;而真核細胞具有發(fā)達的內膜系統(tǒng)。(7)原核細胞體積較小,而真核細胞體積較大。4.膜脂分子運動的形式有 、 、 、 。第二個特點就是膜具有一定的 性,不再是封閉的片狀結構,以適應細胞各種功能的需要。8.細胞胞吐作用的兩種途徑是 和 ;細胞攝入大分子物質的過程稱為 ,攝入液體和小溶質分子進行消化的過程稱為 ,攝入固態(tài)的大分子進行消化的過程稱為 。12.細胞膜含量最多的化學成分是 。16.參與構成細胞被的主要化學成分是 。20.細胞對大分子物質及顆粒狀物質的轉運方式為 。24.氧氣和二氧化碳進出細胞的方式為 。28.糖脂是細胞膜的重要組分,其中 是最簡單的糖脂,只有一個葡萄糖或半乳糖殘基與 相連。(三)選擇題1.在電鏡下觀察生物膜結構可見A.三層深色致密層 B.三層淺色疏松層C.兩層深色致密層和中間一層淺色疏松層 D.兩層淺色疏松層和中間一層深色致密層 E.兩層深色疏松層和中間一層無色層2.電鏡下觀察到的兩層深色致密層和中間一層疏松淺色層的細胞模性結構,稱為A.生物膜 B.細胞膜 C.細胞內膜 D.單位膜 E.核膜 3.細胞膜的化學成分主要有A.糖類和核酸 B.核酸和蛋白質 C.糖類和蛋白質 D.脂類和蛋白質 E.糖類和脂肪4.細胞膜中含量最豐富的脂質是A.磷脂 B.膽固醇 C.糖脂 D.神經節(jié)苷脂 E.脂肪 5.構成細胞膜基本骨架的成分是A.鑲嵌蛋白 B.附著蛋白 C.多糖 D.脂類 E.核酸6.細胞膜受體都是細胞膜上的A.附著蛋白 B.鑲嵌蛋白 C.脂類 D.糖脂 E.核酸7.細胞膜的不對稱性表現在A.膜質分布對稱,蛋白質和糖類分布不對稱 B.膜質和蛋白質分布對稱,糖類分布不對稱C.膜質和鑲嵌蛋白分布對稱,附著蛋白質和糖類分布不對稱D.膜脂、蛋白質和糖類分布都不對稱E.蛋白質和糖類分布都不對稱8.下列哪項不是細胞膜的功能A.細胞識別 B.物質運輸 C.酶的合成 D.信息傳遞 E.主動運輸9.膜脂不具有的分子運動是A.側向擴散 B.擺動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