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翻譯理論與實踐試題 一、 選擇題(在四個選項中選擇一個正確答案): 20% 1. 中國古代佛經(jīng)翻譯家 提出了“既須求真,又須喻俗”的翻譯思想。 A. 鳩摩羅什 B. 玄奘 C.安世高 D。釋道安 2. 嚴復(fù)說的“一名之立,旬月踟躇”是指 。 A. 翻譯一部書要化一個月時間作準備 B 翻譯一個術(shù)語往往要考慮很久 C. 只有化苦功才能翻譯成一部名著 D. 書名的翻譯頗費思量 3..下列四句, 句的表述是不正確的。 A. 魯迅提出過“寧信而不順”的翻譯觀點。 B. 馬建忠主張“善譯”的翻譯標準。 C. 錢鐘書認為文學(xué)翻譯的最高標準是“化”。 D. 傅雷認為文學(xué)翻譯的最高境界是“形似”。 4. 下列四位翻譯家中,英譯《紅樓夢》的是 。 A. 林語堂 B. 楊憲益 C. 楊必 D. 魯迅 提出的構(gòu)成語境三要素中, fields of discourse 指。 A. 交際內(nèi)容 B. 交際方式 C. 交際風(fēng)格 D. 交際地點 6. 多 用被動語態(tài)是 的一個比較明顯的語法特點。 A. 廣告英語 B. 科技英語 C. 新聞英語 D. 法律英語 7. “意譯”是指譯文從意義出發(fā),要求將原文的意義正確表達出來,不必拘泥于 的形式。 B. 詞句和比喻 C. 各種